从《谏逐客书》看骈文形成期骈体公文的初始形态特点

2020-03-03 23:01
关键词:陆贽形成期议论性

肖 悦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李斯,字通古,楚国上蔡人,是秦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1]762针对宗室大臣的这一言论,李斯在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 年)撰写了《谏逐客书》,目的是劝阻秦王嬴政鉴纳驱逐客卿的谏议。刘勰说:“李斯之止逐客,并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2]72鲁迅称“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3]37。李斯的文章在秦国的地位于此可见一斑。李兆洛将《谏逐客书》收录在《骈体文钞·奏事篇》中并列为首篇,谭献更是直接称《谏逐客书》为“骈体初祖”[4]22,都揭明了《谏逐客书》对骈文这一文体的形成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骈文以工整的对仗、繁缛华丽的辞藻、和谐的声律,以及繁多的用典区别于散文。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论及骈文特点时说:“这种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5]52在文体形成期,骈文在对仗、辞藻和用典等方面的特点还不是十分鲜明。作为一篇骈体公文,《谏逐客书》有特殊之处,既追求华美的辞藻,又注重实用性和议论性,在句式、手法和风貌上都体现了骈体公文早期的形态特点。至汉末魏晋,骈体公文走向成熟,曹植、陆机等人的骈体公文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本文通过《谏逐客书》与曹植、陆机等人骈体公文的比较,一窥骈文形成期骈体公文的面貌。

一、句式以五字为多,分布相对随意

柳宗元所说的“骈四俪六”[6]315指出了骈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即骈文的句式通常以四字和六字为主,故骈文也称“四六文”。骈文的这一特点自西汉兴起的骈赋开始就已经体现得非常明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晚唐李商隐把自己的骈文集命名为《樊南四六集》,用“四六”一名专指骈文。而处于骈文形成期的骈体公文《谏逐客书》以五字句式为主。从行文上看,作者没有刻意追求文句的均衡划一,这使得《谏逐客书》的句式与后世骈体公文大有不同。如: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7]1755

刘勰曾说:“《易》之《文》、《系》,圣人之妙思也。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2]76先秦时期,不少作者特意使用对仗句式,造就了“骈”的初始形态,《谏逐客书》中对仗已经成为主要句法。在《谏逐客书》的对仗句中,五字句所占比例很大,是其骈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文章通篇。六字与五字联用的句式也占了很大篇幅,这种句式主要集中在一些文段的后半部,如“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等。《谏逐客书》中还有一些七字句,如“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等。此外,《谏逐客书》还使用了一些四字句,如“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等,但为数不多。

曹植的《求自试表》同样骈散兼行,也存在句式混杂的现象,但已经比《谏逐客书》整饬许多。如: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7]1675

刘师培指出,“建安之世,七子继兴,偶有撰著,悉以排偶易单行,即非有韵之文,亦用偶文之体,而华靡之作,遂开四六之先,而文体复殊于东汉,其迁变者一也”[8]77。曹植与建安七子往来甚多,又是建安之杰,与建安七子一样,也对骈文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曹植的骈文在当时不仅具有开创性,还具有代表性。从整篇看,《求自试表》的骈体部分以四字句为多,也包含一些六字句、五字句,以及其他句式,并不是十分工整。《谏逐客书》中四字句和六字句的骈句约占全文篇幅的11%,而《求自试表》中四字句、六字句和四六联动句约占全文篇幅的40%。从《谏逐客书》到《求自试表》的句式整散格局的变化,体现了骈体公文文体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到了唐代,骈体公文中句式杂用、骈散相混的现象已经比较罕见。陆贽的《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整篇以四字句为主,句式整齐。如:

在理平之时,尚资勤恤;当丧乱之际,得无省忧。朕以不敏,肆於人上,抚驭失道,诚感未孚。寇盗繁兴,阻兵拒命,哀哉臣庶,陷於匪人。[9]4725

陆贽的骈体公文堪称一代楷模,“《新唐书》例不录排偶之作,独取贽文十余篇,以为后世法”[10]475。《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虽然夹杂了一些其他句式,但是在文章中的分量很少。总体上看,《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已经具备成熟的骈体公文的典型特点:既吸纳了早期骈体公文句式灵活的优点,避免了行文板滞僵化的缺陷,又在整体上保证了句式整饬,使文章富有庄重感和仪式感。

由上述比较可见,《谏逐客书》与后世骈文在句式上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五字句式居多,且分布相对分散,这实际上是骈文形成期的骈体公文共有的特点。在《谏逐客书》之前,作者未必有“骈”之类的概念,更无骈文出现,只是文章使用的一些相对零散的对仗句体现了“骈”这一特征。李斯作《谏逐客书》之时,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所作的是“骈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谏逐客书》的骈文形态本身是一种“无意识”创作的结果。

二、追求形式美,语言相对平实,议论性强

辞藻华丽、铺陈繁缛和大量用典是骈文区别于散文的三大特点,故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评价骈文“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2]22。《谏逐客书》处于骈文形成期,已经展露了追求华美辞藻的苗头,但与后世骈体公文相比,语言仍然较为平实,具有很强的议论性。如: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7]1755

《四库总目提要·四六法海》称“秦、汉以来,自李斯《谏逐客书》,始点缀华词”[10]964,堪称确评。《谏逐客书》中的这段文字气势奔放,文采斐然,多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大量使用排比句和对偶句,行文流畅,辞藻丰富且具有音韵美。不过,由于说理成分的渗入和铺陈方式大多属于物象罗列,《谏逐客书》仍然以平实剀切为主导风貌,虽然具有追求形式美的倾向,但是还没有达到后世骈文一味推崇辞藻繁缛和句式整饬的程度。林云铭评价《谏逐客书》说:“细玩行文,落笔时必有一段无因见逐不能自平之气。故不禁其拉杂错综,忽而正说,忽而倒说,忽而复说,莫可端倪,如此所以为佳。”[11]《谏逐客书》的议论性为世人所称道,这一特点在后世骈体公文中仍然保留了下来。陆贽的《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风格流畅华美,也具有较强的议论性。如:

臣闻作法於凉,其弊犹贪;作法於贪,弊将安救?示人以义,其患犹私;示人以私,患必难弭。故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皆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9]4772

陆贽此文作于骈文发展的变异期。变异期的骈文一改以往讲求繁缛的行文特点,转而注重文辞的流畅。陆贽的奏议文使辞藻华丽的骈体应用文趋于平易化,并获得了成功。钱基博评价陆贽的骈体公文说:“不贵雕藻而能曲达,力祛堆垛而为清畅;纡徐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无艰难劳苦之态。其文体尽是南朝之排比,而辞笔则开宋人之机调,此所以断然自为一家之文,而不同于徐庾也。”[12]279陆贽的骈体公文基本属于奏议制诏之类,却能“真意笃挚,反复曲畅,不复见排偶之迹”,既合骈文规范,又能为朝廷政务服务。《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是陆贽写给唐德宗的谏议,提议废除琼林、大盈二库,在议论性方面与《谏逐客书》是一脉相承的。文学家撰写的骈体公文则与李斯、陆贽的文章风貌不同,议论性减弱而审美特征鲜明。如晋陆机的《谢平原内史表》:

重蒙陛下恺悌之宥。回霜收电,使不陨越。复得扶老携幼,生出狱户。怀金拖紫,退就散辈。感恩惟咎,五情震悼。跼天蹐地,若无所容……猥辱大命,显授符虎,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陆沈之羽,复与翔鸿抚翼。虽安国免徒,起纡青组。张敞亡命,坐致朱轩。[7]1697

钱基博评价陆机说:“两晋文章,其回翔于汉魏之际而渐定所趋者乎?其大要不出二派:其一派奇丽藻逸,撷两汉之葩,潘岳、陆氏机云、左思其尤,以开太康之盛。”[12]148陆机作为太康诗风的开创者,文章与他的诗歌一样,追求华丽繁缛的风格。《谢平原内史表》是陆机受诬陷入狱而为成都王颖所救,被任命为平原王内史后,上表谢恩所作的公文。这篇文章用语华美,辞藻富赡,用典繁多,在形式美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与《谏逐客书》相比议论性稍弱,但这不是缺点。《谏逐客书》意在劝谏,故而平实中蕴有激烈的辞气和较强的议论性;《谢平原内史表》旨在谢恩,自然抒情性较强。这说明骈体公文在形成期具备的一些初始特点,随着骈体公文的发展而有所变异。

三、自觉用典,但不以用典为尚

骈文把用典作为行文的手段,正如郭沫若所言,骈文“这种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5]52。骈文形成期的骈体公文有自觉用典的倾向,但作者没有将用典作为创作的主导取向。《谏逐客书》使用了许多典故,用意十分明显,但与后世骈体公文相比,用典还显得比较质朴,典故数量也较少。如: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7]1755

要想劝谏秦王拒绝宗室贵族的逐客主张,李斯就要证明客卿有益于秦国而非有害于秦国。为此,李斯有意援引了秦国历代国君因重用客卿而增强国力、称雄天下的史实,以强化文章的议论性和说服力。但是,这样的用典与议论中的援事为例没有本质的差异,因而只能算是用典的雏形。此外,我们也应该看到,《谏逐客书》中这样的文字毕竟不占多数,这说明李斯使用史实的目的在于明理,而不在于展露学识与见闻。不过,骈文形成期的骈体公文用典虽然稚拙,却有利于陈述事理,反而切合奏议类公文的实际需要。这一优点为后世所借鉴,唐代陆贽的骈体公文就不以追求用典为尚,而以行文平实见长。当时文坛上复古的呼声已经逐渐兴起,陆贽的骈体公文创作也不免受其影响,故而一方面避免繁缛的铺饰,另一方面也讲求用典。用典数量较少,语言也比较朴实,如“故燕昭筑金台,天下称其贤;殷纣作玉杯,百代传其恶。盖为人与为己殊也。周文之囿百里,时患其尚小;齐宣之囿四十里,时病其太大:盖同利与专利异也”[9]4772。钱基博评价说:“陆贽崛起中唐,模楷一代,仍骈文之体,而不用典,不雕藻,辞欲其清,笔欲其畅,跌宕昭彰,意无不达,尽泯排比堆垛之迹焉。”[12]281陆贽骈体公文的用典方式颇似《谏逐客书》,用典主要是为了以增强说服力,而不是追求文章繁缛华丽的风格。如果将《谏逐客书》与陆机的《谢平原内史表》作比较,前者的用典特征更加明显。陆机的《谢平原内史表》用典数量多,且将用典当成行文的重要手段。如:

重蒙陛下恺悌之宥。回霜收电,使不陨越。复得扶老携幼,生出狱户……猥辱大命,显授符虎,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陆沈之羽,复与翔鸿抚翼。虽安国免徒,起纡青组。张敞亡命,坐致朱轩。[7]1697

这一段文字几乎句句用典,涵盖了文典、事典,所用典故涉及经史子集,数量繁多而且内容丰富。如“恺悌”出自《毛诗》“恺悌君子”,“回霜收电”的说法见于潘安的《西征赋》和荀悦的《申鉴》,“扶老携幼”出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谢平原内史表》在用典上做到了典故内容与抒情达意的协调统一,既带来了文辞华美富丽的效果,又在简短的篇幅内含括大量信息,比早期骈体公文的表达效果大为增强。

总的来看,《谏逐客书》是“骈体初祖”,也是史上第一篇骈体公文,具有骈文形成期的骈体公文的初始形态特点。从这些形态特点来看,《谏逐客书》与当时的一般应用散文还没有本质差异,因此在问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人们对它作为骈体公文属性的特别关注。从骈文美学追求的角度看,《谏逐客书》在文辞句法、用典铺陈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从骈体公文的角度看,《谏逐客书》具有的一些特点,为撰写公文开启了一条新路,对后世骈体公文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陆贽形成期议论性
“清慎太过”的宰相
法国象征主义艺术运动的酝酿期和形成期
写作指津坊
“为政不背人情债”
立足校园 生生不息地“延长”
情理结合著华章
高中议论性散文习作探微
干旱条件下生物炭施用量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乱世名相陆贽
小说语文体式中的议论性修辞文本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