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提高“资助育人”质量的理论探讨

2020-03-03 17:31高德朋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贫困生资助

高德朋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一、对相关政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分析

(一)关于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认识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真正全面地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落细,发力不断提高思政工作实际质量,教育部于2017年12月制定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是质量提升工程的顶层设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工作模式遵循,其在聚焦短板和弱项,坚持全力解决高校思政工作方面存在的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总体思路有利于构建“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最终将育人工作“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

(二)资助育人

对十大育人体系中的资助育人功能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深入开展对贫苦生资助、管理和服务等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探讨。按照党和国家关于贫困生扶持政策的有关要求,全力组织,精心谋划,尽最大努力解决我院贫困生的“扶困”情况与“扶智”效果、“扶志”成果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构建起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做到国家层面资助、学校层面奖助、社会层面捐助,学生个人层面自助的协作统一模式。把物质的帮助、道德的浸润、能力的拓展、精神的激励等几方面的资助育人要素有效地进行整合和构建,努力形成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在无偿资助、有偿资助;显性资助、隐性资助等方面相得益彰,相依相靠,促使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资助育人清朗环境,最后培养受助贫困生通过自身努力使自己在自强自立、守信诚实、知恩感恩、敢于担当等做人品质方面不断优化和提升,为我院示范校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序推进贡献力量。

二、国际、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主要侧重贫困大学生资助形式方面实践的研究,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显示,不管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具体实践操作方面的研究起步较国内要早。英国在资助贫困大学生方面普遍实行收费和贷款相结合的体系模式,资金注入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力量,政府需要定期地向高校投入资金,以完成贫困大学生的学业,大学相对于此承担的资助费用占比少;另外还可以成立贷款公司来管理学生贷款工作,以此维护学生权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某分校在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上,一方面通过政府拿出部分资金设立贫困生助学金、发放助学贷款、设立优秀学习奖学金、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等,另一方面大力倡导、鼓励社会力量、企业及个人通过慈善等渠道采用捐款等形式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为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解决学习资金提供多种形式、多样化的服务。

我国在资助贫困大学生方面,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如国务院于2007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1]。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精准资助水平这一主要任务。从“资助育人”研究实际情况角度,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资助育人方面的意义阐述,也只散见于一些论文,如:杨晓慧[2]的《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思考》,认为高校实施资助育人工作可以帮助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向辉等[3]的《挖掘育人内涵,促进高校资助体系成熟化》提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育公平的更好实现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有利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资助育人研究的深入,开始探索资助育人模式和途径,如李涵诗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模式探究》,张远航[4]的《高校资助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肖杰[5]的《高校发展型资助模式探究》。针对高职学校的研究,如郭冬梅[6]的《高职院校以学生社团为平台深化资助育人工作的再思考》,提出以社团为平台资助育人工作的“三融”工作思路和“四优化”工作方法,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的有机统一,提升资助工作育人水平。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以“精准扶贫”理念作为根本性遵循,通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模式的完善,很大程度上对贫困学生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更有利,能使贫困学子安心投入知识学习,增长才能、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身各项素质,促进教育扶贫出成效。基于此,针对精准资助,主要见于以下研究,如吕玉[7]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初探》,赵丹[8]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创新研究》,巴云奇等[9]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研究》,苏瑾[10]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学生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这些在资助育人强化执行的顶层设计理念上下功夫,在明确的工作目标确定和资助育人机制的完善上,以及如何行之有效地去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等方面下力气,从而实现从物质方面的资助向多元资助发展型模式的拓展,不断丰富其育人功能的内涵,以此不断推进对贫困大学生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层面。

三、对于“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研究的现实重要性分析

多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助政策、资助形式和精准化资助方法上,缺乏对资助育人的长效机制研究,国家和各个高等院校利用多种途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对于资助育人的工作质量如何未做详细研究,未完善全面的资助育人成效评价机制。资助育人从理念上重视物质资助,忽视了对贫困生心灵上的抚慰,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条件较差,心理负担必然会比非贫困生更重一些,辅导员或班主任对这些学生做思想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关于“资助育人”体系研究不足,尤其我校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据较大比例,因此,对贫困生进行精准认定,搭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平台、达到资助育人的长效机制极为关键。

对“资助育人”体系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成绩,但也不同程度上存在不足,基于此,在借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研究成果基础上,梳理出资助育人在当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引导及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探索我院资助育人质量提升路径,从思想引领、就业技能、励志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全面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帮助他们从自身角度出发建立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上学会自立,在道德和情感上懂得感恩,在理性和行动上回报社会。

四、关于“资助育人”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的一致性分析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重点论述,办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必须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紧紧围绕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实际,按照国家战略安排,在党的领导下牢牢把握主动权。充分相信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先天优势,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把十大育人体系中的“资助育人”体系融入到高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中。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落实落地个人责任意识,以一体化的工作方式着力构建全面育人的高校思政工作质量体系,形成新时代“三全”育人格局。在大学生亲和力和针对性方面真正去提高思政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及育人工作的新局面。通过对资助育人质量提升长效机制的研究引导贫困生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让每个人尤其是每个贫困生都有发挥自身才能和出彩的机会。推动资助育人体系在帮困助困、加强和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我院(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示范校建设和双元制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落实,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院贫困生数量大,资助工作面临的形势也很复杂,任务艰巨,辐射面也更广,这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这项工作,要更加精细化地去完成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做好贫困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充分地发挥资助育人的真正作用,对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和高职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都重要。应该深入探究如何应用现代理念对资助育人工作上的总体构思和谋划,建立起符合要求的规范的资助管理制度,努力找准资助的对象、设立资助的标准、管好资金的分配、落实好资金的发放,最终形成协作、联动、可持续、精准的资助工作体系。

五、高职院校提高“资助育人”质量理论探讨

(一)研究目标的确定性

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家庭贫困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贫困学生进行研究,探索高职院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通过对贫困大学生日常跟踪与反馈,引导我院贫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水平、综合素质提高、知识面扩展、团队合作意识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方面的积极因素,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优良品质,引导其在适应社会、促进自身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把贫困生群体打造成具有带动效应的榜样群体,使他们无论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能发挥好榜样的作用,进而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资助育人质量提升长效机制,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向更高层面发展的现实要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层面。

(二)研究内容的全面性

研究的内容应该主要涵盖七大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及建档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平台的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资助体系的建立;资助育人成效评价机制;辅导员在资助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日常谈心谈话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资助育人”质量提升长效机制的确立。

(三)研究观点的创新性

对于研究的创新性方面应该更加注重考虑:把艰苦奋斗精神和知恩、感恩、报恩意识的培养无形地融入到贫困生的日常教育过程,把贫困大学生的爱党情、报国志和爱社会主义热情的培养与发展;注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内在品质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的建立;选取典型案例深入研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六、高职院校提高“资助育人”质量的可行性

结合国内的研究现状以及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背景,有利于为全面展开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困境和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精准定位和认定,不断健全和完善“四级资助”的流程和制度,通过引入对贫苦学生的家访制度、云服务和大数据分析、现场或电话谈心谈话制度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家境不好、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动态的、可控性的管理。通过坚持国家在资助育人方面的总体导向,在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评定和发放的诸多常规环节定过程中,应该全面地去考察在校贫困生的学习、工作、实践及道德品质提升等方面能力的总体状况,不断在实践中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开展爱国励志教育和知恩感恩、回馈社会等教育。不断创新资助育人的形式,可以通过开展“助学·圆梦·铸人”“校园诚信意识培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贫困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有效地提升资助育人水平。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