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评价的理念、原则与策略

2020-03-03 16:16席作宏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师生评价过程

席作宏

(太原学院 教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矫正系统和监控系统,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价值判断。 它对于教学活动的推进、发展和完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来看,教学评价还存在着评价理念不够科学、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指标不够清晰、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单调等问题。 实施有效教学评价是推进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完善有效教学评价,能够为教学工作指明正确的方向,真正达到以评促教的效果。

一、有效教学评价的理念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评价要做到客观、真实、全面,这将引导广大教师认真落实“学生为本”“以学定教”“以评促教”的工作理念。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依据教学规律实施和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成就自信,提高学习效益。 取得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学习效果,较好地实现预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理念的生动贯彻,也是有效教学评价的根本立足点和着眼点。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是与新课程和学生共同成长的。 有效教学评价在引领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情感、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促进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三)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有效教学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有效教学评价必须在正确的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制定和运用相应的标准和指标,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各种信息和资料,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和效应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逐步建立健全具有形成性、反馈性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机制,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手段,从而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有效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有效教学评价绝不是将学生甄别为三六九等,给学生贴上标签,而是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发展性原则是有效教学评价的根本原则,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提高,还要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是否得到了发展,要通过及时的评价,给课堂教学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 有效教学评价要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 首先,要将核心功能定位在促进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学能否促使学生取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进行评估,考察学生在认知、情感、人格、意志等方面是否得到充分发展。 其次,要关注教师教学效能的有效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1]

(二)过程性原则

教学是一个过程,学生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课堂教学要对学生的生命质量产生影响,就必须要有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有生命的体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生命体验。 有效教学评价要体现预设和生成的平衡、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的统一、过程价值和结果价值的统一,就必须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必须关注学生学习、探究、思考、发现和合作的过程,还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经历、体验和表现。 更要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和教学结果的激励作用。

(三)有效性原则

有效教学评价要在最大程度上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和效应,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标准在效果上要体现高效率,即花尽可能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大和尽可能好的效果; 在结果上要体现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多少成就感和获得感; 在长期影响上体现高效应,即通过教学,能对师生的认知、能力、人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产生良好的长期效应。

(四)和谐性原则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师生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生态,有效教学评价要观照学生生命的整体性,要关注师生生命的发展质量。 生命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影响生命发展的要素也是多要素组成的系统性的整体。 有效教学评价既要评价“教”,也要评价“学”; 既要评价“教师”,也要评价“学生”; 既要评价“人”,也要评价“物”; 既要评价“知识能力”,也要评价“过程方法”。 总之,要全面考虑整个教学系统中的所有要素。

(五)主体性原则

有效教学评价绝不是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和学生单方面进行的单一评价。 主体性原则就是要把教师和学生都当作评价的主体,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人人参与评价,人人接受评价,实行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师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不能随意剥夺师生的评价权利。 当然,要通过协调,将各方的意见加以统一,要以科学的评价机制和丰富的教育智慧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高质量实施教学评价。

三、有效教学评价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真正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为儿童实施适合的教育。 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审视、分析、判断和反馈。 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在主要功能上,评价不是为了将评价对象进行甄别,而是为了改进和提升评价对象的发展水平。 不是为了给学生贴标签,而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诊断,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评价也不是为了给教师贴标签,而是为教师了解自身真实的教学水平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依据。 使评价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因此,有效教学评价要以关注学生成长的形成性评价为重点,不能够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选拔筛选。[2]教师绝不是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成为评价的主动参与者,通过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二)确定合理的评价内容

完善的教学目标是评价的标准和依据,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能仅局限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要涵盖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价值观三个维度。 教师要以三维目标为准绳,对每一门课程和每一节课确立既符合课程标准,又体现学生发展要求的教学目标,从而进一步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要贴近学生需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理,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和参与性,体现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平衡。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可将教学氛围是否民主,教学设施是否完备,教学情境是否有效创设,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课堂组织是否科学,课程资源是否具有教育性和人文性,语言表达是否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学习指导是否具有针对性,学习气氛是否浓厚,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掌握,创新思维是否激活,学习目标能否实现,是否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课后反思是否及时,师生是否实现共同进步等方面作为教学评价的视点。

(三)制定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尺度和标准,是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增强评价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建立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这是实施有效教学评价的关键。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有一些研究成果可供参考,如夏洛特·丹尼尔森研究的“专业实践构成框架”。 我国学者范蔚等人将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各方面包括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现了不同的内涵和规定性。[3]在借鉴有关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制定有效教学的评价指标时,不仅要将教学评价的内容以不同层面的标准和指标加以体现,而且要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规定一定的分值,形成一个完整而精准的指标体系。 同时,要充分考虑评价指标的灵活性和可行性,允许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情景调整和修改评价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既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4]

(四)实行多元主体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有效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纳入评价体系,作为评价主体。 通过鼓励学生发言、师生对话、学生留言等方式,由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要充分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开展自评。 通过自评,促使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镜像式的回顾、分析和审视,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思考和追问。 教师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形成自我分析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素养,进而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另外,有效教学评价在强调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同时,还应重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评价作用,使教师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 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被评价者、评价者与评价细则设计者共同参与的研究活动。 总之,实行国家相关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各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有效教学评价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参考,建立多层面、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五)实行全程性评价

随着评价理论和评价功能的不断发展,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学活动不仅更加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还注重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结合。 因此,有效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估课堂效益,更要高度关注教学过程。 有效教学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和结果的评价,而是要扩展到整个教育领域,这就要求有效教学评价要以多种形式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各种表现纳入评价范畴。 评价不但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要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整合,使之融为一体。 要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后总结进行全面的评价,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 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行为和潜能,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反馈。

(六)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各自有着独特的适用范围,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和公正。 有效教学评价要力求选择以辨析、诊断、激励、导向为主要功能的,能够促进师生发展的多元方法。 如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第一,交流评议法。 即学生或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某些结论或寻求结论时运用的某些方法进行评价,师生借此发表见解,澄清误解,促进学习。 第二,案例分析法。 即通过解剖具体的学习过程或作业案例,对其中的正与误、优与劣进行评价,师生借此辨析诊断,达成共识,促进学习[1]。第三,表现性评价法。 即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学习任务时的表现,尽可能列出一些可观察、可测量、可量化的行为和成果作为界定表现的标准,师生以此为依据纠正错误,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促进学习。 第四,调查研究法。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采访、座谈会等间接的方式了解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的学习结果,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与困惑,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这是有效教学评价的最终归宿,也是“学生为本”理念的生动贯彻和具体体现。

四、结语

评价对教学活动发挥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推进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 影响教学评价有效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现有效教学评价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不科学、不合理的无效评价将会逐渐减少,有效教学评价将会日益彰显和升华。

猜你喜欢
师生评价过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麻辣师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满的过程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