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探析

2020-03-03 14:31肖瑶瑶肖庚生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字面流行语文化

肖瑶瑶,肖庚生,许 琴

(南华大学 语言文学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逐渐适应了及时、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化随之崛起。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也成为最受欢迎的信息交流和文化交流平台。作为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备受关注,并随着互联网的力量迅速传播,网络流行语随之出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通常反映了某一时期人们关注的事物和现象[1](邓飞,2010:151)。热门话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常来自新闻事件或一种社会现象,它们通常以简洁的短语呈现,使人们能够记住和理解更为深刻的关键信息,这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网络文化现象。因此,许多网络口号逐渐从互联网传播到现实社会,它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些流行语通常与中国特色和文化有关。因此,如何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翻译网络流行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背后的隐喻文化值得探究。

二、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与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使用的词汇主要是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称为基本词汇,另一部分称为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就是指词的相对稳定性,这些词经常被人们使用,这是现代词汇的主要构成部分。一般词汇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它们不断地发展演变,具有动态化的特点。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的车轮会催生新的词义,为语言的发展打上时代的烙印[2]。根据语言学上的分类,流行网络新词作为网络语言,应属于一般词汇。这些词都属于所谓的“时髦词”。时髦词不同于俚语,有些俚语可能会昙花一现,时过境迁就不再使用,而时髦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其中不少词可能会作为旧词新义收录 在词典中[3]。不同的语言各有其特点和形式,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4]。因为文化和交际密不可分,所以,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形式,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不同文化模式的转换。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及网络新词的“不规范性”,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也使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面临更大的挑战。

网络流行语主要源于社交话题,无论是热点时事还是冷门话题都有一定的关系。语言是沟通的主要媒介,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词汇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密切相关。这些热门词汇往往反映出新的想法和新鲜事物。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一面镜子,直接反映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为什么网络流行语会在互联网上如此受欢迎?其原因主要在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社会活动的认识不断得到加强,它是政治生活参与和社会热点关注的具体表现。网络流行语不是来自互联网,而是来自现实社会,网络流行语在互联网上比现实社会更为普遍。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这种的原因如下:对物质的不断需求,并寻求更高的精神层次;网络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持;一些现象外观直接触发了人们创建网络流行语的想法。此外,网络流行语呈现了当今的社会意识和文化,但它是现代社会的直接表现和公共心理学的共同追求,这是人们全面学习和认识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有社会表现,并且会有流行语的表达。这个社会引发了网络流行语的发生。互联网只是网络流行语的载体,但网络流行语是文化和现象的载体。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流行以及使用实际上构成了人们生活文化的一种形式。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网络流行语,其主要只是娱乐自己的用户最初用于个人,之后才慢慢变成为社会所使用的一种全新的话语形式。网络流行语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们的生产多样化和发展符合人们的需求。它们具有自己的特征,使它们易于传播和记忆。通过大量不同的网络流行语,人们基本上可以掌握社交生活的脉络以及交际技巧。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文化产生的新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

1.及时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像其他流行的东西一样,大多数网络流行语在一定时间内经常被使用。网络流行语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公共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写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鲜感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相对而言,新词与旧词形成鲜明对比。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流行语不是绝对的。网络流行语在使用后被人们所接受,且及时性特征会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例如,“不作不死”(no zuo no die);“且行且珍惜”(It is to be cherished);“啤酒和炸鸡”(fried chicken and beer)[6](陆香,2013:161)。

2.创造性

网络流行语在它出现之初就很受欢迎,其言语的呈现往往带给人一种特别好奇的感觉。即使是人们熟悉的单词或短语,其原始含义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另外一个新单词,包括缩写词、外来词、方言、同音词等等。这些变化反映了现代人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如“高大上”(High-end);“有木有”(Yes or No);“A4腰”(A4 waist);“逆袭”(counter-attack)[7](田丹丹,2015:139)。

3.文化性

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换句话说,它是经济和文化的当代轮廓,如“甄嬛体”(Zhen Huan body);“元芳,你怎么看?”(Yuan Fang, 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是来自著名的戏剧演员狄仁杰,这位神秘的侦探问他服务员的想法[8](刘佩斯,2013:294);“打老虎”(strike tigers)。这些词将动作的主体及其相关的文化背景联系到了一起,形成了独特风格的网络流行语。此外,一些网络流行语也暴露了当代社会交流中词汇的滥用,反映了网民的社会和道德敏感性以及他们对人们生活的热门事件的关注。也就是说,网络流行语以幽默的方式讥讽某些社会现象。如:“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二胎政策”(Two-Child policy);“高铁体”(high-speed rail body); “第一夫人效应”(The first lady effect)等等。

4.娱乐性

如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比如,快速的生活步伐以及繁杂的工作。为了释放压力,许多网民在互联网上冲浪,各种文字和标记成为互联网上的通信媒介。幽默的网络语言和表达满足网民的情感需求,吸引人们使用和传播。网络流行语不乏幽默,让用户在日常工作中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比如,“肿么了”(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神马都是浮云”(Nothing matters);“你懂得”(Buddy, You know what I mean)等等。

三、中国网络流行语英译的常见错误

由于没有统一的网络流行语翻译标准,网络流行语常常出现多种版本,翻译效果差异很大,导致一些翻译可能让人啼笑皆非,更让外国人感到难以理解。最重要的是,它无法达到传递有效信息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一些译者以幽默的方式重现网络流行语,“中式英语”翻译现象也随之出现。Joan Pinkham曾经给出了中式英语的定义:“中国英语是指英语交际中出现的非标准英语或畸形英语,由英语学习者和机械遵循中国语言规则和习惯的用户创建。表达因为母语的干扰和影响”[9](Joan Pinkham,2000:63)。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翻译效率以及能否实现信息和文化交流的有效传递。以下将分析和比较不同版本的网络流行语,试图解决网络流行语“中式英语”的翻译错误,并探索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此外,鉴于翻译中涉及的复杂性,没有翻译是绝对可靠的,译者对完美翻译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对此,巧妙的翻译应该分析这些使人造成误解版本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其错误或牵强的翻译原因可归因于许多因素。例如,母语的干扰,对来源术语的理解不充分,缺乏涉及社交活动的意识等等。至于目前网络流行语翻译的许多问题,错误或牵强的翻译的主要类型可以大致分组如下:

(一)语法错误

译者在翻译中存在语法错误。比如“卖萌”,有人翻译为“act cute”,很容易看出这是所谓的“翻译人”口中的字面翻译,但动词不能直接由形容词修饰,只有连系词动词才具有这种用法,这是英语语法最基本的用法。比如“搞定”,这意味着你已经完成了一些事情。在很多地方出现了这样的英语翻译“work it”,但在英语中,“work it”的后面也应该添加一个介词,“work it out”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翻译。

(二)刻板地直译

一些网络热词直接或刻板地在每个词的词汇中以一对一的对应方式翻译,人们有的时候不理解该词本身的内涵,更不用说考虑到流行语的深层含义。例如,“驴友”被直接翻译为“donkey friend”;“菜鸟”有纯粹的“vegetable bird”字面翻译;“黄牛”译为“yellow cattle”;“红榜”被翻译成“red board”。以上例子均是英语词汇的逐字翻译,西方国家的读者不会理解其含义,因为英语和汉语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下形成的,西方读者的认知结构和习惯与中国读者截然不同。因此,可以看出上述翻译出现了严重错误,上述词语的适当翻译应该是“travel companions”;“rookie or newbie”;“scalper”;“honor board”。

(三)忽视文化内涵

网络流行语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一些特殊的网络术语,它们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文化就会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翻译。因此,翻译应符合翻译习惯和文化,以避免误解。然而,有许多例子忽视了文化对翻译的影响。请看以下示例:

“白色收入”(white income)和“灰色收入”(gray income)呈现出丰富的中国特色。“白色”在短语中具有透明、合法的含义,“灰色”意味着非法,特别是指通过使用权力获得的收入。在很多场合,它被称为贿赂和腐败,它不能直接翻译,因此它们可以被翻译为“法定收入”和“非法收入”,使网络热词的文化背景对于目标读者不会带来干扰。

(四)翻译冗余

目前,网络流行语翻译存在一定的冗余问题。一些英语单词具有丰富的外延和内涵,可以传达汉语短语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该更加注重目标语言翻译的简洁性。例如,“社会主义荣辱观”曾被翻译成“the socialist maxims of honor and disgrace”,事实上,它在这里谈论道德标准,所以也许是“社会主义道德(socialist morality)”(morality: a system of ideas of right and wrong conduct)对于英语读者来说更具可读性和易懂性。另一个例子,如:“弱势群体”(the disadvantaged group→the disadvantaged);“经济适用房”(economically affordable housing→affordable housing)。

四、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

由于生活环境、中西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特别是思维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翻译发生在涉及不同文化成员的特定具体情境中。“一种语言确实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某些方面”[10](奈达,2001:25)。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它们的含义,而且保留了它们的生动性和幽默性。事实上,翻译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对翻译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不少网络流行语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现实和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因此,我们应该专注于这些词,并为中国网络流行语翻译的目的进行严谨的思考。翻译旨在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促进不同社会、地理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对于中文网络流行语翻译,译者应该尝试对原文进行正确和透彻的理解,包括字面意义和文化内涵,译者也应保留中国特色,从而与外国读者进行更好的交流,在国际上建立良好的宣传效果。因此,有必要使用适当的策略和灵活的方法来表达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内涵。具体来说,在翻译中文网络流行语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

直译是指保留原始内容以及保留原始形式的一种翻译策略。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原有的语言形式,包括句子结构、修辞形象和词汇搭配等。从无限接近原语的形式结构与内容和形式相适应,不仅保留了汉语的文化特征,而且避免了误解。直译是一种常用的翻译策略。直译不仅有利于维护源文本,而且有助于维护文化内涵、修辞效果和语义表征。如果原始语义清晰,文字翻译的使用不仅可以表达原始意义,还可以使读者更有效地理解和接受目标语言。直译有其特点和优点。因此,为了达到原文及其幽默的效果,我们有很多例子来体现网络流行语的直译。

例如:“团购”(group-buying; team-buying);“富二代”(the second-generation rich);“蚁族”(ant tribe; antizen);“恶搞”(parody joke);“地沟油”(hogwash oil);“冷暴力”(cold violence)。

上述大多数翻译都来自中文翻译期刊,这是最权威的翻译期刊之一,其中许多都使用了字面翻译。但这并不意味着使用字面翻译的所有网络热词都是可行的,有时它可能含糊不清或无法实现其代表的语义,那么我们不仅仅需要字面翻译,还需要对其进行释义,即直译加注法。例如,“裸婚”被翻译为“naked wedding/marriage”,这种译法已为大家熟知。“裸”意味着赤裸裸,中国文化背景不熟悉的目标读者可能只能提取“裸婚/婚姻”解释的字面意思。所以它只是被解释为“没穿裙子或不穿衣服就结婚”,在中国社会环境下,文字理解显然与原始内容相悖。但实际上,建议在“裸婚”之后,必须有明确的英文解释“to register directly for a marriage without any material conditions, such as cars; houses; wedding feasts or even wedding rings”。

(二)意译法

意译是指自然而流利地表达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并不严格遵守原始单词形式或原始语法结构,通过使用修辞手段等可以保留其完整意义。一些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新词很难直接翻译成英文。大多数由字面翻译的互联网热词使西方读者倍感困惑。中国人喜欢用修辞手法创造新的流行语,因为它可以使这些词更生动,更令人印象深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摒弃字面意思,并使用符合西方读者的语言来表达意义。为了避免字面翻译造成的语义损失和意义偏差,意译是必要的。例如:“微信”(Wechat);“房奴”(mortgage slave);“打酱油”(It is none of my business; I am just passing by);“雷人”(shocking; weird);“潜规则”(unspoken rule)等。其中,“我也是醉了”尤为明显,此网络流行语表达一种无助、沮丧和无言的感觉,它通常表示人或事物无法被理解或无法与他人交流,因此这个词可以表示“无语”。它与“醉酒”没有任何关系,这显然说明了“我喝醉或醉酒”的字面翻译无法达到其内涵并导致错误和误解。当我们翻译这个词时,我们应该把一个惊讶、无语的表达作为起点。 “我也是醉了”通常被翻译成“让我无言以对”[11](莫竞,2015:139)。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许多网络流行语,特别是那些有修辞手段或具有丰富意义的词汇,可以从意译的视角进行翻译,以此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三)音译法

音译法是指通过在翻译过程中使用音位作为一个单元,使类似发音突出语言功能的翻译策略[12](林莉莉,2009)。这种翻译一般不强调单词本身的含义,而是保留了原始的音韵美,充分展现了中国的魅力。音译也迎合了读者的好奇心理,而且直接传播一个国家的源语言文化是有益的。

一般来说,直译和意译适用于大多数热门流行语,但仍然有一些特殊词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因此无法准确翻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音译法。外国已收到一些网络流行语,甚至还包括在字典中。如“山寨”(shanzhai);“功夫”(kongfu);“豆腐”(toufu);“福娃”(fuwa);“茅台”(maotai);“城管”(chengguan)等。

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新互联网热门词“大妈”(dama),通常是指中年的中国家庭主妇。2013年4月至5月期间,全球黄金市场黄金价格下跌,因此中国“大妈”成为黄金购买狂潮的主力军。因此,这个词后来被用来指那些热情、充满活力但冲动和盲目的人。显然翻译“aunt”或“grandma”不能准确地表达这个中文词语的特殊含义。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在用英语表达这种中国社会现象时,我们无法正确找到英语中的确切词语来正确匹配其含义。一些外国媒体也采用了音译“dama”,这个音译易于理解和记忆,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音译“dama”不仅充分传达了原始语言的意义,而且反映了该词的文化内涵[13](赵冰清,2014:155)。

近年来,微博上数百万次提及中文“土豪”(tuhao)这个词。在中文中,“土”一词意味着过时或粗鲁,“豪”一词意味着丰富或奢华。两者的结合“土豪”被称为富人,他们总是欺负和取笑普通人,这取决于他们在中国农村地区的财富和权力。但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这个词被用来描述那些花钱大手大脚、不知节制的人。这些人挥霍金钱、过度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他们喜欢奢侈品,追求奢华生活,但品味不好,所以经常被人鄙视、嘲笑和批评。通过使用这种方法,这个词可以被翻译为“tuhao”(花钱奢侈和非理性的人)。通过带有音译的注释翻译,将意义和文化含义完全传达给读者。在BBC中有关于热词的节目,“tuhao”一词引起了“牛津英语词典”编辑的关注,因此这个词有望被纳入字典。

(四)创意法

创意翻译,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创造与源语言相对应的新词的方式,该方法不再限于字面意义,而是挖掘网络流行语的深层含义,并大胆增加译者的个人创作的翻译策略。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广告、徽标、品牌等的翻译,从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对于这种翻译策略,创造性翻译的使用往往使得该词被目标语的读者所接受甚至深受喜爱。但这种翻译并不是随意创造新词,而是基于源语言的扩展,这需要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网民利用翻译策略的语义再现,创造了大量具有形式与精神统一的网络流行语,符合读者审美心理的语言表征组合。

例如,有两种典型的中文流行语“偷菜”和“给力”。“偷菜”来自一款名为开心农场的在线游戏。人们可以在虚拟农场种植植物,偷走其他朋友的水果和蔬菜。网民热衷于这项活动,因此它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流行词。网民们创造了一个新词“vegeteal”,其中包括“vegetable”和“steal”两个词。“给力”作为2010年流行的互联网热词之一,它译为“cool”作为形容词,“come on”“cheer up”作为动词。目前,“给力”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人民日报》也用“给力”作为抬头标题。“给力”的英文翻译为“awesome”“cool”以及“powerful”。实际上,网民们为“给力”创造了一个新的翻译,即“gelivable”,这个词由拼音“geli”和形容词后缀“able”组成。这个新的中式英语单词基本上与英语单词的形成规则一致,并且已经被网民甚至西方国家的人们所接受,而且这些新单词也可以丰富英语词汇,所以我们应该尝试使用这种翻译。

目前,笔者分析各种类型流行语的现有翻译。参考译文主要来自中文流行语和学习者汉语新词词典,有些翻译来自互联网。通过简要分析,论文总结了翻译人员在呈现各类网络流行语时采用的翻译策略。

五、结语

网络流行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网络流行语的起源和特征来看,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实现了交际效果。无论是幽默、讽刺还是荒谬,网络流行语都与传播信息的目的密不可分。在翻译网络流行语时,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让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理解,而不是严格遵守字面意义和形式。一般来说,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应该以沟通的目的为基础,以准确的信息传递为标准,目标语言读者接受翻译版本是合理的。网络流行语在互联网上不断涌现,译者应充分认识社会背景和文化现象背后的热词,使网络流行语被正确合理地翻译,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准确了解源语言的含义,更好地了解和传播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字面流行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流行语大盘点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巧借 流行语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