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关系的“稳定剂”
——基于角色理论的幼儿教师师德及建设审思

2020-03-03 14:44秦旭芳
教育观察 2020年20期
关键词:稳定剂师德家园

秦旭芳,党 淼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事业逐步向更好的方向迈进。学前教育作为教育行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家园关系作为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相对于师幼关系,家园关系微妙又脆弱。家园关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今,由教师素质、幼儿园管理水平、家长教育观念、自媒体传播等因素造成的家园关系危机不在少数。师德作为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响教师素质的同时,其作为家园关系背后的要素,对家园关系的稳定也有一定影响。具备良好师德的幼儿教师能准确把握自身扮演的角色与角色转换、正确对待外界的角色期待,这对于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引导家园合作有积极影响。因此,本文从幼儿教师角色视角出发,分析幼儿教师师德在家园关系中的作用,并思考和谐家园关系的建立。

一、幼儿教师师德在家园关系中的重要性

幼儿教师是家园关系的重要参与者,其师德水平对稳定家园关系有重要影响。家园关系是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围绕幼儿教育问题建立起来的一种联系,我们可以把家园关系通俗地理解为围绕在幼儿身边的一种教育环境。教育环境营造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发挥师德作用,为家园关系的稳定贡献力量。

(一)家园关系的显性危机

家园关系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各界非常重视家园关系。和谐的家园关系对幼儿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消极的家园关系会阻碍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甚至会引起家园纠纷或矛盾,最终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幼儿园个别虐童事件的发生为家园关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不仅对幼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在家园关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依旧存在。由于幼儿教师在社会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能的特殊性,幼儿教师往往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如幼儿教师需要扮演组织者、保育者、教学者与联络者等角色。正是因为多种多样的角色需要,幼儿教师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与挑战。

(二)幼儿教师师德的隐性作用

幼儿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水平,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而且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影响。[1]然而,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显性的作用中,也暗藏了幼儿教师师德的隐性作用,即家园关系的“稳定剂”。幼儿教师是家园关系的重要参与者,其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家园共育质量的高低。不可否认,素质较低的幼儿教师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进而为家园关系带来不可逆转的信任危机,而具备良好素质的幼儿教师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可以更好地掌握教育与沟通的方式方法,赢得幼儿园与家长的信任与尊重,从而建立稳固、健康的家园关系。

二、基于角色理论的幼儿教师师德剖析

角色是角色理论的中心概念,是指社会对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个体的一种行为期望系统以及对自身行为的期望系统。[2]基于角色理论剖析幼儿教师师德问题自然离不开对社会道德的探讨与分析。作为社会道德建设重要着力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不仅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剖析幼儿教师师德也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幼儿教师角色的道德解读

幼儿教师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具有复杂的角色身份,其中,公民角色、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共同构成了幼儿教师个体相对完整的“角色链”。然而,对幼儿教师来说,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标准与期许,角色意味着道德指引,但只有在完整的社会道德指引下,幼儿教师师德才显得饱满、有活力。

1.幼儿教师的公民角色与社会公德解读

幼儿教师作为社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承担一定的公民责任,并且需要自觉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处在社会生活中的幼儿教师,在公共生活与社会交往之中作为独立的个体,需要遵守社会公德,不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在此基础上的道德发展才能和谐稳固,教师在转换角色时才能坚定自身道德选择,成为素质过硬的合格幼儿教师,为家园关系和谐奠定基础。

2.幼儿教师的家庭角色与家庭美德解读

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家庭生活的质量关系着个人的发展,更关系着社会的安定与团结。幼儿教师作为家庭成员之一,需要正确处理家庭问题,遵守家庭美德,协调好家庭、邻里之间的关系,做一名合格的家庭成员。这样,幼儿教师才能拥有更饱满的情绪,在工作时投入更多的情感与精力,满足幼儿教师角色的道德要求,为和谐家园关系的构建埋下伏笔。

3.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与职业道德解读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员,其一方面是幼儿园内的教师,要按照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幼儿,并完成基本的保育工作,另一方面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要建立与家长的信任关系,实现家园共育。为了完成职业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幼儿教师需要遵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教师师德即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作为职业道德中的一种,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同严格地指引着幼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二)基于幼儿教师角色行为的师德解读

角色行为是个体为了实现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而表现出来的外部行为与角色实现的过程。幼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角色扮演表面化、角色转换冲突化、角色期待复杂化等行为表现,这些表现会对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教育行为带来影响,甚至对师德造成影响,引发师德内化、平衡与提升之间的压力,令幼儿教师陷入师德发展的瓶颈。

1.师德内化压力:角色扮演表面化

角色扮演是指个体按照常规的角色期望而展现出来的行为,也就是个体按照他人的期望而采取的实际行动。当个体肯定某一角色,认为应该认真完美地扮演这一角色时,个体的行为就是真实的,个体内心的感受与外在情绪是统一的。相反,当个体只是为了满足他人期望而选择扮演某一角色,不赞同或者割裂这一角色时,个体的行为就是不真实的,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来维持情绪表现,引发表层情绪劳动,进而降低自我真实感,引发情绪危机。幼儿教师在工作时需要较多的情感投入,属于高强度的情绪劳动人群,外界过分注重表层结果,忽视幼儿教师的真实感受,很容易导致幼儿教师不真实的角色扮演,令幼儿教师的角色扮演走向表面化误区。若幼儿教师长期处于表面化的角色扮演中,则他们的内心就会感受到疲惫与压力,很难将对幼儿的正确情感内化成为真实情绪体验,造成师德“内化压力”,降低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影响亲师关系、师幼关系以及家园关系。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工作中的负向情绪也会给社会及家庭带来负面影响。

2.师德平衡压力:角色转换冲突化

角色转换即新旧角色之间的更替与变换,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摆脱前一种角色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去发展另一种角色所需要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点,进而进入新的角色状态,实现新角色的要求与期待。对幼儿教师来说,无论是职务的变化,还是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转变,都会产生角色转换。但是,不论是从家庭、社会到职场的角色转换,还是幼儿教师角色内部的职能转换,都需要幼儿教师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来平衡各角色间的差异与可能存在的冲突。然而,当幼儿教师习惯教师这个角色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按照教师的行为模式与心理状态思考与处事。幼儿教师如果没有正确地处理好教师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关系,或没处理好教师角色中包含的其他内部角色,那么就会产生不适应、不协调的心理状态,并外化为行为上的不适宜表现,为幼儿教师师德增添不稳定因素,造成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之间的“平衡压力”,为家园关系带来隐患。

3.师德提升压力:角色期待复杂化

角色期待是指社会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某种特定行为的一种期待。个体外化的行为是否符合个体所处的身份与地位,取决于个体多大程度上遵循了角色期待。对幼儿教师来说,角色期待不仅存在于工作环境中,而且存在于社会与家庭中。幼儿教师需要在满足社会期待与家庭期待的同时,满足职业所需的期待。幼儿教师职业角色期待是客观存在于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这些期待在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前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前进。随着教育水平与社会成员素质的提升,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待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日趋复杂化。[3]当幼儿教师由于各种因素无法及时满足复杂多样的社会期待时,就会在无形中自我否定,甚至将外在期待看成一种负向的束缚,这对师德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师德“提升压力”,从而给幼儿教师的专业提升带来挑战。

(三)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困境与思考

1.内外统一困境: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亟待增强

处于长期不真实角色扮演状态的幼儿教师,很容易出现角色认知偏差、职业责任感模糊的情况,这会给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带来诸多问题。如果幼儿教师长期处于不真实的角色扮演中,其外在行为与内在感受长期不一致,那么就会造成心理压力过大,引发情绪耗竭,进而造成职业认同感降低,影响心理素质的良性发展,最终给教育带来不良影响。这不仅危害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也会给家园关系带来不利影响。

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让幼儿教师的行为与情绪内外统一,是克服幼儿教师师德内化压力的重要举措。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营造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给予幼儿教师适当的人文关怀,努力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其次,完善幼儿教师的晋升与奖励机制,激发幼儿教师的职业信念;最后,在评价幼儿教师时做到全面、公正与客观,重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充分肯定幼儿教师的个性特点与能力。

2.横向平衡困境:幼儿教师角色差异亟待协调

角色转换过程中发生的冲突不仅会对幼儿教师的生活产生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水平与质量。由于幼儿教师具有复杂的角色丛,各角色之间往往存在差异,因此,幼儿教师很难完美地满足所有角色的需求。这加大了幼儿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压力,甚至会挫败幼儿教师的自信心,降低幼儿教师的工作激情,让幼儿教师产生负向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否定。角色转换过程中发生的冲突甚至会导致幼儿教师对幼儿采取消极态度与不适宜行为,有可能还会危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良好秩序。

协调社会角色与职业角色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是化解倦怠、稳定教师队伍的关键。皮亚杰的同化与顺应理论认为,个体就是不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幼儿教师应根据外部环境的需求与变化不断重组改造自身,将理论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实践经验,不断协调好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克服角色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维持职业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

3.纵向提升困境: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外在的标准与期待一直伴随着幼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并且作为一种现实需求引领着师德建设的方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面对复杂且高标准的社会期待时,幼儿教师通常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并会将其视作一种束缚。若幼儿教师无法满足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的期待,那么就会产生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降低幼儿教师的自我提升意识,给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提升带来挑战,这不仅影响幼儿教师师德建设,也会为家园关系埋下不稳定因素。

幼儿教师应从职前学习、职后培养以及思想巩固等方面满足职业需要,以此提高专业素质。比如,在职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能力的前提下,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积极参与职后培训与学术研讨,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不仅如此,幼儿教师应专注于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与专业素养,避免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件发生,为稳定家园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幼儿教师师德建设背景下和谐家园关系的建立

如今,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参与到幼儿教育行列中来已经是幼儿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更是客观的教育现实需要。在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背景下建立和谐的家园关系,不仅需要幼儿教师、社会和家长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更需要幼儿教师发挥专业技能,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具备专业知识与强化师德意识是基础

具备专业能力且能够正确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是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前提。强化师德意识是建立和谐家园关系的重要条件,只有两者合二为一、协同发展,才能稳定提升幼儿教师的能力,强化教师师德意识。因此,幼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仅要具备终身学习观念,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还要不断强化师德意识,对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及师德范畴保持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家园关系。

(二)改变教育观念与坚守师德信念是关键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家长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监督幼儿教师的行为,在缺乏理解与配合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发挥家园合作的教育效果,也容易造成家园矛盾与摩擦。因此,幼儿教师应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帮助家长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坚守师德信念,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加深双方的相互了解,促进合作,稳定家园关系。唯有家园双方共同努力与坚守,才能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三)提高自身素质与发挥师德作用是核心

幼儿教师师德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不仅是幼儿学习榜样行为的最好缩影,也是树立教师权威与形象的良好代表。在家园关系的维系上,幼儿教师应发挥师德“稳定剂”的作用,让师德引领家园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完美人格,做到德行一致,注重自身对幼儿言行的影响,真心关切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提升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家庭和幼儿园建立稳定和谐的关系。

猜你喜欢
稳定剂师德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非硫系SBS改性沥青稳定剂的应用评价
寻找失落的家园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绿家园
长碳链植物油基热稳定剂的合成及其在PVC中的应用研究
姜黄素作为PVC热稳定剂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