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玲琳
(杭州市萧山区汇宇幼儿园,浙江杭州,311200)
游戏是幼儿的求知动力,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体验自我实现的快乐。建构游戏是一种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玩具或材料构造物体的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跟进“三步式”,进行游戏后的针对性评价、游戏中支持策略的架构、再次游戏后新生问题的推进,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学会分享合作、尝试开拓创新,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拍摄幼儿建构游戏过程可以捕捉幼儿在建构游戏时的表现。视频回放可以还原建构场景,直观的画面有利于教师和幼儿一起追溯总结和评价。以谈话的方式梳理幼儿建构游戏的经历,有利于幼儿想出更多的游戏玩法。
在大班建构游戏“我的幼儿园”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主题,选择相应的空间材料,与同伴协商或独自想象进行建构游戏。在回放视频时,教师可以从常规性建构规则、亮点化建构技能、争议性建构行为、个性化建构思维等方面进行建构游戏的评价。
1.常规性建构规则
常规性建构规则要对班集体成员在建构游戏时提出各种要求,包括建构中操作的规则、交往的规则、安全的规则。例如:建构操作规则有要将玩好的建构材料放回原位;交往规则有和好朋友间发生不愉快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学会帮助他人;安全规则有不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危险或伤害自身和他人的事情。
2.亮点化建构技能
建构游戏材料的丰富性为幼儿形成多样化的建构技能提供可能,如接插、镶嵌、排列、堆积、交叉转向、螺旋等建构技能。在搭建游戏“我的幼儿园”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园用圆弧呈现幼儿园的园厅,运用转向的建构技能搭建出有弧度转向的园厅,帮助幼儿习得弧度转向的建构技能。
3.争议性建构行为
争议性建构行为是指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一些能使材料损坏或幼儿自身受到伤害的行为。例如:在建构游戏“我的幼儿园”中,因投放材料的丰富(长短大小重量均不一的木块、纸筒、塑料支架),幼儿将长条的木块搭建在塑料支架上,之后在搭建好的木块上行走,导致支架产生凹陷的情况。在视频分析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一同探讨这一情况,找寻最佳的解决方案。
4.个性化建构思维
建构材料是由各种无形象的建构原件组成的,具有无限操作性,幼儿可根据材料的特性改变和调整材料,甚至推倒重建。因此,在分析建构游戏视频时,教师要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建构思维。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想呈现“幼儿园很多小朋友一起在玩耍”的场景,由于材料欠缺,于是幼儿将小面积的木块想象成小人站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在分析这一场景时,教师要注意到幼儿的想象力,他们可以通过想象来建构设想的场景,是一种个性化的建构思维。
在建构游戏中,会有很多关键性的问题阻碍建构游戏的发展,如材料数量少、材料性质的局限、材料性能的高结构化等。幼儿经验不足或合作能力不足也会阻碍建构游戏的发展。在视频分析时,教师和幼儿可以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进行建构游戏的方案。
1.寻找建构游戏的问题
从“我的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录制视频中可以看到,幼儿一直忙着合作搭建教学楼,三分钟后幼儿园初具雏形。两位幼儿只顾搭建园厅柱子的高度,六分钟后,园厅倒塌了。十九分钟后幼儿始终搭不上第二层。二十四分钟后,幼儿园的大门一直处在竖不起来的状态。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视频,寻找其中的问题。问题1:园厅为什么总是倒塌?问题2:教学楼为什么始终不能搭到二层?问题3:幼儿园大门为什么总是竖不起来?
2.挖掘阻碍建构游戏的关键问题
找出问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中讲出一件事情、说出一个观点、提出一个问题,让幼儿进行一系列的思维碰撞。教师要不断总结幼儿的想法,使幼儿发现自己在建构的过程中没有与同伴相互协助,发现虽然幼儿园是自己熟悉的地方,但自己平时没有实地参观过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对幼儿园的整个建筑结构以及建房方法不了解。
幼儿建构游戏需要教师的多元化策略支持。因此,当幼儿游戏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幼儿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解疑,进而推动幼儿的游戏发展,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有变化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多元的材料操作中展开全方位的探索与思考,丰富游戏情节,让游戏持续发展,保证幼儿持续游戏有物质基础。
1.基于内容,添置适宜的材料
适宜的游戏材料能引发幼儿主动参与,促进幼儿多方面综合发展。大班幼儿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喜欢探索、喜欢挑战,教师可以根据游戏主题为大班幼儿提供一些低结构的材料。第二次进行建构游戏“我的幼儿园”前,为了让幼儿在搭建时投入角色,教师提供了搭建工人专用的安全帽,同时为防止幼儿在搬运过程中被木板划伤,为幼儿提供了蓝色的工作手套。
2.基于需要,添置多用的材料
有些材料本身不能变化,但可以与其他材料组合,形成一种新材料。在建构游戏“我的幼儿园”中,幼儿需要建构上楼的楼梯,但现成的材料里没有楼梯,于是教师为他们提供了各种小型组合玩具、各种指示标志、各种作画工具,让幼儿通过搭配拓宽材料的用途,通过组合构建需要的东西。
3.基于进展,添置变通的材料
有些材料只有一种用途,但变形之后能产生不同的用途。在建构游戏“我的幼儿园”中,教师还为幼儿提供了长短不一的纸筒和胶带纸,幼儿可以让这些材料变形,符合自己的建构需要,如把三个短纸筒捆绑在一起变成“梅花桩”,把纸筒截成1厘米左右的高度变成“套环”。让基础性材料变形,可以使建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
1.实地参观“感”印象
对于幼儿来说,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体验到的才是最深刻、最鲜活的。在建构游戏“我的幼儿园”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实地参观幼儿园,在走走、看看、摸摸中了解幼儿园的结构布局。回放评析第一次建构游戏的视频后,再玩建构游戏“我的幼儿园”时,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参观幼儿园,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外观轮廓和内设结构,观察幼儿园教学大楼和每一个角落。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幼儿通过实地参观可以加深对幼儿园的印象。
2.阅读支架“添”技能
阅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绘本因其精致优美的绘画和简练生动的语言,被称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教师可以寻找关于建构主题的绘本,让幼儿通过阅读绘本产生新的灵感,借助绘本增添建构新技能。回放评析第一次建构游戏的视频后,为了第二次玩好游戏,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关于建筑的绘本,如《揭秘名建筑》《建筑工地》《我的建筑形状书》,将这些书放置在班级区域中,让幼儿在书中找寻建构经验,习得新的建构技能。
3.绘画设计“破”难点
绘画是幼儿情感的表达方式,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起引领性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绘制建构图纸,用平面展示立体的事物,降低建构的难度,引导幼儿更好地建构。再次玩建构游戏“我的幼儿园”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绘制幼儿园的建筑图纸,确定幼儿园的建筑特征,为接下来的建构活动打下基础。
在第一步视频回放剖析游戏行为、第二步构建支持策略后,教师要让幼儿进行第二次游戏。让幼儿带着第一次视频回放后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第二次游戏并拍摄,游戏后再次回放视频。
观看第二次的建构游戏视频,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否已解决第一次建构的难点,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幼儿的建构技能是否有进一步的提升。在第二次建构游戏“我的幼儿园园”中,幼儿头戴安全帽,手戴蓝手套,像建筑工人一样工作着:把木板横横竖竖叠放,用来稳固园厅的底层;当园厅的底层牢固后,开始用纸砖砌墙;搬来支架替代幼儿园的大门;用小型玩具当作“梯子”。这样的场景像极了真实的建筑工地。
幼儿游戏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再玩游戏会产生新的问题,针对新的问题,教师要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法。在第二次玩建构游戏“我的幼儿”时幼儿已比较熟练,他们在搭建后期,将圆筒作为油漆桶,将木棍当成油漆刷,开始新的工作。教师要思考:幼儿在新的游戏情境中,需要教师提供哪些物质上的帮助;针对新情境,要提供怎样的材料;幼儿是否需要建构经验,如何为幼儿提供这样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