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的环境观述评

2020-03-03 14:44:21李小飞张萌萌
教育观察 2020年20期
关键词:蒙台梭秩序创设

李小飞,张萌萌

(1.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0;2.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随着学前教育实践的不断探索,环境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蒙台梭利尤其重视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有准备的环境”的教育理念。她认为,教育就是要让教师、儿童和环境三者之间发生作用。蒙台梭利对“有准备的环境”的相关论述,对教师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有准备的环境”的思想渊源

蒙台梭利一生从事多方面的研究,包括医学和教育,“儿童之家”是她教育实践的开始。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个和平的社会就要从儿童做起,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满足儿童的内在需要,促进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展。

一方面,“有准备的环境”是对传统环境观的批判。蒙台梭利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压抑儿童个性的发展,剥夺儿童的自由。成人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儿童,学校将儿童固定在桌椅上,这些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儿童的身体和心灵。蒙台梭利时代的教育只关注教师和儿童两个要素,没有考虑环境对儿童的教育价值。蒙台梭利批评旧教育中对环境的不重视,她认为若要改变传统教育中限制儿童自由、压抑儿童本性的做法,就要从改变环境开始。基于此,蒙台梭利提出“通过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儿童的天性在活动中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1]的教育主张。

另一方面,“有准备的环境”遵循儿童发展的心理特征。首先,遵循儿童的“心理胚胎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生理胚胎期和心理胚胎期,“正在实体化的儿童是一个精神的胚胎,他需要特殊的环境。正如一个肉体的胚胎需要母亲的子宫并在那里得以发育一样,精神的胚胎也需要外界环境的保护”[2]。因此,儿童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中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其次,遵循儿童心理的“可吸收性”。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具有一种“吸收性心理”,他们能够积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和影响,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经验。因此,教育者要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儿童充分吸收环境中有利的因素。再次,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处在敏感期的儿童,会“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他们很容易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着活力和激情”[2]。儿童的敏感性可以促使儿童从复杂的环境中积极地选择对自己生长有利的东西,因此教育者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最后,遵循儿童发展的阶段性。蒙台梭利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成长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如果这个环境与儿童不相容,那么儿童就会出现各种心理畸变,如儿童有时会坐立不安地乱动,具有强烈的占有欲和权力欲,出现神游等。因此,教育者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为儿童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必须由理解儿童和了解儿童内在需要的教师来准备”[2]。教师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为儿童剔除周围不适宜他们发展的因素,创设自由而有秩序、符合儿童成长需要、真实自然以及充满理解与爱的环境,这就是“有准备的环境”。

二、“有准备的环境”的核心内容

(一)自由而有秩序的环境

自由而有秩序的环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在适宜的环境中不受拘束,自由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在旧学校里“儿童如同被针钉住的蝴蝶一样,被钉在各自的座位上,钉在课桌旁,张开着他们所得到的乏味的、没有意义的知识的翅膀,然而这翅膀已失去了作用”[3]。而在“儿童之家”中,“有一个带有花园的宽阔操场,它与教室直通,孩子们整天都可以随便自由进出,学校设备取消了一般的课桌、长凳或固定的椅子,设置了稳定又轻便、又宽又结实的八边形和八条腿的桌子,在每间教室放置一些木质或柳条编的小扶手椅。儿童的小桌子和各种小椅子都很轻巧,便于搬动”[3]。可见,旧学校和“儿童之家”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自由的环境中,儿童会根据自己的心理需要和倾向自由地选择物品,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工作,由此产生一些自发性的活动,从而提高自主性,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创造。可见,蒙台梭利不只强调物质环境中的自由,也强调儿童的精神生命得到自然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指自由是建立在秩序之上的自由,自由中不乏井然有序。教师为儿童创设的环境是自由的,但也不是绝对的自由,自由是建立在秩序之上的。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就表现出对秩序的敏感,如衣服是该穿在身上的,而不是搭在手臂上的,“一件东西放错了地方就严重地打乱了这个小孩关于一些东西应该如何安放的记忆模式”[2]。在“儿童之家”中,儿童喜欢把实物整齐地排列起来,使一切显得井然有序,这些都体现了儿童的秩序感。秩序的对立面是杂乱,杂乱的环境会使儿童产生心理混乱,有秩序的环境更容易使儿童形成富有逻辑化的思维。

(二)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环境

蒙台梭利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划分了教育阶段,有准备的环境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在“儿童之家”中,“儿童并不会选择我们给他们的所有教具,而只选择某些同一类型的东西,他们总是去挑选同样的东西和一些自己明显偏爱的东西。其他的很少被留意到,以致落满了灰尘”[2]。儿童选择的这些东西,都是符合其需要和兴趣的,落满灰尘的那些东西,恰恰是儿童不感兴趣的。例如,蒙台梭利写道:“‘儿童之家’中特意为儿童安排了小桌子、小椅子、低矮的小橱柜,教室里的另一设施是小盥洗架,盥洗架很低,3岁小孩也能使用。每个教室有一排专门设计的装教具的矮长柜橱,橱门易开,儿童自己照管教具。橱顶放植物盆和鱼缸或各种给儿童随意玩的玩具。教室里挂有很多黑板,挂得很低,最小的孩子也能在上面写画。”[3]这些都是根据儿童的需要设计的,能让儿童触手可及,适合儿童发展的节奏和步调。儿童正处在创造自我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让那些不符合儿童节奏和步调的环境对儿童产生阻碍,使儿童处在一种混乱的状态。教师应该为儿童的发展扫清障碍,敞开大门,让儿童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并进行自我创造。

(三)真实而自然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在儿童的成长需要中,儿童所需要的环境应该是富有生机、自然、真实的,这样的环境能让儿童在其中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一方面,活动室里为儿童提供的教具应该是真实的、可操作的,如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等区域都有其该有的位置,有真实可操作的材料。例如,上海嘉定区育英幼儿园,在工作室内放置了多种植物,儿童会给予它们相应的照顾,教师还放置了绘画和工艺品,以此让儿童在环境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像“家”一样的蒙氏教室中,儿童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作、生活、阅读或户外锻炼。[4]

另一方面,真实自然的户外环境。蒙台梭利指出:“人总还是属于自然,特别是当他在孩童时期,更必须从自然中获取力量以发展其身心。社会生活必须符合人的自然活动的表现。”[3]因此,蒙台梭利主张要让儿童在室外、在公园里成长,引导儿童观察生命现象,让儿童懂得动植物需要他们细心喂水、喂食才能得以生存,从而产生对生命的负责意识。在“儿童之家”里,有一个带花园的宽阔操场,各种家具、桌子、椅子、柜子、陶器,它们都具有淳朴、自然的乡村艺术风格。“在罗马的‘儿童之家’,有一个宽大的院子作为种植园地,米兰的‘儿童之家’,养了一些小动物。”[3]这些充分体现了物质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匹配,让儿童能在幼儿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充满理解与爱的环境

成人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依赖的对象,儿童需要从成人那里获得安全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东西。儿童对成人十分敏感,敏感到“一个成人对儿童所讲的话就会像刻在大理石上一样永远铭刻在他的心灵上”[2]。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儿童、观察和了解儿童,根据每个儿童不同年龄发展的特点,设计教育活动。蒙台梭利认为,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要注入教师的爱与理解,让儿童时时刻刻感受到他被理解的爱所包围,让儿童能够心态平和,得到安全、温暖的精神体验。

三、“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而然的发展,教师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可操作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中促进认知的发展。随着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不断解读,其对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具有如下启示。

首先,创设自由而有秩序的环境。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在自由活动之上自然而然产生的,是主动形成的而不是被动形成的,充满自由的活动、身心协调的活动才能产生纪律。因此,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纪律和秩序就会应运而生。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在一定的规则之上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取自己的活动场地、活动材料、活动玩伴,减少不必要的限制和命令。

其次,创设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环境。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有利于儿童产生归属感,让他们在归属感中建立自信。在活动室中,各类摆设都要与儿童的身体比例相配合,让儿童够得着、摸得着,在各类区域中投放的材料都要具备可操作性,让儿童在操作中、探索中学习成长。

最后,创设富有生机而充满爱的环境。无论是幼儿园的室内还是室外,都要创设富有自然韵味的环境。例如,室内设置自然角,种植一些安全、易于生长、可供儿童长期观察的植物,饲养一些小型的动物;室外的科学园地里可以种植一些室内不能种植的较大的植物,可以饲养一些温顺的动物,以此体现环境的自然美,让儿童与大自然能够亲密接触,从而获得各方面的经验;在自然的环境中,教师要给予儿童指导,引导他们进行自然探索,给予适时的帮助,让儿童置身于一个被支持、被容纳、被理解、被爱包围的环境中。

猜你喜欢
蒙台梭秩序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秩序与自由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1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孤独与秩序
现代装饰(2017年9期)2017-05-25 01:59:43
蒙台梭利教育是完美的吗
幼儿100(2016年4期)2016-11-30 03:19:51
蒙台梭利在日本
幼儿100(2016年4期)2016-11-30 03:19:51
走“偏”了的蒙台梭利
幼儿100(2016年4期)2016-11-30 03:19:50
冰与火之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谁能在蒙台梭利的“铁王座”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市场的“火”与“殇”
幼儿100(2016年12期)2016-11-30 03:19:49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