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玲,丁 艳,耿如花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510850)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近9.73 万亿元,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比80.2%, 然而东翼、 西翼和山区只占6.6%、7.4%、5.8%。 可见,粤东西北地区整体经济明显滞后。 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成为粤东西北经济发展的关键。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 “可视化”作为智慧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成为智慧农业的热门研究焦点。 粤东西北地区作为我省农产品主产区,但销售半径局限在珠三角地区, 通过构建粤东西北地区 “互联网+可视化”农业体系,打开销路,可以极大地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早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就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通过扫描苹果的编码,就可以知道苹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自然条件和信息,最终单个苹果售价可高达100 多元人民币。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的时期。赵国锋(2016)在分析国外精准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中国西部地区精准农业发展的启示——发展区域特色、智能、高效精准农业,提高区域农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尚绪明、 李伟(2018)概述了国外农业物联网发展技术取得突破,及对我国的农业初级产品安全溯源环节具有的借鉴意义。 可见,我国“互联网+可视化”农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消费需求激增,我国对可视化农业实现产品追溯,生态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互联网+可视化”农业研究越来越多。 但目前的研究偏向于技术研究,缺乏有针对性地对局部地区的农业可视化研究。 基于此,本文立足粤东西北地区的实际,针对目前粤东西北地区农产品生产经营过于传统化,销售渠道不畅、增产不增收等问题,寻找克服粤东西北地区资金不足、技术及人才匮乏等困难,完善“互联网+可视化”基础条件的路径;研究利用互联网、物联网、 云计算及雷达技术等构建完整可视化体系,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带动粤东西北地区相关二三产业经济发展。
从目前情况看, 粤东西北地区农产品源头以零散用户、小规模农业组织经营为主,长期以精耕细作的传统方式发展农业,生产不集中,基础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生产经营模式过于传统。
由于改革初期对农业的基础地位认识不足,加上利益驱动等诸多原因,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工作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农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截至2018 年底,粤东西北地区中低产田面积有所减少,农业有效灌溉面积2017年达到1774.610 千公顷, 相较于2016 年1771.710千公顷有所增长。 但是,一些水利渠系、机耕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农村农路和农电不匹配,农机和排灌设备功能难以发挥, 农田灌溉排涝成本高、效率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差。 同时,近几年来我国极端天气增加,水旱灾害严重影响广东省的农业种植,粤东西北地区农业防灾害能力更是相对于珠三角地区落后。 而粤西、粤东部分地区毗邻沿海地带,传统露天农业种植容易受恶劣天气影响。 因此,能对抗恶劣天气的温室大棚建设发展缓慢,标准低、规模小已经成为粤东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解决的短板。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形态,但农业品牌化项目投资额大、周期较长、见效慢等问题,使得诸多企业望而却步。 可视化农业前期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设备,例如传感器、电子眼、自动化设施等,还需要建立全覆盖网络。 当基础设施设备安装后,又需要对设备进行调试、使用、记录等一列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这些投入不能马上看到回报,这是粤东西北地区“可视化”农业最头疼的事。
“互联网+可视化”农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甚至需要对大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这对专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质素养要求。 计算机这门专业目前在各大高校属于探索阶段, 专业课程和培养方案仍在不断调试中,导致懂智慧农业和可视化互联网技术的人才较少。 相较于珠三角地区广阔的发展空间,粤东西北地区难以吸引到诸如优秀的技术科技型人才、专业农业技术人员、推广人员等。 就业人员大多是省外偏远地区的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低下,不利于推动粤东西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以京东为代表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模式化经营成功打破了传统农村农业的销售模式,更好地满足了当今城市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 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数字化平台以及网络智慧营销体系三者合一更好地实现消费者对自身个性化消费的追求,相信对打破粤东西北地区农产品销售半径的局限性有一定的参考和推动价值。
1.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突出资金支持。要加强产业园建设,产业园汇聚各生产要素,同时享受国家财政补贴, 大幅度削减企业的建设成本压力,基础设施设备完善可以提升农业种植水平。 如蔬菜品种提纯扶壮、柑橘零病毒树苗推广、荔枝龙眼高位嫁接等一个个极具粤东西北地区农产品特色改良推广的项目落地,是“互联网+可视化”农业体系发展的基础。 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粤东西北地区“互联网+可视化”农业项目发起众筹。 众筹可以募捐到“可视化”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可以通过众筹参与拓宽粤东西北地区“互联网+可视化”农产品市场。
2.引进高端人才。在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号召力的影响下,创新优惠政策和发展条件愈加成熟。 政府应发挥作用,在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引进高端人才,实现技术和资金的优势互补, 促进产业集约化和高端化发展。 “互联网+可视化”农业体系发展中人才储备至关重要,尤其对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大学生村官对现代化技术以及基础专业知识掌握较为全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所学的各类专业特长,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对“互联网+可视化”农业发展做出优化,破解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难题。 通过对大数据信息资源的分析,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的农业技术问题,引领粤东西北地区农户积极踊跃地参与到信息化农业技术应用中来。
3.创新融资渠道。 围绕粤东西北地区现代化农业的新需求,创新农业融资新机制,健全金融扶农制度,为“互联网+可视化”农业发展提供“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积极培育发展村镇银行,引领资金向粤东西北地区现代农业领域倾斜,为“可视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的金融支持,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 如广州农商银行推出“匠人贷”特色金融服务,切实考虑到种植农户缺乏传统抵押物的特点,无需房子、车子等抵押物,农户可以直接线上申请贷款,并且享有专项利率优惠,随借随还,循环使用。 这一举措解决了农户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同时,广州农商银行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帮助粤东西北地区农户形成了从种植到销售的产业链闭环, 解决销售半径狭窄的问题,促进农民可持续性增收,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大湾区人口密集, 对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旺盛,居民消费能力强。 粤东西北地区土地辽阔,生态良好无污染,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 可以利用专门做生鲜的电商平台, 精细瞄准大湾区的市场需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建立可视化系统。 实现“菜篮子”产品“一品一码”、过程有记录、质量可监控、责任可追究、政府可监管。 同时,可以借力粤港澳大湾区资金优势, 引入第三方投资,发展第三方电商平台。 借助大数据技术专业分析的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的农户能够与商家及消费者进行有效对接,及时处理搜索、购买以及评价等信息并反馈给农户,进而指导下一步的经营生产方向。
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基于以“绿色食品”为质量发展方向,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农产品。 农业主管部门应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为标杆,参考供港澳农产品的成功经验和丰富历史实践,组织和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菜篮子”生产和加工产业。 并加强建设指导,接轨国际农产品的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绿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市场提供“安全、绿色”的农产品,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追求。
2.可视化安全溯源。 基于消费者扫码的普遍性行为, 公众可以通过扫码农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进入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查看农产品的基本信息、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中的操作、环境数据、图像视频信息,帮助消费者全方位的了解农产品整个生命周期。 让消费者放心购买产品的同时,也可以向周边好友推广宣传粤东西北地区优质农产品。 企业以生产基地作为监管对象, 详细记录农事活动、产品抽检记录、销售出入库档案等,规范电子化生产档案管理,能够有效管理、精确召回问题产品、预警处理、赢得信任。
粤东西北地区农耕文化悠久,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政府应结合农业科技示范、休闲观光农业展示、农耕文化传承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索实践。 一是利用现代信息共享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快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的速度。 利用优良的生态、生活环境开拓修养、禅修和民宿旅游等产品。 二是从生态保护教育、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融入农产品深加工、农事体验、观光休闲、“互联网+电商农业”“互联网+可视化”等新元素,推动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丰富内涵的产业链条,最终提高产业效益。
针对目前粤东西北地区农产品生产经营过于传统化,销售渠道不畅、增产不增收等问题,论文探索“互联网+可视化”经营模式。 研究粤东西北地区“互联网+可视化”农业体系构建存在的难题,提出加强源头建设。 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大力发展第三方电商平台,加快“互联网+可视化”平台建设。 完善“可视化”监管机制等对策,构建粤东西北地区“互联网+可视化”农业体系,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