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展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674199)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国家历来重视德育,“课程思政”是2014年之后出现的概念。上海市率先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尤其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之间实际存在的“两张皮”问题。而后,上海市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推出了大国方略、创新中国、治国理政、读懂中国、中国道路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聚焦课程思政。通过先尝先试,人们认识到,不能单纯地在思政课里谈思政课建设,而应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深入剖析“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紧紧抓住教师队伍这支“主力军”、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和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从而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履行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
笔者按照“金课”标准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着力打造“课程思政金课”。课程目标体现高阶性,包含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且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和OBE教学理念。导游业务教学应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训练的拓展和延伸,将素质目标贯穿始终[2],帮助学习者以正确的“三观”来学习本门课程,为其今后从事导游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导游业务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因此,笔者秉承科学设置内容的原则,将课程内容分为七个模块:导游概述、知识技能、讲解技能、带团技能、应变技能、设计技能、实操训练。同时,笔者整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线路设计、中级导游员考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处理等相关知识模块。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集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成果导向,以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在理论知识讲授之外,笔者还加强了实操教学,依托国家5A级景区,让学生模拟全陪和地陪带团流程,侧重情感体验和行为锻炼。
1.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
从课程名称分析,课程是围绕一个职业展开介绍的,而导游属于服务行业。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清楚职业定位,即服务游客、服务旅游业。其次,导游概述模块中有职业道德的内容,强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在知识技能模块中,优美的语言可以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另外,社会文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史地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和环保意识。国体、政体、经济制度的差异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礼仪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知书达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现代礼仪文化。心理学、美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关于服务的心理学知识,为游客提供更真诚贴心的服务。
在讲解技能模块中,导游是团队的核心人物,除了可以向游客描述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可以向游客传递正能量。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穿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旅游的相关内容,这些对提升游客素质和增强游客的爱国情怀都有着积极作用。面对外国游客,导游应该做到严守国家机密,政治立场严明。
在带团技能模块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导游,无论服务的是团体游客还是散客,也无论服务的是普通游客还是重点游客,都应该以一颗真诚的心,对游客一视同仁。
在应变技能模块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具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最大限度地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旅游突发事故,导游又该何去何从呢?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导游随机应变、临危不惧、妥善处置、舍己救人等的案例。例如:最美导游杨欢凤凰古城勇救落水游客;康辉国旅导游廖方媛临危不乱勇救全车52名游客等。
在设计技能模块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学会带团流程,而且要注重学生导游职业技能的提升。在导游职业技能中,设计线路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国家近些年的政策导向和游客的旅游偏好设计不同类型、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线路。例如:传承并弘扬革命精神的红色旅游专线;寓教于乐、知行合一的研学旅游专线;提升环保意识的生态旅游专线;老有所乐、关怀老人的夕阳红旅游专线;等等。
在实操训练模块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让学生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明确如何作为,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人生目标与价值实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2.价值模块整合
课程设计应融个人成长、民族大义、国家荣誉于一体。千百年来,中华文明中始终有着浓郁的家国情怀。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家国情怀,在重视家风、家训、家教和家庭建设的基础上聚力国家现代化建设。爱国主义的精神大厦根基深厚,为中华民族提供了行稳致远、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旗帜。在这样的世情和国情面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正确塑造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精神价值。
3.讲故事的形式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做到以导游身份讲好中国故事,无论是身边的大事还是小事,都可以通过故事给游客传递正能量,树立有担当、有作为、无愧于时代的好导游形象。2017年全国导游大赛冠军获得者房博表示,自己的工作准则是用坚实的脚步踏在导游这块热土上,提炼导游匠心,讲好中国故事。同时,房博经常组织市民参观北京的垃圾处理场、塑料回收中心。每次在参观活动的路上,房博都会为广大居民讲解北京城环境卫生的发展史以及垃圾分类的现状和好处。
4.以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为线索
针对旅游业中“导游”变“导购”现象,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导游,应思考如何提高服务满意度,如何为旅游业做出更多贡献,如何做好国际民间大使,如何更好地宣传自己国家的形象。这些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做到知识传授,只是低级层次;做到技能传授,只是中间层次;实现课程思政,将课程上升到新高度,才是这门课程最终的努力方向。
课程考核应体现挑战度,注重过程性考核,加强课前预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后复习与巩固等过程性环节,弱化期中和期末考核,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平时。教师应使学生自然接受所学知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自觉学习。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心得、课堂笔记、问卷调查等进行综合评价。课程考核应包括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量化评价是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描述学生学习的学时、学分。质化评价侧重对学生学习行为或习惯以及是否具备自学的能力进行评价。
专业课程课堂要有“规矩”,学习要有任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课堂教学规范。在每堂课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规则。另外,教师应通过任务导向,让学生带着任务来课堂,再带着任务离开课堂。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课堂产生敬畏之心。
教师应努力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堂。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注重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参与性、情感性和体验性。另外,教师应侧重情感体验和行为训练,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同时,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邀请知名教授、企业高管、行业专家讲课。学校应发掘社会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展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加强技术应用,注重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的结合。
约翰·杜威说过:“问得好则教得好。”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目的是触发学生的回应。一个结构完善的教学设计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帮助学生学会判断问题的价值。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一组组彼此关联、环环相扣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形成一个知识链,引导学生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自我建构。
评价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应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价值判断与导向、思维、情感。总结下来就是术、道、德三个方面。术是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某种技术、才能。学术研究是一项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事业,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是不容亵渎的。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教师应该让学生保证正常的学术交流,不断地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并逐渐形成学术道德观念、学术道德情感、学术道德信念、学术道德意志和学术道德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