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熙《漉云斋集句》点校说明

2020-03-03 10:16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诗句

宋 立 民

(广州大学 松田学院,广东 广州 511370)

一、李晋熙(1849-1910),字春卿,号芸友。广东雷州府海康县(今广东省雷州市)白沙镇邦塘村人。祖父李暾曜,岁贡生。父李杜,廪贡生,官琼州府学训导。同治二年(1863),李晋熙15岁入馆为附生。同治九年(1870)中乡试副榜。次年从丁浩游学于广州和琼州。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光绪十六年(1890)登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1892)五月,散馆,授工部主事,充任则例馆纂修,补虞衡司主事,记名候缺,待命知府。宣统二年(1910),任农工商部主事。后任则例馆纂修、虞衡司主事、滁州知州,又曾主讲于遂溪潜移书院、徐闻贵生书院。

李晋熙自幼聪颖,博闻强记。对李晋熙成长有指导之功的丁浩在《漉云斋集句》序文中曰:“门人李春卿,余守雷时所得士。辛未从余,广州校艺,昕夕晤对,益相器重。是秋,余调守琼州,因遂来学署中。旧有养孔雀,一日置酒聚客观,命春卿赋之,诗立就,藻采蔚然。坐客皆惊叹。既而,与儿子辈稍有唱和,间集唐人句,及少陵、香山、东坡、剑南四大家诗句。至于连篇累牍,儿子极称道于余。”[1]

李晋熙在京师任职时,所得薪俸多购图书,以至于多至数万卷。其于文辞诗赋,兼擅其长,功底深厚。“岭南才子”陈乔森称李晋熙“奇俊不可及”。但其著作大多失散,留世有《漉云斋诗存》四卷、《漉云斋集句》十二卷等。

李晋熙早年丧父,十分孝爱母亲。宣统二年(1910),谒选得滁州知州。任职通知甫到,母亲病故,遂匆匆返回海康奔丧。因操劳丧事且过度悲伤,染疾而辞世,时年61岁。

二、《漉云斋集句》乃李晋熙代表作品,也是近代集句领域的经典之作。丁浩序文又曰:“余戒以物丧志,且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然亦可谓好为其难者矣。时试期近,日课一文一诗,无难色。喜其年少有志,能用力。由此蹑足通籍以致用于世不难……乙亥,春卿奉祖讳归。复来,诣出所作集句诗已编有成帙,乞弁言于简首。”此乃李晋熙开始做唐诗集句,请丁浩作序。彼时恩师丁浩并不认为此乃好事,然而无法干涉李晋熙集句之决心。李晋熙发小、清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陆应暄序《漉云斋集句》曰:“己卯大比,春卿复来,出近作五七言诗数卷,皆集唐宋前贤句,举年来耳目之夷险,境地之抑塞,遭际之郁憏,友朋之寥落,悉寄之于诗。读其诗,春卿精神眉宇亦且郁勃翔舞于楮墨之际……春卿沉博嗜古,充其所学,必能追少陵香山玉局及吾家剑南之后,嵇康性懒无能肆力于风雅于其别也。”[2]陆应暄倒是看出了李晋熙集句的价值所在,对李晋熙集句的内容亦有总结。盖1899年,其集句已经初具规模并装订成册,其后念兹在兹,不断增补。堪称诗词界和联语文化中不可多得之瑰宝。

三、《漉云斋诗集·序》评李晋熙诗作曰:“吾友李春卿孝廉,雷之名士也。同治甲戌冬初,相识于麟伯师山右学幕中。时春卿以庚午副车从麟伯师游。余一见倾倒,知非久困名场者。越乙酉,春卿果捷秋闱矣。春卿抱异才,好吟诗。其自粤航海抵京师,客山右也。所见山川古迹,关隘形胜,多咏歌以写性情。别后十余年,视余前,见于山右学幕时,学益进,业更精矣。今春公车来京,出所作古今体及集少陵、香山、东坡、放翁诸句见示。读其即景咏古诸作,陶写性灵,发抒怀抱,温柔敦厚之意溢于行间,而集句则花团锦簇,组织精丽,如天工造就,无斧凿痕。春卿诚豪士,而其才足以陶冶万类,自铸伟词,不待余之赘言也。噫春卿行将捷南宫,翔步木天,雍容揄扬,和其声以鸣。”[3]此评价应该是更为中肯到位的,尤其洞见了李氏集句的艺术价值。可以说,集句是集句者诗心与功底的集中显现。如今一个世纪过去,对照刻本整理《漉云斋集句》,愈发感到李晋熙的审美洞察力的敏锐与诗词功力的深厚。

四、集句诗又称集锦诗,乃中国国粹诗词艺术中的“艺术再造”部分,可谓“恣意抄袭”而被后世稽首认可之独门绝技。集句即从现成的古诗里,选取既成诗句,打乱而再次集合,但格律谨严,内容连贯,别有洞天,即“用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故此,集句诗不仅是中国传统诗句词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更是独特的艺术欣赏之传递。清沈雄《古今诗话》云集句诗“机杼真若已出”,“切合题意、情思连续,句句精美、打成一片”;宋叶大庆《考古质疑》云 “浑然天成,初无牵强之态,往往有胜如本诗者”;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一》云:“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为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清何文焕《历代诗话考》:“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宋严羽《沧浪诗话》:“王荆公集句最长,《胡笳十八拍》浑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4]18足见古人对于集句的重视。

集句诗起源颇早。据考证,现存最早的集句诗,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但直到北宋,集句诗才发展、成熟。仁宗朝的石延年、胡归仁,神宗朝的王安石,徽宗朝的葛次仲和林震,乃集句诗的发展历程中几个至关重要的诗人。而集他人诗句成粘对之律诗自宋朝为始,史书曰王安石乃此道鼻祖,故集句诗在宋代最为盛行。盖因格律诗体式已成熟,且有前朝大量诗歌遗产,集句诗便不径自走,广泛流布于文人笔下。诸如王安石、苏东坡、文天祥、辛弃疾、黄庭坚、晁补之、杨冠卿等诗词家都有大量的集句诗作。且当时人们竞相仿效,成为一时之时尚。

惜夫当年的大宗国粹、宋人时尚,后来日渐式微。至近代梁启超才为之一振。其赠徐志摩联——“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上联集吴梦窗《高阳台》、姜白石《点绛唇》、陈四麓《秋霁》;下联集辛弃疾《清平乐》、洪平斋《眼儿媚》、陈简斋《临江仙》,至今有口皆碑。同时,近代不少文人杂志,亦辟有诗词集句专栏。

但是近代已降,集句诗渐渐淡出,至时下,能够为此道者已经是凤毛麟角。是故点校《漉云斋集句》,时常生出集句中兴之渴盼。

五、在集句之园林中,单集一人诗句(如集杜、集陶、集龚)亦为灿烂一枝。尤其是集杜甫诗句,亦为诸多集句者之保留节目。文天祥在狱中作集杜诗二百首,世所罕见。而《漉云斋集句》同样有四卷为单集一人诗句者,其卷九为《集少陵句》,卷十至十二依次为“集白香山句”“集苏东坡句”“集陆放翁句”——可惜岭南师院图书馆珍藏者仅有一至九卷,其他三卷仅有存目。而《集少陵句》为八十四题、一百廿二首,为诸卷之最。同时,整个《漉云斋集句》避讳“杜”姓(见下文),可见李晋熙对于杜子美的熟稔与虔敬,亦可知至有清一代,文人墨客心目中杜诗的重要地位。

六、今校点之《漉云斋集句》,为“雷州古典文献集成”文学类首批五种之一。其余四种为《漉云斋诗集》《海客诗文杂存》《陈清端公诗集》《海康陈清端公年谱》。

《漉云斋集句》之点校采用底注形式。即正文部分用李晋熙原作,集句的唐诗出处、作者及所集之上下句均在注释中显示。

注释当中,前二字为集七言句或五言句诗句之前二字,其后按照“作者”“诗题”“上下句”的顺序录入。原句以“~”代之。

七、《漉云斋集句》用雷州雷城内西街道南印务局辛酉(1921年)旧历五月之刻本,简称“雷城本”。刻本共十二卷,今整理点校其中一至九卷。其卷一至卷八均为“集唐杂句”,卷九为“集少陵五言句”。

《漉云斋集句》每卷首页均有“海康李晋熙著 胞弟晋焘编校 同里后学黄景星募印并对稿”字样,今保留之。

八、关于目次排序。为阅读方便及目录与内文一致起见,凡目录有数量词而内文未刊刻者,一律在内文中补足。例如《赠王雨樵同年二首》,目录有“同年二首”字样,内文无,补足之。目录有数量词而内文未写明者,在内文里添加“一、二、三、四……”以区分之。如《春游六首》之“一、二、三、四、五、六”在内文中依次显示,余皆同。目录里有注释性小字而内文没有者,或者内文有小字注释而目录无者,均以小字录出。如《代寿吴母程太宜人十首》之后接着有小字“吴探花颖芝同年征题”,录入。余皆同。

九、关于缺页。原刻本中有缺页者,在目录中保留诗题。如第九卷缺《陆植生广文执丈招引》和《与陆硕荪饮酒叙怀》二题,今存目录以备忘。《拟工部作十首》因雷城本缺八页,故现存仅八首,点校八首。又如《春晚幽居》原为二首,因缺页仅存其一,下缺《春日对酒有怀》与《有赠二首》,备忘。《江湖秋吟》原为三首,因缺页存第一与第三首,下缺《江渚寓怀》与《海上作》,备忘。

十、关于出处。《漉云斋集句》雷城本个别诗句无出处,且不似《闲中客谈载黄鹤楼集唐之作音节浏亮读而爱之率成和章八首》与《又和八首》,属于故意不再注释“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等熟句。疑因录刻之际疏漏,今补充之。又如《癸酉试后将游太原别丁杏村昆李十首》之八“毕竟浮生漫劳逸”句无注释,《佩文韵府》亦无出句,疑似集句者即兴创作,故保留空缺。再如《山居杂题十六首》之第八首“无人识我真闲事”句原缺注释,现补足。《酒狂》首句“罚向人间作酒狂”为诗人马湘《又诗一首》,注释缺标题,补足。柳宗元《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被缩略为《寄庐衡州》,诗题补足。白居易《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省略“与崔评事为予于”。《夏日书适》里刘禹锡的《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截取为《和牛相公游南庄》。《秋日隐居》里,《同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令》被省略为《同武平一员外游湖》,以上均补足。

《全唐诗》中原有空缺而脱字者,此校点一仍其旧。如《书愤四首》之一,“连天烽火阵云秋”一联,为贯休《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诗句,而其上句“裂地鼓鼙军□急”里的“□”原为空格[5]9421,不变。又如《漉云斋集句》卷五《追想旧事枨触今情半醉半醒自歌自哭聊为赋诗以遣意云九首》之三,“年年山□□来频,莫强孤危竞要津”两句,“□□”亦是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五原有,不复改动。

十一、关于避讳。因避讳“杜”姓,《漉云斋集句》里,既有以字号代名的“替代法”,又有直接不写姓氏的“空字法”。综观全书,盖其他诗人皆用原名,唯杜甫曰“少陵”,杜牧曰“牧之”,杜光庭曰“光庭”,杜荀鹤曰“荀鹤”。而且,注释所引诗句里也有多处故意略去“杜”字。如《丙戌报罢陈子以诗相慰勉集唐句奉答兼贻陆许二同年五首》之五,所用李郢“谢脁新裁锦绣成”句,原标题为“和湖州杜员外冬至日白蘋洲见忆”,但雷城本的“杜”字为空格。《闲居寄赠洪麓南同年三首》之二里严武的“兴发会能驰骏马”一句的注释,同样把“杜拾遗”的“杜”字空出。《小隐示同志》引用张令问《与杜光庭》。其中“杜”字未刻,想必亦是此类原因。

此类有意空格在《漉云斋集句》里先后有“圣”“皇”“帝”“祖”“至尊”等字。如《题倪豹轩中丞运甓斋话别图五首》之二里“雄拜知承圣主恩”一句,“承”与“圣”字之间是空格。同题之五“今日圣神家四海”一句,同样是在“日”与“圣”之间空格,以示敬重。又如《上沪旅次晚作》引方干诗句“秋涛横卷半江云”之注释中,诗题《上杭州杜中丞》,雷城本故意空出了“杜中”二字。而如《琼州旅次感事赠友人》韦庄诗句“只待烟尘报天子”,刻本在“报”字后面空格,末句成了“天子狂心便欲请长缨”。如斯,其实并非误刻。而《癸酉试后将遊太原別丁杏村昆李十首》之八,“毕竟浮生谩劳役”句,省去了题目“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作者仍为杜荀鹤,刻本有误,但是固不会如此巧合。

至于为何单单避讳一个“杜”字,原因至少有二。首先是父讳。民国《海康县续志》载“资叙李杜 字杰夫,塘尾社邦塘南村人,署琼州府学训导。晋熙、晋焘父。”民国《邦塘李氏族谱》载:“李杜 廪贡生,委用琼州训导,丙辰补行乙卯科荐卷,辛卯科陪拔两次,以优行咨部府县屡试前茅,诰赠中宪大夫,晋赠资政大夫,翰林院庶吉士加四级。”《咸丰十一年辛酉科殷大人考取全省陪拔题名录》载:“李杜雷府”。是故为避父讳而故意略去“杜”为首要原因。其次是对于杜子美的敬重。据宋人周密《齐东野语》记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避讳自周代就已经开始,尤其是帝王名家,避讳层出不穷,而以同音、近义词代替者居多。是故杜甫等人以字号代替不足为奇。而略去“杜”字者,亦有据可查,例如隋文帝父讳中,凡“郎中”皆去“中”字,官职设置“侍郎”而无“侍中”。唐末政治家杨行密,父名怤,与“夫”同音,故改“御史大夫”为“御史大卿”。至有《兴唐寺钟题志》云:“金紫光禄大,兼御史大,乃银青光禄大”,都去掉了“夫”字[6]36。所以李晋熙的讳“杜”,敬仰诗圣杜甫亦为原因之一。有一至八卷“集唐杂句”之后,第九卷首选集杜少陵诗为证。昔宋人郑诚醉心孟浩然,过郢州浩然亭慨叹不可直呼贤人大名,遂将浩然亭改为孟亭,亦此类也。

十二、关于“僧”字。对于佛门中人,雷城本在诗人的名字前均冠以“僧”字。《唐诗纪事》里也是冠以“僧”字如僧太易、僧惟审、僧沧浩、僧良义等。今根据今人阅读习惯,均略去。故“僧太易”在注释中略为“太易”,“僧齐己”在注释中略为“齐己”,“僧贯休”在注释中略为“贯休”,同类皆然。

十三、关于错字。雷城本为刻字印刷,错漏自然难免。如《塞上咏怀》注释6,集刘禹锡《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兼呈张十一院长元九侍御》句“分忧余刃又从公,白羽胡床啸咏中”,“余刃”误为“余力”;白居易《枕上行》,雷城本作《枕土行》;《奉和吴燮臣先生赐题集唐拙集之作十二首》之九“更奏新声白雪歌”的注释里将“内学”误为“内史”;同题之十“三年恩德仰维嵩”句的注释将“勤劳”误为“勤营”等。今点校之际的注释均改正之。《闲中客谈载黄鹤楼集唐之作音节浏亮读而爱之率成和章八首》里“蒹葭淅沥含朝雾”一句,“淅沥”,在雷城本里误为“浙沥”;《归山吟》引用皮日休《西塞山泊渔家》里“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一联,“来”字误为“馀”等,注释均改正之。

十四、关于缺字。以因手刻之故,集句或注释里缺字屡见不鲜。如卷六最后一篇《夜南归书情别京中诸友四首》标题中缺了“夜”字等。今均补足之。

十五、关于异体字。《漉云斋集句》雷城本不时使用生僻的异体字。例如《春日忆杏村》引杜牧的《赠别》:“虫葛竹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此处的“虫葛”字,就是蜡烛的“蜡”字。但一般常用字典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均不收 “虫葛”字。《康熙字典》解释:“《唐韵》俗蜡字”。为了阅读方便,均改回“蜡”字。有些生冷字、异体字,均予以订正。例如“过往”的“往”字,在雷城本的刻字里作“徃”,“惭愧”的“惭”字,在雷城本里作“慙”,“敢叫”的“叫”字在雷城本作“呌”,“宁静”的“宁”字在雷城本里作“甯”……均按照1986年10月国家语委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简化之。

十六、关于失题。雷城本中或有诗句失题,但可以据典籍找回,故恢复为原题。如《黄陔南之遂良却寄罗梅臣同年二首》之二里引用唐代诗人寒山诗《诗三百三首》句“张王李赵权时姓,六道三途事似麻”,雷城本无《诗三百三首》标题。同时,有的诗句未必能够找得到原题,如《秋日怀硕荪》里“秋风有意吹芦叶 ,冷落无声湿桂花 ”一句的上句,注释里有“少陵“落叶无情下水边”的对句,但诗句是从《杜诗详注》的补注里所借,原本失题。且“落叶”作“叶落”,纠正之。

十七、关于对句。《漉云斋集句》雷城本注释当中,时有不是七字或五字对句者,但并非错误,而是出自诸位诗人之杂言诗。盖李晋熙所集之句,一部分并非唐诗中的七言或五言律绝,时有五七杂言古风甚至唐五代词。如《闲中客谈载黄鹤楼集唐之作音节浏亮读而爱之率成和章八首》之《又和八首》的第五首“买花载酒谁为适”一句的上句为“士夫困征讨”。《山居杂题十六首》之十三,“西窗幽梦等闲成”的下句“逡巡觉后特地恨南平”乃九字句,为唐代诗人刘叉的杂言体《雪车》里的句子。又如《浮生》首句用的是张志和《渔父歌》:“江上雪,浦边风”的上句“笑著荷衣不叹穷”,变成了三字句。又如《代张汉三检讨贺怀塔布总宪寿四首》引用尹鹗金浮图词:“折尽牡丹,艳迷人意,金张许史应难比。”

十八、关于注释。首先是注释的准确与否问题。李晋熙学富五车,对于唐人诗句的熟稔程度可谓了如指掌。但是因为刻本等种种原因,亦有不准确的地方。例如《题陆硕荪所藏画美人》第二句“自从消瘦减容光”的注释为“崔莺莺《寄》”,下句为“万转千回不下床”。实际上此句乃元稹的《莺莺传》里面崔莺莺给张生的诗句,作者似乎不应该是雷城本里的“崔莺莺”而是元稹。但是这一首的第三句又是元稹的诗句,根据集句“每句诗必须一位作者”的原则,作者已有重复之嫌,这才把“版权”移交崔莺莺。

十九、此点校酝酿于2015年,立项于2016年,至今已经6个年头,其间资料梳理、字斟句酌,校对核实之艰辛,一言难尽。唐诗乃大宗国粹、灿灿瑰宝,其内涵外延政治、经济、民情、风俗无所不包,可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而集句者李晋熙殚精竭虑、披沙拣金、精选钩沉、名句别裁、移花接木,充满了艺术之再创造。笔者学识浅薄,勉力为之,错落讹误,在所难免,甚望方家不吝指教,更盼有更为详尽、准确的点校与注释也。

猜你喜欢
诗句
墨水瓶
拼写小明星
中国经典诗句和谚语,你能译几句?
诗句填成语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诗句的“翻叠”(外一篇)——杜审言《渡湘江》
米可闯关(九)
按要求写唐诗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