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领导行为的个案研究
——以一名中班男幼儿为例

2020-03-03 09:44石才英
教育观察 2020年44期
关键词:丽丽同伴案例

刘 蕊,石才英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幼儿在同伴交往活动中社会地位是不等的这一观点已成为领导力研究者的共识。现实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幼儿总是指示其他幼儿做事,而另一部分幼儿会很自然地接受这些指示,这就是幼儿同伴交往中的领导与跟随现象,“小领导”们做出的指示行为属于幼儿领导行为。有学者认为,幼儿领导是指在幼儿同伴群体中具备一定突出能力并得到普遍认可的个体,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运用一定条件,影响被领导者,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1]根据这一定义,本研究明确了要研究的幼儿行为。笔者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发现,班里有一名典型的“小领导”,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幼儿领导行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领导能力的提升提出相应建议。

一、研究介绍

(一)研究对象

小昊(化名),男孩,5岁,在县城里的一所民办幼儿园读中班。以班内幼儿为参照,小昊智力正常、语言表达水平较高、身强力壮、适应能力强。在人际交往方面,小昊人缘较好、喜欢交际、待人热情。笔者多次观察到他与园内陌生师生交谈玩耍,也经常看到他因想要玩具或因对教师指令的理解与其他幼儿不同而与其他幼儿争论,进而威胁、推搡其他幼儿,甚至大哭。笔者在实习期间,多次观察到小昊带领其他幼儿一起活动,他是一位典型的小领导,因此本研究以小昊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主要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观察是获取个案研究数据(资料)的重要来源,[2]运用观察法可以了解到小昊领导行为的全过程。观察期间,研究者以幼儿同伴的身份或教师助理的身份与幼儿(包括小昊)进行互动,因此本研究为参与式观察。此外,为更深入地了解小昊某些领导行为的原因,研究者还对小昊的班主任张老师和小昊的妈妈进行了访谈。

二、幼儿领导行为分析

(一)领导态度——主动争取,享受过程

小昊是一名积极主动的男孩,对人热情且擅长与人打交道,小昊自己也表示喜欢当小组长。

案例1:小昊、小雨、小忆三个小朋友在看绘本。小忆、小雨觉得无趣,便开始发呆。小昊提议:“咱们去搭一个超人,怎么样?”这个提议得到了同伴的认可。但在搭建过程中,小雨和小忆同时抓着一块黄色积木不松手。了解原因后,小昊“教育”小雨并提出建议:“小忆的只能用黄色,图上就是这样的,但是你的图上是绿色,你下次再用黄色。”小雨撅了下嘴似乎对结果并不十分满意,但也松开了手。

案例中,小昊发现同伴不喜欢当前的活动,便提出了新的活动——搭超人,而同伴产生矛盾的时候,他又像小老师一样站出来解决问题。像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小昊总是在收到其他幼儿的求助之前想到建议或解决办法,张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小昊是小领导”。而这一评价是小昊自己主动争取来的。张老师表示,刚开学时教师忙不过来,小昊总会像班长一样,模仿教师的指令,比如“你们把东西放回去”“你们快过来坐”“老师说了,这个不能这样玩”。张老师说:“他(小昊)好像很喜欢这样,他(的领导行为)给我的工作减轻了一定的负担,我就觉得这也是对他能力的锻炼,所以现在有啥小事就愿意找小昊(而不是别的小朋友)。”因此,小昊频繁的领导行为其实是良性循环的结果,起初小昊的主动让自己得到了更多的领导机会,而他领导行为中的成功经历让教师和同伴更加信任他,也更愿意让他去做“小领导”。

(二)领导风格——“独裁者”

学者布伦特·莫森(Brent Mawson)认为,儿童的领导风格有“指导者”和“独裁者”两种,“指导者”多为女孩,而“独裁者”多为男孩,他们通过声音和身体的压迫来强迫其他男孩接受自己的领导。[3]根据笔者的观察,小昊经常会在请求之后加上“行不行”“可以吗”这样的情态动词,这种双重请求方式显示出小昊有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但若多次的请求也未能得到同伴的服从,小昊便会提高音量、皱起眉头,表示“可是我就想这样”“你走开”“你别碰我的东西”,甚至大哭。因此,小昊的领导行为更像“独裁者”。

案例2:在娃娃家,小昊给大家分配角色:“小昊是爸爸,小童是宝宝,丽丽是护士……”

小童:“我也想当护士。”

丽丽:“不行!小昊说我是(护士)。”

小昊:“你(指小童)要当宝宝。”

小童:“我想打针,我不要当宝宝。”

小昊:“因为你(看起来)小,更像宝宝。”

小童:“可是我想当护士,要不然不玩了。”

小昊:“你就是宝宝,不玩就不玩!”

在这个案例中,小童对小昊的领导行为表示抗议,但小昊认为小童更适合扮演宝宝,导致小童提出“退出游戏”。笔者问小昊为什么不玩了,小昊则表示:“她不听我的。”

案例3:为了让幼儿理解“对称”的概念,教师指导幼儿给蝴蝶涂色,并要求对称的部分要涂上相同的颜色,但小昊看到丽丽的蝴蝶两个触角颜色不一样,便有了下面的对话。

小昊:“不对,你的(触角)颜色不一样。”

丽丽:“我喜欢这样。”

小昊:“可是老师说对称的地方要一样(的颜色)。”

丽丽看了眼小昊,微微皱眉,又继续涂翅膀。

小昊:“你的翅膀(颜色)也不一样!”说着要拿走丽丽的彩笔。

丽丽:“你别管我!”

小昊:“你看我的蝴蝶,应该这样。”

再次被丽丽拒绝之后,小昊将丽丽的蝴蝶不对称一事告诉了教师。

在案例3中,小昊看到同伴的作品不符合教师要求,便主动去教她,这是一种领导行为。多次试图指导丽丽却多次被拒意味着小昊此次领导行为的失败,因此他失去了耐心,并做出了报告教师这种“报复行为”,试图借用教师的力量,间接完成对丽丽的领导。

(三)领导策略——因对象因情境而异

在观察小昊时,笔者发现他有能力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出不同的领导行为,也会使用多种领导策略,常用的有七种:协商、命令、示范、重复、威胁、提高音量、肢体压迫。其领导语言或领导动作示例如下:

协商——“你帮我们,我就把火车给你”“要不然琳琳用蜡笔,你用铅笔”

命令——“你站在小东后面”、案例2“分配游戏角色”

示范——“你看我,应该这样做”

重复——“就是应该这样做”(如案例3“不对称的蝴蝶”)

威胁——“我们不是好朋友吗”(当对方未听从自己的规则建议时)、“我告诉老师啦”(常用于指示未被接受时)

提高音量——“(大家)能不能不要说话了!老师生气啦!”

肢体压迫——把踢坏了小组城堡的壮壮推出了积木区、把体育游戏中站错队的小云拉到她自己的位置上。

在以上七种策略中,小昊使用最频繁的是协商、命令、重复和肢体压迫。小昊的领导行为常以命令或协商开始,如果对方不服从自己,那么小昊会采取重复或肢体压迫等策略。如案例3中,小昊看到丽丽涂的蝴蝶触角颜色不对称,以权威的语气告诉丽丽这样不对(命令策略),丽丽拒绝服从后,他再次提醒丽丽翅膀颜色也错了(重复策略),之后丽丽以无视的方式再次拒绝小昊的领导时,小昊便试图夺走丽丽的彩笔(肢体压迫策略)。

在小昊的领导行为中,领导策略总是组合出现的,这体现了小昊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即使他经常使用肢体压迫等不算积极的领导策略。在面对内向或总是服从于自己的幼儿时,小昊往往采取命令策略;面对同样强壮或曾“顶撞”自己的幼儿时,小昊通常会采取协商策略;在不便于多说话或事情紧急的情境下,小昊会更多地采用肢体压迫策略,如下楼梯时为了安全大家需要保持好队形,这时小昊会直接把离队的幼儿拉回队伍;当同伴对小昊的领导行为提出异议时,小昊通常采取提高音量策略和肢体压迫策略。相对于班中其他幼儿,小昊较高较胖,当他提高音量或肢体压迫时,其他幼儿自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屈服,这对于小昊来说是一种强化,也会导致小昊更多地使用此策略。

(四)领导对象——全员

无论是在自由小组游戏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无论同伴是男孩还是女孩,性格内向还是外向,在作为教师小助理的情况下,小昊总能自如地进行领导。

其他幼儿认为小昊“点子多”“什么都管”“总能想到好玩的”“喜欢帮我们”“小老师”“爱生气”。访谈中张老师也印证了这些评价。当笔者问起小昊更喜欢领导哪些小朋友时,张老师回答:“他有时候就像老师的小助理,他好像很喜欢指挥别人,也爱管闲事,没有特定的指挥对象,他跟谁都搭得上话。”

李承妍等人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幼儿领导者有不同的领导特点和领导方式,但都热心帮助他人、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小昊也如此。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小昊的“自来熟式”外向的性格是他领导行为的基础,较好的同伴关系让他有了领导他人的可能。而他的语言表达策略也更容易让大家接受他的领导。教师们平日给小昊的“管理权”和同伴对他领导的服从,让他更有权力感和成就感,从而也更大胆地领导他人。

(五)领导影响

研究者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发现小昊的领导行为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小昊领导行为的影响是正面的,但小昊对于领导同伴的过度热情和他独裁式的领导风格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如下:(1)维持班级纪律,如帮教师督促幼儿快速整理玩具。(2)开始和维持游戏,如提议大家互相传球,同伴失去兴趣后又建议一人把小球埋到沙子中让其他幼儿比赛寻宝。(3)解决同伴冲突,如案例1中解决了黄色积木之争。(4)规范同伴行为,如跳圈游戏中让小颖站到自己的位置。(5)帮助同伴,如为同伴示范怎样才能轻松拆下积木。

负面影响如下:(1)影响教学秩序,如在教师讲话时大声为同伴转达或帮助同伴理解。(2)影响同伴活动,如亮亮和丽丽正要扮演爸爸妈妈照顾玩具婴儿,小昊加入并建议玩打针游戏。(3)引起自己与同伴的冲突,如案例3不对称的蝴蝶。

三、讨论与总结

通过对小昊领导行为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小昊有着很高的领导热情和较高的领导能力,他的领导对同伴的游戏、教师的管理、自我发展等方面都有很积极的作用,但其领导行为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独裁者”小昊较多地使用命令和肢体压迫领导策略,这容易让同伴产生抗拒倾向,甚至导致同伴冲突。在笔者问到小昊妈妈对小昊的教养方式时,小昊妈妈直言:“更像是命令。他有自己的主意,但是小孩懂啥呢?……不听话的话,吵,有时候也打,要不然管不住啊。”对于小昊来说,妈妈就是自己的领导,他从家庭中学到了领导他人的方法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领导行为中。其次,小昊难以接受领导行为的失败。张老师说:“一旦小朋友不听他(小昊)的,就容易生气、撇嘴、掉眼泪什么的,或者推搡人家。”幼儿领导行为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认知水平、社会交往能力、默会知识等领导力的外显,而领导力的早期发展与幼儿自身、家庭、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5]要想使领导行为更容易被同伴接受,小昊需要以更加温和的方式实施自己的领导,明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而这需要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也需要教师教导更多的领导策略并对小昊进行及时引导。

本研究对单一个案进行观察研究,结合案例分析了幼儿领导行为及特点,并从家长和教师两方面找到了幼儿领导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启发。今后的研究还应注重不同幼儿领导行为的对比、幼儿领导行为的发展和幼儿领导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证研究等主题。

猜你喜欢
丽丽同伴案例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画一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咔嚓!老田就爱高丽丽》
寻找失散的同伴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I love my family
丽丽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