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博物馆幼儿德育功能路径的实践探索研究
——以百色市为例

2020-03-03 09:44秦泽虎
教育观察 2020年44期
关键词:百色红色博物馆

秦泽虎

(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自18世纪欧洲的博物馆教育兴起,到20世纪博物馆教育在美国的全盛以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被固定下来,成为非正规教育的重要形式。与正规教育相较而言,博物馆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博物馆资源除了可见的物质资源以外还具有实物载体所蕴藏的文化资源,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对实物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的互动平台,也能让幼儿在与实物的互动过程中感受物质资源所蕴藏的文化功能。让幼儿走进博物馆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本质在于,透过红色遗址和博物馆,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内化为幼儿的精神情感,因此红色博物馆应成为德育体验的重要介质和载体。[1]

一、幼儿园红色博物馆教育的困境

关于百色起义精神内涵的研究诸多,总结而言,百色起义精神的实质是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锐意创新的开拓精神,是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些精神凝结成百色独特的红色文化。百色起义革命纪念馆和粤东会馆是当前百色市著名的红色博物馆,通过陈列的历史文物和遗址讲述革命故事是百色红色文化宣传和继承的重要形式。幼儿园红色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在于深挖文物故事,讲好革命故事,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强化红色文化功能,将百色红色文化转化为教育资源,使红色文化全面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体系之中,充分发挥幼儿园实践、课程、文化、管理的育人基本功能,构建以百色红色文化为中心的幼儿德育模式。

综上所述,利用红色博物馆推进幼儿德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但当前在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通过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方法,让幼儿萌发爱祖国的情感这一目标,主要还面临着理念、方法和途径的三个方面的困境。

(一)红色博物馆幼儿德育过程中的理念困境

德育内容抽象、德育活动贫乏、德育过程枯燥是当前红色教育融入幼儿德育中面临的最大困境[2],幼儿园在把握红色教育方式方法上通常会缺少实实在在的着力点,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幼儿德育理解的偏差。《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德育在幼儿园保育活动的重要地位,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而红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实现的最好载体和介质。幼儿园在推进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德育过程中,还缺乏对于幼儿学习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的把握,忽略“博悟”学习方式和社会知识的主动建构性,幼儿对于红色文化资源仍然停留在“物质”和“符号”的层次,使得真实的德育学习并不会得到真正的认识。

(二)红色博物馆幼儿德育过程中的方法困境

要想实现幼儿德育,就要改变当前幼儿园中存在的片面灌输和政治说教的方法,而红色博物馆在红色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也仅仅停留在烈士和革命纪念日时的参观,其他的方法虽然被重视但因为实际操作存在困难而难以在幼儿德育实践中实现。[3]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德育的方法多是让教师单方面地讲授,而博物馆在接待幼儿参观时,一般也以陈列展览、文物故事讲解和电化教育等方法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精神的德育,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这两种德育教学形式都存在片面、说教等缺点,很难让幼儿产生兴趣。如何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转变红色博物馆的利用方法,统筹和联合教育主体形成红色教育合力是当前研究的最大困境。

(三)红色博物馆幼儿德育过程中的实践途径困境

红色教育融入幼儿德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的热爱祖国的德育目标,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路径。红色文化和博物馆教育的统筹结合,能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平台可以提供参与体验、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自我建构机会的基本功能。[4]利用博物馆平台引入红色教育并运用到幼儿德育中,能够为幼儿提供真实的学习情景,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也符合幼儿学习的基本特点和《指南》中的基本精神。但是,红色博物馆幼儿德育在实践途径中仍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困境:一是如何使用易于理解的方法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二是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拓展提升为幼儿园课程资源;三是如何将红色博物馆课程资源融入幼儿园德育活动中。

二、红色博物馆融入幼儿德育的路径建构

博物馆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集中地,是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实践阵地。将沉积在历史文化中的文物知识转化为幼儿易于理解的文化资源,改变幼儿德育“重知轻行”的局面,需要建构立足于百色本地红色文化,丰富德育体验模式的幼儿德育路径。

(一)凝练百色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德育课程资源

百色红色文化已被学者们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基本涵盖了百色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内涵,但对于幼儿园德育活动来说,百色红色文化的开发有限。这一方面由于幼儿园德育长期被边缘化或单调化,另一方面则由于幼儿园无法将看似枯燥的红色文化转化为幼儿便于理解的课程资源,使得红色博物馆的利用趋于形式化。结合百色市的红色博物馆和红色文化资源,其蕴藏的课程资源包括两个部分。

1.革命文物和遗址等实体性文化资源

百色现存的物质性遗产主要有粤东会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烈士陵园、田东县红军码头、右江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旧址、政治部和前敌委员会旧址清风楼、长蛇岭攻坚战遗址、广西农民讲习所等。[5]这些革命遗址和博物馆中储存着大量的革命文物、还原历史的大型雕塑和油画、场景还原的多媒体等,上述的实体性文化资源都属于显性课程资源,是百色红色文化最直接的课程资源形式,可以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

2.革命故事中的非物质性文化资源

红色博物馆和革命遗址背后蕴藏着丰富的革命故事和壮族红色歌谣。从1929年起义成功到1932年邓小平率领红七军到达江西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在百色起义的领导人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和韦拔群等人的带领下,在普通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甘孟魂、韦生等人不懈的战斗中,广西各少数民族孕育的革命队伍里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其中更是蕴藏了丰富的革命精神,例如:邓小平等领导同志力排众议,坚持从实际出发分析革命形势所形成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雷经天妻子杨金梅虽然受党组织处分,但仍然心怀由坚定革命信念所形成“正视错误,勇于改正”的精神;韦拔群3次组织起义接连失败,给自己取名“韦坚持”“韦到底”的故事,和故事背后所形成的“百折不挠、不怕挫折”的精神;反映右江苏区努力生产、自食其力,歌颂民与商峥嵘岁月的《无名歌》,和凤山恒里岩各族人民誓死反抗的《歌唱恒里岩》,两首壮语红色歌谣体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6]这些非物质文化资源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资源,是红色博物馆中的文物和遗址所要传达的本质内涵,是幼儿园德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内容。

(二)整合多样教育方法途径,创新红色博物馆德育模式

幼儿德育要达到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7]同地区的幼儿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红色博物馆所展示的文物中蕴含的德育内容都带有一定的先前经验,是幼儿德育实现将红色文化资源向真实社会生活场景转变的基础。如何实现《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教育方法的转变,构建以红色博物馆为平台,博物馆工作人员、幼儿、幼儿教师、家长各教育主体间协调统筹,家庭、幼儿园和社区联动的德育模式,本研究提出三个途径。

1.建立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库,推进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德育渗透

在明确百色红色博物馆中课程资源类型的前提下,幼儿园应与博物馆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专题培训或者党建活动,提升本园幼儿教师对博物馆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开展幼儿园红色博物馆德育专题教研活动,以项目式、单元式或主题式活动为基本网络架构,尝试建立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库。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以本地丰富的红色博物馆为基础,开展幼儿德育的园本课程建设。在课程管理中,要将博物馆红色文化贯彻幼儿德育活动始终,强调德育的首要位置,并将课程资源库中德育资源纳入幼儿园学年教学计划的范畴,真正实现《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将幼儿园一日活动和国家纪念日活动结合起来,把园内渗透和外出参观结合起来,创设丰富多彩和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和形式。如在参观红色博物馆时,博物馆工作人员根据陈列文物讲述了一个革命故事,返回幼儿园后,教师可根据革命故事内容和精神,策划美工绘画活动,还原革命文物,还可以设计表演游戏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革命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然后再让“小先生”们把故事带回家庭和社区中讲给别人听。这些都是幼儿园利用红色博物进行德育活动可采取的形式。

2.拓展红色博物馆利用途径,提升幼儿园获取德育经验的水平

红色博物馆利用途径的拓展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从封闭性馆舍走向露天户外场地的转变,二是实现从固定节庆活动向常规化活动的转变。[8]幼儿在参与体验红色博物馆时候要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因此改变当前幼儿园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活动形式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途径的转变,就要统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以百色红色博物馆为平台,联动幼儿园、家庭和博物馆等教育主体,扎实推进上述两个转变的实现,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德育经验,充分发挥红色博物馆的教育作用,促进百色红色文化传承和发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导思想。幼儿要获得的完整经验,是指百色红色文化的全部精神内涵,所以仅靠一次乃至几次或者片段性的活动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幼儿园要加强与博物馆的沟通交流,积极发挥双方的优势。博物馆也可以增加幼儿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增设主题活动区等,为幼儿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除此之外,幼儿园要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如红色文化体验营、革命故事体验游戏、红色歌谣表演等活动,形成室内与户外结合,追求和探索多种形式并举的红色博物馆教育平台。

3.借助互联网技术还原历史,构建真实的学习情景德育体验模式

幼儿德育的抽象性在于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其他年龄阶段截然不同,而且在当前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冲击下,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幼儿德育的任务也变得错综复杂。幼儿实践活动方式的变化促使幼儿德育更加趋向真实的学习情景体验模式,从而呈现幼儿德育的实践性本质。[9]因此,陈列的文物对于幼儿兴趣的持续性是巨大的挑战。当前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对该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博物馆可以通过VR、3D虚拟、互联网等技术将幼儿与时空链接起来,让幼儿真实感受红色文化精神,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

(三)打造幼儿园红色教育博物馆,创设真实性学习情景

当代儿童博物馆仍然是一个为儿童提供感知、欣赏和探究自然、社会、文化、科技而呈现及提供操作机遇的场所。[10]儿童博物馆是以儿童为中心构建的、让幼儿在做中学、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主动互动的教育平台。由于红色博物馆的公共属性使得德育并不能随时随地进行,因此,幼儿园要创建园内红色博物馆,为幼儿德育搭建另一种平台,创造另一种可能。虽然这样的红色博物馆不完全具有专有属性,[11]但由于其与公共红色博物馆具有共同的特性,其服务的对象又集中于学前儿童这一群体,因此其对幼儿园红色博物馆德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资源价值,更为幼儿创设了真实性学习情景。

幼儿园红色博物馆基本包含教育环境、教育主题和教育形式三个维度,[12]而所有维度的实际建立都来源于已建立的课程资源库和幼儿的实地体验。同时,要适应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园本化的红色文化德育平台的最大特点及任务。在幼儿园红色博物馆的创建过程中,要重视家长和幼儿的主体性,放手让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直接经验,进行自我建构和自我学习。

1.幼儿园红色博物馆教育环境的创设

教育环境的建构要突破功能室这一固定条框的限制,要具有广泛性、多变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除了室内的博物馆陈列区外,还应有户外的表演区、体验区和游戏区,既要有专门的功能室,也要渗透在每个班级之中。博物馆的文物资源可以是幼儿自主设计完成的革命文物的样品,这样文物的功能和尺寸等才能适应幼儿的特点。户外游戏和体验设施也可以根据革命故事场景的具体内容引导幼儿完成设计,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如让儿童仿制红七军的衣帽、各式战斗武器、战斗地形设计等。

2.幼儿园红色博物馆教育主题的确立

幼儿体验式情景教育中首要的任务是为情景确定主题,从而可以使经验的获取有明确的指向性。有了主题的情景意味着要为参与的故事设计剧本。[13]教师应以剧本的故事情节为抓手,设计主题化的体验活动,在确定参与体验活动时既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要考虑该活动是否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以便选择合适的题材和恰当的语言开展活动。

3.幼儿园红色博物馆教育形式的选择

教育形式的选择是德育活动目标达成中最关键的步骤,枯燥说教的形式明显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因此,要选择幼儿喜闻乐见、具有启发诱导作用的教育形式。红色文化内核主要蕴藏于其后的革命故事中,要将革命故事讲述出来并且符合幼儿的兴趣,可以借助形象的辅助展品,如自制沙盘、地图等其他革命文物或者借助多媒体视频和图片进行教学,还可以借助在民间传唱的少数民族红色民谣、歌谣等,使红色故事“活”起来。听完故事后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进入游戏区和表演区进行参与体验和主动探索。总而言之,感知体验式、亲子互动式、游戏表演式都是红色博物馆教育形式的选择。

猜你喜欢
百色红色博物馆
红色是什么
红色情 百色梦
攻坚百色
博物馆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百色: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诞生地
露天博物馆
百色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