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梦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孩子们沉溺网络世界,变得不愿意出门,沉浸在电子设备中,在户外游戏的时间极大地被电子游戏挤占。另一方面,幼儿园为了扩大招生,将经费大力投在环境创设、基础设施建设上,以此吸引家长的注意。许多幼儿园管理者对特色课程的理解单一、浅薄,认为特色课程就是某一方面的特长课程,开设了乐器、舞蹈、珠心算等课程或运用双语教学,但没有形成独特的理论和完整的课程体系,一味地追求样式新。在孩子自身因素和幼儿园因素的作用下,民间游戏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开发。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重申“幼儿园的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民间游戏回归幼儿园势在必行。
1.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促进体力与智力的发展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目标。在幼儿教育阶段要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游戏是主要途径。“幼儿期是孩子智力开发和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例如,“掷沙包”的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投掷的运动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民间游戏对幼儿的作用不是单一、割裂的,而是全面、综合的提升。
2.有利于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是“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之间逐步的、相互的适应”[3],将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一般情况下,游戏在户外进行,在适宜的环境下,儿童进行奔跑、跳跃,并参与到民间传统游戏当中,这不仅有助于儿童的成长,还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运动能力以及四肢协调能力。相较于其他刻板的运动,民间传统游戏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达到锻炼的效果。[4]游戏本身所带来的愉悦性,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民间游戏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对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踩高跷”“跳皮筋”等游戏中,幼儿参与游戏,一方面能愉悦身心,另一方面还能使身体得到锻炼,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和协调能力。[5]
3.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时期,幼儿不仅身体处于快速成长时期,而且语言能力也正在高速发展,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传统的歌谣朗朗上口,便于传唱,在民间游戏中唱民谣不仅可以增强趣味性,还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
4.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绝大部分是群体性活动。幼儿在进行民间游戏时,需要遵守规则,并且需要与同学合作,例如“老鹰捉小鸡”“掷沙包”等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意志力、责任感,让幼儿体会游戏带来的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幼儿从小了解本土文化、热爱本土文化,长大后才能够传承本土文化,这对于把爱祖国、爱家乡、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种子从小根植于幼儿内心,从小树立牢固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间游戏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幼儿又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所以,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使幼儿从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温馨的氛围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能够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习与传承民族文化,这对我们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当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入侵越来越严重,盲目地借鉴与吸收,使我们本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逐渐失去了它们原有的韵味。而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也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回归与传承。
目前我国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园本课程)相结合的三级课程体制,园本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取向,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7]幼儿园园本课程需要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指导下,结合当地文化传统和特色以及幼儿园自身的办学理念等进行。
任何一种课程资源都不能直接引入园本课程。因此,为了民间游戏能更好地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一方面需要考虑幼儿园办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另一方面需要考虑民间游戏本身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进行完美融合。这样做有利于丰富园本课程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探索,使幼儿园课程更能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增强其实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应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环境的隐性作用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创设环境时,教师要结合园本课程,关注环境的隐性作用,把环境创设成一个可以支持幼儿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让幼儿园环境中的点点滴滴都体现着幼儿教育独特的文化内涵,不断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为了更好地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教师可以将走廊的墙面布置成传统游戏版面;在园中设置玩具器材区,在器材区的小盒子里放冰糕棍、小沙包,在小挂钩上挂滚铁环、小高跷、小跳绳等;在班级里设置孩子们的绘画展示区,把孩子们开心地拍球、跳绳、跳皮筋、斗鸡、跳马、踩高跷、踢毽子等游戏场景画下来或拍下来,粘贴到墙上进行展示;教师也可以精心制作长长的舞龙作为展示区背景,让人赏心悦目,同时也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还使幼儿身处浓浓的民间游戏的文化氛围之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愉悦性、幸福感和自豪感。
1.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主题活动进行融合,一方面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能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游戏带来的乐趣。例如,幼儿园可以开展以“龙的传人”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合作画龙,进行班级装饰,还可以购买舞龙器材,组织集体活动,使幼儿感受到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象征,我们身为龙的传人应该骄傲与自豪。这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优秀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2.区角活动
区角活动最大的特征就是选择的自主性,这类活动更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成长与发展。民间游戏的开展也是为了促进幼儿认知,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将民间游戏巧妙融于区角活动之中,更有利于幼儿切实感受到民间游戏带来的乐趣。例如,将沙包、跳绳、翻绳以及铁环加入原有的区角中,或者增设新区角,会增强幼儿的乐趣与好奇心,也能丰富原有的区角。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们兴趣减弱的时候,应该及时调整与丰富区角的内容,可以是材料的丰富也可以是玩法的丰富,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集思广益进行玩法的创新。民间游戏在传承的过程中,更需要贴合幼儿实际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3.户外活动
以往幼儿园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幼儿可以选择的东西很少,大部分是滑梯、秋千、沙坑等,游戏形式单一,幼儿早已经兴趣全无。将传统民间游戏引入户外活动这一举措为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带来了新鲜的元素与生机。户外活动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幼儿自由探索为主。例如,将皮筋分发给小朋友,让孩子们自己探索玩法,有的孩子可能会钻进皮筋里面“开火车”,有的孩子可能会拉拉扯扯感受皮筋的韧性,也有的孩子会延续皮筋的传统玩法,选择跳皮筋,但是幼儿跳法也会各不相同。这就体现了游戏活动尊重幼儿主体性这一原则。第二部分,幼儿探索与集体教学相结合,除了第一部分自由探索外,还可以增加教师集体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先示范皮筋的几种经典玩法,这一内容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与传承民间游戏的经典性玩法,还能让幼儿探索出新玩法,从而使民间游戏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4.自由活动
在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或者下一个活动开展前,都有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将民间游戏巧妙融入其中。例如,在幼儿上厕所或者喝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其他完成任务的幼儿一起唱民谣,或者玩手心手背,翻花绳等简单易行的民间游戏。总之,民间游戏可以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起到将各个环节的活动巧妙串联的作用,使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生动有趣。
5.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家园合作与交流的桥梁,家庭与幼儿园的使命都是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幼儿园可以在六一儿童节或者元旦等节日开展“亲子游戏,点亮童年”主题活动,并将民间游戏融入其中。例如“跳皮筋”游戏,可以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分组进行比赛,这不仅可以让家长和幼儿都感受游戏的快乐,也可以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家长们在游戏过程中也会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孩子们也会收获喜悦。因此,将民间游戏融入亲子活动中也是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的一个重要实施途径。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要设立具体可行的活动目标,只有目标设立之后,活动的开展才有方向、有意义。因此,幼儿园活动目标的设立应该以幼儿为中心,使活动的开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课程之中,不仅要注重民间游戏的传统玩法,更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课程只有在尊重儿童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基础上,才能使每一个幼儿获得满足和成功,课程只有以儿童为本,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8]以幼儿的主动探索为主,在参与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传承文化,也可以创造出新的文化,[9]使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之中得到传承更得到创新,让幼儿感受游戏带来的愉悦,让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民间游戏在儿童内心深处扎根,使幼儿体会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璀璨的文明。
不仅要以幼儿为中心,而且还得考虑民间游戏本身的特性。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要体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例如户外活动、环境创设、活动区建设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政策性文件,都对幼儿园游戏做出说明与要求,因此,教师在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时,还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能力,这样才能制订出科学的、合乎幼儿发展的活动目标,才能让民间游戏巧妙地与幼儿园课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