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萍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谷来镇显潭小学 浙江 嵊州 312400)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能够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显示,当代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相对较少,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理工科上,对于语文的学习偏向应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我们将经典朗诵融入语文教学中来,但是由于学生对于国学名著的不熟悉、不理解,在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如何巧妙地将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突破问题瓶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经典诵读,首先教师应当注重创设良好的经典诵读的校园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觉诵读国学经典。好的学习气氛能够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并且使经典诵读教学长期存在下去,真正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创设经典诵读气氛时,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参与进来,把主体放在学生身上。
例如,教师可以提倡学生进行早读朗诵,布置一些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等,学生在早读中进行自读、齐读,形成朗读国学经典的习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行范读,通过丰富的情感朗诵,向学生传达经典中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对读、赛读,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诵,营造一个“全员经典诵读”的学习气氛。在好的环境中,学生们便乐于背诵和交流,同时好的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们语文学科学习,逐渐提升其自身的文学素养。
由于国学经典在理解上可能会有难度和偏差,所以教师需要做好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或者背诵。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使用多媒体等设备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景,用故事来讲解诵读内容,抓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选择国学经典时,也要注意难度和长度,尽量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避免学生对较难的国学经典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
例如,在为《春夜喜雨》的诵读做理解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一个与作者相符合的情景中,随着诗句的理解和朗诵,诗中的一个个意境浮现在眼前,仿佛沉浸在了这样一个生动、喜悦的成都夜雨中。在朗诵《论语》中“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教师可以讲一讲关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孔子“多说少做可耻”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融入情感去诵读。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才能够真正地发挥经典诵读对语文学习的辅助作用,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能力。
传统的板书式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也不能够与国学诵读更高效率更巧妙地融合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当创新设计,通过不同的课堂活动来展开诵读活动。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在课堂中展开小组比赛诵读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合作和寻找与其他小组的差异获得诵读技能。基于情感教学的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寻找情感明确、强烈的国学经典内容供学生们学习使用,帮助学生通过诵读,学会与所读内容产生共情,学会用声音表达个体会情感。不同教学方式下的课堂,经典诵读都能够巧妙的融入进去,并且形成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例如,我们在诵读弟子规时,要求学生们能够通顺朗诵。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们可以选用“诵读接龙”的方式,按照学生座位进行一人一句诵读。若是有人读错,便可以采用向大家介绍一位诗词或者其他名著作者以及他的代表作的方式进行“惩罚”。不同的活动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在有趣的过程中诵读经典,在习惯中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展语文学科视野,更重要的是用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我国文化底蕴,接受健康的精神文化,从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摒弃应试教育思想,真正地为素质教育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