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线上学习的心理制约因素及对策
——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3-03 01:57江文俊卢金慧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8500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归因学习效果课程

江文俊 卢金慧(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8500)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自主地调动各种资源,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线上学习的实施效果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学校的安排、教师的线上教学水平、学生的硬件设施和参与程度等都是线上学习的制约因素。笔者试图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其中的学生层面而言,探讨线上学习的心理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开展线上学习的现状分析

(一)线上学习形式多样化

目前,学校主要通过同步直播、异步录播、慕课授课和平台辅助方式等教学方式进行学习,使用的直播、学习软件种类超过7种。由于不同课程使用的教学平台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都需要下载3个以上的学习软件。由于没有相关软件的使用经验,不同课程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存在差异,师生在线上教学期间都需要不断适应。

(二)课堂学习环境复杂化

学生居家进行线上学习,他们的网络条件、硬件设备、家庭的人口、就餐时间、是否具备独立的学习空间、周边环境的噪声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对于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效果也存在关联。学生居家期间,容易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如果没有合理的时间段划分,家庭环境和事务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进而破坏他们的学习连续性。

(三)学生参与程度差别化

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从直接的对话交流转化为评论区的文字交流。由于交流媒介发生改变,线上的互动交流更便捷,促进了一部分学生表达观点的积极性。然而,一部分学生却变得更不愿意参与回答问题,互动减少。学生无法捕捉到老师的重点知识讲解,老师无法监控到学生的表情变化,学生很容易懈怠和放松自己,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变低。

(四)教师授课风格差异化

线上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挑战。授课教师的话语表达方式、课堂互动形式、课程进度的安排、重难点的指导程度和作业量的大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由于教师的授课风格不同,课堂的互动和反馈模式显得非常重要。线上学习模式脱离了学生习惯的学习环境,没有了直接的师生、同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效果受到影响。

二、线上学习的心理制约因素

(一)成就动机弱化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1]。居家学习期间,学生对人身安全的关注超越了对学业、对未来的担忧,注意力得到转移。在学习方面,由于生活作息的不规律、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变和缺乏有效的监督,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松弛”的状态,引发学习懈怠和懒惰的表现。一些学生认为不管自己做什么,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从而引发他们追求成功的倾向减弱,动机程度降低。

(二)学习风格的差异

不同学习风格的个体对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偏爱。研究表明,场独立性学习者学习较为主动,较少依赖外部的监控与反馈。场依存性学习者需要严密的教学结构,希望得到教师明确具体的讲解和指导。[1]在线上学习的背景下,不同授课教师的指导程度存在差异,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及时反馈的机会被减弱,这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要求增强。有些课程的实践性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听懂。因此,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一致,导致知识点的理解效果不同,引起学习效果上的差异。

(三)归因方式的差异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有些学生把线上学习的效果不好归因于网速、线上学习的方式、容易走神等,这是属于外在的、不稳定和不能控制的因素,而没有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个人的努力程度是可以掌控的,学习懈怠的学生找问题,行动积极的学生能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用积极归因方式的学生,会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主动寻求资源解决问题;使用消极归因的学生会质疑线上学习安排的合理性,对线上学习不重视。

(四)网络学习心理场混沌

心理场的概念由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源之一。网络学习心理环境的混沌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效率[2]。线上学习在空间上分离了师生和同伴之间的距离和接触的机会,在学习中容易产生孤独感,归属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在学习遇到困难时,缺乏集体讨论和互助的便利,弱化了克服困难和投入学习的动力。

(五)学习心理焦虑

为了确保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很多老师都会采取作业的形式进行反馈,有些学生的作业量比线下学习时有增加。由于居家学习的效率有所下降,学生容易产生作业做不完的焦虑感;由于流量大小和网速的限制,学生可能无法保障良好的观看体验,容易错过签到、跟不上进度,学生产生对成绩评定的担忧;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言,学习用具不足、缺乏教材和长时间学习带来的眼睛疲劳,都会影响学习的状态和效果,进而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三、提出对策

(一)帮助学生培养适当的成就动机

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可以通过加强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优秀典型的树立和合理成就目标的设置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帮助学生们明确知识学习所追求的目标,这些目标是具体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达到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勇于战胜困难和体验成功,敢于表达问题和自主寻求学习资源解决问题,善于分析目前已有的成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二)强化教师在线上学习中的指导

授课教师在组织课堂内容时,可采取合理有效的课程评价,加强即时反馈,掌握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学业难点,并加以引导和启发,形成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促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帮助他们在困难面前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和克服。同时,还可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活动的内容。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具保障和难以考量的。

(三)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

辅导员、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和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个人的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期望和学习行为的塑造等方面。如果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习惯性地采取消极归因的模式,把失败归于外在的、不可控的因素时,他们的行为动机将会弱化。积极的归因方式训练,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消极归因,尝试用积极的观点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从而训练养成良好的归因习惯。

(四)建构完善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专任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共同做好线上学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网格化的关注,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场,通过网格化的辐射作用,用心理场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3]。线上学习可以发挥群体动力作用,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提升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参与感和凝聚力。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线上沟通和人际互动,使学生能在线上学习中获得需要的接纳、满足以及归属感。

(五)调动资源,降低焦虑情绪

疫情之下,学生的学习计划被打乱,辅导员、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认识到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理性对待疫情防控期间的自由时间,培养自主规划和学习的能力。学生还可以制定一周行为安排表,明确每日计划,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和提升个人技能,增强对学习生活的掌控感。此外,还能通过适度的运动、听音乐、呼吸训练等方式进行情绪的调节,必要的时候联系学校的心理老师或使用心理咨询热线求助。

四、结语

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学习形式具有现实意义,但我们也看到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学校、教师、学生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都能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不同的制约因素出发,使用相应的教学和管理策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方式也会有差异,在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生活,不能要求整齐划一。只有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 克服这些制约因素, 才会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归因学习效果课程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莲心宝宝有话说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