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测评探索

2020-03-03 00:27:32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10期
关键词:测查隐形试题

赵 滨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研室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考试改革应立足于反映全体学生状况,尽可能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讲求试题难易水平的层次性,使所有学生从考试中能摸清自己的真实成绩,也能激发再学习的欲望,增强自信心。”基于以上思考,迎泽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尝试创新学业测评形式,使测评形式找到新结合点,侧重于突出三方面思考:一是借“试题检测+隐形测试”,在教学情境中灵活评估学生学习状况;二是坚持教育本原,提升教师测评水准;三是拓宽测评新态势,追求多元个性评价。

一、借助“有形及隐形”,在教学情境中灵活评估学生学习状况

迎泽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测评尝试将“试题关”与“隐形关”有机融合在一起,改变以往闭卷笔试测查的形式,把测查隐藏在真实的情境中,将思政课目标巧妙地嵌入各个环节,学生通过线索获取密码,答题闯关。测试以“加油吧,力量少年”为主题,学生须闯过“五个试题关”和通过“三个弯道隐形关”才能完成整个测试,整个过程可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中真实地表现自己。

(一)规范科学测评流程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促进评价内容的清晰和具体是综合素质评价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规范测评的管理和流程,提高测评的信度和效度,学科组需要制定方案策划、人员安排、器材准备、场地准备、教研员培训、现场测评、结果汇总七个流程。

从评价方法的角度来说,此次创新测评属于表现性评价。它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模拟闯关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或者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从测评过程的角度来看,此次测评为“闯关考”。考点被布置成关卡形式,考点布置“动力”十足。学生根据提示,游戏闯关,完成一个个的“游戏味”考题,在游玩中完成所有“考试”。

从测评内容来看,测试内容体现多维度的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在测评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从学生参与测评的心态来看,可以称之为“悦考”。因为测评形式新颖,结果采用等级评价,场面轻松、活泼、娱乐性强;原来“静悄悄”的纸笔考场变为充满交流声、笑声的考场。这样的评价经历给学生带来了快乐,这正是学生所向往的考试形式。

(二)教材与试题有机融合

试题立意朴实,选材来自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二者有机融合。如第一关“助力器”环节。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为载体,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了解。正确答案隐藏在墙上挂着的10个信封中。作答形式是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到标有正确数字的信封,就可以取得开启下一关的密码。这一关既考查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把传统节日的风俗传承下去,只有在生活中关注并传承了重阳节的相关文化和风俗,学生才能闯关成功。第四关是“知识跨栏”环节,每轮学生以圆桌的形式笔试,试卷的题目包括家庭、社会、民族、世界等主题类知识,试题涵盖了责任意识、家庭观念、爱国主义等,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渗透。

(三)隐形与有形完美契合

“评价智慧充分激活,促进学习丰富实践”是此种测评形式的亮点。如隐形关1,学生从备考室到考试室要经过一段楼道,巧妙地让一个学生抱着一摞书经过,书突然掉了,看看其他学生能否帮助他一起捡起来。这一切都是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考查,把测查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隐形地考查了学生真实的品质。再如第三关技巧加速关,设置了隐形关弯道2,观察学生用纸巾擦手后是否能把用完的纸巾装在口袋或者扔在垃圾桶里,真实地再现了学生是否养成了垃圾入篓的习惯,是否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的测查形式更注重了测查的真实性和实践性。第四关知识跨栏关隐藏了隐形关3,学生采用圆桌形式进行笔试测验,为了考查学生是否能诚信考试,监考教师借故离开,然后在监控室暗中观察学生是否互相偷看,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测试,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行为。第五关“持旗冲刺”环节,这里也设置了隐形关。本题测查学生听到国歌看到升旗,是否能做到敬队礼,一定程度上可以最直接最真实地考查学生的品德素养和习惯养成,这些隐形关都与试题关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素质提升过程。

二、坚持教育本原,提升教师测评水准

(一)挣脱桎梏,开放思维

教师面对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和受教育者,应当以全新的思维迎接挑战,摆脱某些传统的测评形式,注重对学生知行合一的培养,重点关注行为的改变,这也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

在隐形关弯道测试中,教师须设计真实的情境,如把正在整理的纸故意掉在地上,把扫帚放在学生路过的走廊中间等,有一部分学生注意到了教师正在捡书的现象,但是没有上去帮忙。在此且不论其他客观因素,学生日常中的行为习惯可见一斑。这又深层次地反映出教师的德育作用是否落到了实处,是否关注到了学生的点滴。强调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反复强化助人为乐的品质,更应该巧妙地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困难时的心情和想法,得到帮助时的心情和感受,帮助别人后的心情,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助人为乐的好处。还可以建立一个助人为乐档案,督促学生把帮助别人内化为行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率先垂范,道德引领

教师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师必须先具备,这是教师“以身垂范”实施的基础。如果教师忽视了自身品德的完善,一味地要求学生思想品德该如何如何,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难以奏效。在“其身正”的前提下,才能理直气壮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进入“不令而行”的境界。

如第三关“技巧加速”环节,观察学生是否能把用完的纸巾装在口袋或者扔在垃圾桶里。根据数据显示,有部分学校的部分学生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有学生擦手后直接把纸扔在桌子上,还有一个学生抽了二十多张纸,准备装着自己带走……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行为的课后跟踪监督,可以列表格,每天记录学生这一行为的落实情况,并实行相应的奖惩措施督促学生养成习惯。当然学生的行为也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需要家校合作,个别谈话。

同时这种测评还会让我们发现另一种现象,就是在测评过程中,个别教师出于保守的狭隘意识,为本校学生的不当行为打掩护或者开绿灯,甚至营私舞弊,默认且纵容了学生的错误行为。这也是测评中对教师的直面教育。

(三)恪守本职,夯实效果

试题会呈现一些课本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这些内容考核了教师是否真正达成传道受业解惑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注重实践性的同时,要加强督促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识记。教师要注重实践性和活动性,要开动脑筋把一些品质和知识点融进各种真实的情境中,注重体验式教育,常态化教育,摒弃以往苍白的口头说教,要落实到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品质的人才。对于家庭教育,学校可以借助家长会的平台,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素质。

三、拓宽测评新形式,追求多元个性评价

“虽然我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改革,但是很多学校的考试制度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大,从而造成了考试形式过于单一的情况”,迎泽区开创性地把这种知识技能融合在固定情境和趣味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这一形式得到了领导、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但我们欣喜之余,更有责任去不断完善这一测评形式,探索创新测评的方法和模式,这是时代的号召,也是我们的使命。

在前行的路上,今天的努力和探索,本质意义上是从旁观立场到学生立场的改变,相信未来的测评之路,我们可以更好地助力助学,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终身学习者。

猜你喜欢
测查隐形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运用体育“运动包”开展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五项体能发展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隐形人
基于测查数据的“旋转”教学建议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西藏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测查
西藏科技(2015年8期)2015-09-26 11:55:57
“0感无暇” 隐形妆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