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介入室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2020-03-03 09:07王国珍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30期
关键词:危害性操作技能医护人员

王国珍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宜宾 644000

放射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目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临床医学界,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疾病诊治措施,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对传统医疗技术所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且随着近年来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放射介入室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当中被建立并应用[1-2]。 但是,对于在放射介入室工作的相关医护人员而言,长期处于相对密集的高新科技环境中,各机械设备所产生的放射线、噪音、化学消毒剂等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些因素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威胁[3-4]。 该次于 2017 年 5 月—2019 年 5 月选取该院放射介入室工作的40 名医护人员为对象,研究放射介入室在工作期间实施针对性防护干预,以预防职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放射介入室工作的医护人员40 名,将其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20 名)和研究组(20 名)。对照组中男性 14 名,女性 6 名;年龄 22~47 岁,平均(30.9±5.4)岁;放射介入室工作时间 1~16 年,平均(5.2±0.9)年;本科学历者13 名,本科以上学历者5 名,本科以下学历者 2 名。研究组中男性 16 名,女性 4 名;年龄 21~49 岁,平均(31.2±5.6)岁;放射介入室工作时间 1~19 年,平均(5.4±0.8)年;本科学历者 11 名,本科以上学历者 5 名,本科以下学历者4 名。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工作管理。研究组在常规工作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针对性防护干预:①加强科室范围内的环境与药物管理工作力度,减少潜在的危险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重视放射介入室的环境卫生问题,需要始终保持整洁、安静状态,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通风和消毒处理,并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X线防护的具体有效方案,要求每位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介入室医护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随时穿戴防护衣,并保证定期脱离放射环境进行疗养,使放射对身体所产生的危害减轻。此外,在相关药物管理方面,需要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且具有较强科学性的诊断和治疗流程,使医护人员在工作的自我防护意识得到显著性增强。比如,在对肿瘤疾病患者实施放射治疗操作时,医护人员要穿戴防护衣、手套、口罩等,还应该注意及时更换;正确处理更换下来的衣物,并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或销毁处理;放射介入药品在取用完毕之后,及时使用专用袋进行集中性的封闭存放,在调配相关药物时,要有良好的防护意识,相关的环境需要及时进行通风处理。②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工作,使医护人员感染事件发生率降低:定期对科室范围内所有医护人员进行防护工作的相关教育,使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显著性提升,使其防护意识增强,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与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在与特殊感染源进行接触之前, 需要对感染者资料进行仔细阅读,保证提前做好具体且具有针对性的防护准备工作, 非必要情况下, 应尽可能避免与患者的血液或分泌物进行接触;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止刺伤或割伤自己。此外,医院还应该保证为放射介入室医务人员提供足够的体检机会,注射疫苗,使机体免疫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使感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1.3 观察指标

①职业危害性事件发生情况;②对放射介入室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③在干预前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水平。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管理干预计划实施完毕后采用100 分为满分的不记名打分问卷形式,对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 ≥80 分满意,<80 分且≥60 分基本满意,<60 分不满意[5]。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业危害性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组研究对象职业危害性事件发生0 例,该组的职业危害性事件发生率达到0.0%,少于对照组的5 例,其发生率水平为25.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放射介入室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研究组对放射介入室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达到100.0%,高于对照组的7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工作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n(%)]

2.3 在干预前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水平

两组干预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比较[(),分]

表2 干预前后两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比较[(),分]

注:t、P 为两组干预后组间比较,t2、P2 为研究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t1、P1为对照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

组别 时间 操作技能 理论知识对照组(n=20) 干预前干预后t1 值P1 值研究组(n=20) 干预前干预后t2 值P2 值t 值P 值66.37±5.29 79.96±6.32 31.260<0.05 65.12±6.74 88.37±4.08 39.765<0.05 4.999<0.05 69.72±4.65 83.52±6.79 23.619<0.05 68.94±5.21 90.36±4.70 31.542<0.05 3.704<0.05

3 讨论

导致放射介入室出现职业危害性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感染因素:在医院中从事护理服务工作与实验室工作的相关人员,属于创伤性接触最高的一类人群,每年发生创伤的几率在2%左右,且在创伤后进一步出现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感染率水平接近3%。 此外,放射介入室人员在锐器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之后,受到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且由于针刺造成损伤,而最终被传染病毒所感染的人员占该类人员总数的90%左右。 ②物理因素:由于该科室的工作人员与放射性物质进行紧密接触的时间相对较长,机体免疫力、植物神经生理功能、造血功能均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身体健康乃至是生命安全均会受到一定的危害。 ③化学因素:放射介入室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一个完毕封闭的状态,在诊疗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药物以及消毒剂均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药物挥发到空气当中之后,如果不能够有效祛除,或祛除不及时,均会吸入到工作人员的体内,使致畸与致癌等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加大。 ④负重伤:由于该科室的工作环境与性质相对较为特殊,相关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都需要穿戴相应的防护衣,包括铅衣、铅帽、铅围脖等,防护衣的总重量有时甚至能够达到10 kg 以上。人体腰背、脊柱、关节等在搬运重物时,发生创伤的可能性较大,再加之处于放射介入环境当中,长期负重使出现负重伤的可能性加大[6-10]。通过该次研究可以说明,放射介入室在工作期间实施针对性防护干预,可以预防职业危害性事件发生,缩短干预计划实施时间,大幅度改善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使管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危害性操作技能医护人员
特朗普时期以来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变化及其危害性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解读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河南丹江口库区滑坡危害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