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3)
毛细支气管炎为小儿最常见且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好发于冬季,可引起局部流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生率占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的14.57%,是全球范围内重点关注的儿童疾病之一[1-2]。相关研究指出,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过程中配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促进患儿病情改善的重要措施[3]。近年来,预警评分系统逐渐应用于诊治及护理工作中,通过预警评分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早期预警评判,可为医生诊治及护士加强护理提供量化工具,从而施行具有针对性的诊治及护理干预措施,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改善护理效果[4-5]。2018年3月1日~2019年3月 1日,我们对7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实施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15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芬兰医学会(FMSD)2015年制定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6];②家属无沟通交流障碍、读写能力良好;③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气管畸形、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②临床资料不全者;③家属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根据入院接诊时间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8例。对照组男46例、女32例,年龄5~23(10.46±2.69)个月;病情程度:轻型27例,中型46例,重型5例;病程1~5(2.21±0.59)d。研究组男43例、女35例,年龄5~22(10.18±2.47)个月;病情程度:轻型29例,中型43例,重型6例;病程1~6(2.34±0.64)d。两组病程、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吸氧、抗病毒、退热、止咳、平喘、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实施不同护理模式。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入院当天发放健康手册,对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告知家属日常注意事项,指导家属带患儿完善各项检查,同时保持病房内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温度24~26 ℃,湿度55%~65%),定时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小时巡视,密切关注患儿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详细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及时给予处理;对家属进行适当心理安慰,指导家属遵医嘱给患儿用药。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挑选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为组员,进行统一培训,内容主要为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流程、护理重点等,同时加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的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②启动预警机制:综合评估患儿病情,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咳嗽、发热、憋喘、有无热性惊厥史等情况,进行绿、蓝、橙、红预警处理,根据小儿预警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主要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神经系统,患儿意识清晰、呼吸平稳、面色红润为0分(绿色预警);患儿面色苍白,嗜睡,呼吸频率增加10次/min为1分(蓝色预警);患儿面色发灰,易激惹,伴有三凹征阳性,呼吸频率增加20次/min,心率增加20次/min为2分(橙色预警);患儿面色发灰,肢体湿冷,昏睡或昏迷,伴有三凹征阳性,呼吸频率减少5次/min,心动过缓或心率增加30次/min为3分(红色预警)。③针对性护理措施:根据预警评分结果将对应颜色的卡片挂在患儿床尾,针对患儿病情,加强巡视、护理工作,根据患儿病情改善情况及时更换预警色卡。告知家属悬挂预警色卡的意义,同时密切观察家属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存在负性情绪的家属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告知家属其不良情绪对患儿治疗、病情转归的不利影响,鼓励家属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根据家属文化水平、对患儿疾病认知度等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推送健康知识内容,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基础知识、治疗现状、护理对治疗效果的改善作用等,并将防治呛咳、雾化吸入后叩背引流、防止坠床等护理内容教给家属。结合病情合理安排患儿饮食,保证患儿每日营养需求,定时帮助患儿排痰,必要时进行吸痰,并嘱家属避免大声喧哗、多喂温开水、使用温开水擦拭患儿皮肤(物理降温)等。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病情缓解情况,包括憋喘、肺部湿啰音、肺部哮鸣音、咳嗽消失时间。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肌炎、肝功能损伤、热性惊厥、支气管肺炎、心肌损害。③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7]评估,共19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1~5分,分别对应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
2.1 两组病情缓解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病情缓解情况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2.3 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3 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毛细支气管炎多发于婴幼儿,具有治疗难度高、易反复等特点,病情严重者易引发心肌损害、肝功能损伤等多种并发症,加强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8]。针对性护理干预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护理方法之一,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各方面实际护理需求,从而促进患者病情转归[9]。有研究指出,预警评分系统可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分级,利于针对性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10]。
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憋喘、肺部湿啰音、肺部哮鸣音及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且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采用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能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采用预警评分系统,对患儿呼吸系统、心血管、神经系统进行预警处理,确定预警等级,可为护士掌握患儿病情、强化护理工作提供量化标准,利于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儿病情转归[11-12]。此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年龄较小,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家属作为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13]。本研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首先加强对家属心理方面的干预,通过针对性措施帮助家属缓解负性情绪,促进其以积极心态帮助患儿进行治疗、护理,并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实施针对性措施改善家属健康认知、基础护理技能及并发症预防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儿康复[14-15]。
此外,护理满意度一直是评估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易于被家属接受,与护理过程中加强对家属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及基础护理指导等密切相关,通过护士积极的服务态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持续增进与家属的良好关系,加之护理效果良好,从而有效改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综上可知,基于预警评分的针对性护理能显著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且能改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