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萱 张永辉 瞿晓宇 宋淑鸿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产融结合通过金融服务与资源信息的有效融通,加速推进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高,促进以产业为本的实体经济的有效发展[1]。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发展农业物流是缩小城镇差距,加速城镇化发展,解决农民就业,拉动农村消费增长的有效途径[2]。现代农业物流依托于农业,立足于现代物流产业,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极有力的突破点。表1为2012~2017年数据,推算出2017年社会物流总额为252.8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物流占比1.5%。2012~2016年,农产品物流占社会物流总额分别为1.74%,1.61%,1.50%,1.60%,1.50%。尽管农产品物流总额实现了逐年上升,但相对于其他产业显然发展进程滞缓。许多学者认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缓慢很大程度上与农业资本的投入不足密切相关[3]。近年,金融资本介入农业物流行业的抑制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农村金融空心化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4]。笔者将深入探析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构建中的金融抑制困境以及解决对策,以期为产融结合背景下农业及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表1 2012~2017年社会物流总额构成
1.1.1 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技术水平低
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贯穿于供应、生产、销售3个关键步骤,涉及运载、贮藏、加工等多个环节。尽管国家与各级政府近年致力于运输道路的改造,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常年处于低水平运行,交通网络相比城市尚不健全,农产品依旧面临流通障碍以及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另外,生鲜果蔬类产品在农产品销售中占有较大比重,这类产品含水量高,保质期短,对于运输效率有很高的要求。数据显示,我国果蔬类产品的物流运送损耗率高达25%~30%,损耗金额每年高达750亿元,与发达国家1%~2%的损耗率相比,问题严重[5]。在缺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现有物流技术水平无法适应农产品天然弱质性的需求,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从总体分析,无论是基本设施的改进还是物流技术的升级,金融缺口依然较大。
1.1.2 农业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缺少专业人才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掌握很大程度上是产业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如RFID以及二维码对农产品的及时追溯、云计算技术对养种植中心与物流中心的对接、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土壤与空气的监测等。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技术落后,市场自发进行的物流信息交流共享度低,反映速度慢。物流信息网络管理体系的缺口意味着农产品在市场流动中的盲目性,当供求信息渠道不合理时,农民缺乏物流信息意识,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及时调节生产的种类以及数量。因此,投入资金进行完备齐全的信息机制研发,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专业化水平则显得尤为关键。
1.2.1 农村信用社金融资源配置失衡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资源供给的主体为农村信用社,但由于其商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原本有限的农村资源往往流向收益率相对更高的发达城市,导致真正需要金融支持的农户无法满足需求[6]。另外,由于农信社的实际决策权属于政府的金融主管部门,决策层面具有较明显的风险规避特性,且农信社呆账严重,能力弱,有限的资源通常倾向于传统的小额与短期农业借贷业务,而非致力于尝试农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创新。
1.2.2 商业金融机构在农村业务范围内功能弱化
由于基层金融机构经验少,对于规避农户信用能力差的问题,通常信赖于国家征信系统。然而我国征信系统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数据并未曾完全覆盖农村地区,对于农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实际支撑力度较小,因而客户信用风险能力很难有效判别。国有银行等商业金融机构为了提高经营绩效,有效回避风险,取消了县级以下的机构单位,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结构单一,呈垄断态势。另外,自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接农保以来,由于农产品的特殊弱质特性,考虑到风险以及绩效的因素,总承保率不足5%,商业保险机构于农业金融方向的业务日渐萎缩,客观上成为我国农业物流建设发展滞缓的因素之一。
区别于工业品物流,农产品不耐贮藏特质决定了冷链物流建设的必要性。政府需大力投入资金培养冷链物流建设以及专业人才,改善现阶段我国以常温为主的物流设施,以加快农业物流产业的发展。第一,设立农业物流专项基金。基于农业物流基础设施以及物流技术的落后、农村征信系统的缺失、农业物流信息体系的薄弱,财政部门需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另外,对于亟待改造的物流关键技术或设施,若缺乏资源投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政府应提供适当的财政担保。第二,建立农业物流园区。在财政部门的投资推动下,区域性的物流园区需具备完整的服务以及增值功能。除基本的农业物流业务外,健全多元化的业务体系,以推动农业物流产业化发展。
为引导金融机构在农业物流领域的有效投资,国家财政部门可以制定相关财政优惠政策进行恰当的扶持。如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农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信用社支持农业物流业务;制定倾斜性政策鼓励农业物流企业上市;适度放宽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规模限制;亦或吸引政府入股投资物流企业,以深化优惠政策的落实。另外,针对城乡金融资源间存在的虹吸效应,农信社需要在改革贷款品类的同时,严控资金外流的问题,金融主管部门则需对农业物流金融业务实行资源封闭管理。农业物流保险体系同样离不开政策的支撑。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承包范围,同时政府的资金支持以及优惠政策放开,将促进保险机构开设新的险种,致使农业物流的开展有所保障,有效推进农业物流保险体系地建设。除金融政策外,在财政政策制定方面,为降低产品运输成本,政府可以免征土地使用税,实行产地农贸市场减半征税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