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宾 李 玥
(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农业现代化实现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在“十二五”努力攻坚和“十三五”继续努力的背景下,北京市周边地区农业信息化实现了迅猛发展,不仅有效带动了“三农”的发展与增收,而且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以“十三五”总结验收关键时期为背景,围绕北京市周边地区,对其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解决路径进行了探索,力求使北京市周边地区农业信息化获得快速发展,从而使其具有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农业信息化简单来讲就是基于农业领域内,以信息技术手段和最新成果为辅助开展农业活动的过程,换句话来讲,就是在进行农业生产、流通或者农村经济、社会等各个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以此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向科学化和智能化迈进的过程[1]。农业信息化主要囊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就是将与农业生产等有关的资源配置信息或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行业动态信息呈现给广大农民,从而使农民以此为指导,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合理化的开展。
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就是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路径,在整合农副产品社会需求信息、生产资料供求信息以及农业生产信息等农业资源信息路径下,将其反馈给农民,以此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维持了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
这简单来讲就是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辅助下让农民接受当前农业栽培技术等农业方面的实用技术,从而及时转变落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就是基于整合农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下,将其向政府等部门进行反馈,便于后续政府部门对涉农企业、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和调控,保证农民生产活动的合理安排。
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是指在收集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的信息背景下,将当前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和技术传授给农民,帮助其提升农副产品质量和产量。
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就是面向农民为其提供的生活消费方面的信息服务,以此实现对农民消费观念的引导,促进其生活品质的提升[2]。
据了解,北京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末,北京市城乡信息中心成立,标志着北京市开始对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的重视。进入到21世纪后,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对待,一系列文件也随之出台,如2008年发布的《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此文件不仅将农村经济信息应用系统纳入到了配套体系建设当中,而且也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予以明确。
现阶段,北京市周边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加快农村信息化传播体系平台的构建和建设,如农业信息网站建设、语音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第二阶段是以农业信息服务接收体系建设为核心,主要囊括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农业信息服务资源建设等;第三阶段主要是以前两个阶段建设为基础,着力探索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机制,力求做到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和服务工作的高效且可持续发展。
问卷调查法,围绕农业信息化情况对北京市周边地区进行调查,并将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农民信息能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等现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对比北京市周边地区与城区信息传输网络家庭接入率对比可以得知,农村地区互联网宽带、有线电视接入率分别为45.15%、65.21%,而城区为83.14%、100%。但是在移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接入方面,农村和城区基本持平(图1)。
图1 北京市周边地区与城区信息传输网络家庭接入率对比
在手机不断普及的背景下移动通信网络的家庭接入率也在不断提升;通过对比北京市周边地区和城区信息获取设备百户拥有率可知,百户北京市周边地区农村家庭中,移动电话拥有率达到了243.90%,计算机拥有率为69.01%,电视机141.06%,而城区则分别为为239.10%、125.13%、122.56%(图2)。移动电话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同时,在新兴媒体逐渐涌现的背景下,电视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农村电脑普及率相对较低。
图2 北京市周边地区和城区信息获取设备百户拥有率
围绕北京市周边地区农民信息意识方面,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当前有69.78%的农民是主动获取信息的,而剩余的农民在信息方面是被动接受的。同时,在主动获取信息的农民当中,又有62%是受兴趣爱好驱使来进行信息获取的,有接近25%的人认为及时获取信息有助于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剩余人员则是因为跟风。这说明,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农民主动了解信息的意识有了增强,并开始在生活实践中予以运用。
就北京市周边地区农民信息渠道利用情况来讲,这是农民获取信息主要途径的直接反映。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以广播电视为途径来获取信息的农民多达89%,借助报纸杂志获取信息的为27%,利用网络获取相关信息的仅有39%,这表明,北京市周边地区农户了解信息的途径依然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利用率有待提升。
就农民信息技能和培训意愿方面来讲,由于受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操作存在困难等方面的影响,致使互联网具有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接受到信息技能培训的人仅占总人数的32.2%,有意愿接受培训的为36.6%,而不想接受培训的占31.2%(图3)。
图3 北京周边地区农民信息技术培训意愿情况
3.3.1 农业信息服务管理部门层层覆盖
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北京市周边地区已经构建了以市级信息管理部门为主体,区、县、乡镇信息办为辅助的农业信息服务管理体系。从市级层面来讲,农村的规划发展主要由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等统筹合作进行;而对于农业科研和应用推广服务方面来讲,则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来负责。从区、县、乡镇层面来讲,则是由相应信息化办公室、城乡经济信息中心来负责相关工作。
3.3.2 信息服务站点融合发展
据了解,以往北京市周边地区农业信息服务站点主要集中在远程教育站点、益民书屋等形式上,随着后续的不断发展,其形式有了显著拓展,形成了“五个一”农村信息服务站、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等多个类型。其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在科技成果宣传、推广和培训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3.3 信息员队伍对能力提升给予了重点关注
目前,北京市周边地区农村信息员队伍主要是由全科农技员和科技协调员所构成。截止到2019年底,科技协调员人数已超过了2万人,全科农技员也达到6 813人,为北京市周边地区农业主导产业村全覆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北京市周边地区深刻认识到了科技服务人员具有重要作用,并加大了在此人员方面的培训力度。例如2016年在大兴区开展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已超过百次,使上万人受益。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已成为当前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运用下,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获取当前最新的农业政策、农产品交易信息等资源。虽然北京市周边地区“户户有电视、村村通宽带”已成为现实,但是从实际情况而言,离“家家有电脑、户户用宽带”这一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前北京市周边地区农民上网情况与城区上网情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上网农户多以生产经营或种养规模大或学历水平高的人群为主。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北京市周边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大多为中老年人群,他们具有文化知识掌握较少、上网意愿不强、不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其次,北京市周边地区农户担心孩子沉迷网络也是导致其互联网宽带接入率和计算机百户拥有率不高的重要因素。
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农民发挥着主体性作用[3],同时,农民也是信息化实践的落实者和受益者。客观来讲,虽然北京市周边地区信息化和产业化较其他地区相比较为发达,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借助网络获取在生产经营方面帮助的农户仅占25%,这也向我们呈现出了北京市周边地区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不高的现状,正是由于其对于信息网络缺乏深刻的认识,使得北京市周边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受到了制约。同时,当前北京市周边地区农业大多都是小农生产,这也是农民信息需求不高、规模生产意识和结构调整意识不强的决定性因素。
虽然当前北京市周边地区农业信息化系统平台已基本实现了在产前、产中和产后阶段的覆盖,并紧随社会热点实现了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其是从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中产生的,研发和应用周期都是始终围绕项目来决定的,这也会致使对农户需求抓取力度不足、准确度不高等问题,同时,后期是否能够得到可持续性的应用也是有待考究的内容。另外,其中存在的成果转化率低和产业化率不高等问题也都是制约当前北京市周边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走访实地并进行调查问卷得知,如果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明确体现出来时,信息获取成本会对服务接收意愿产生决定性影响。另外,信息服务质量若与其自身有效性不能统一并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那么其在北京市周边地区农村的认可度也会受到制约,进而导致农业信息化推进存在较大难度。鉴于此,注重提供信息服务的低成本和高质量特征,是现阶段向北京市周边地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严格来说,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具有系统性和公益性特征,想要推动高效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就要着重、深入研究农业信息化和相关项目,并加大培训力度,这不仅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保障[4]。首先,组织保障。围绕信息化建设成立市、区、县的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在高质量完成规划管理、政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组织协调职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其次,政策保障。从政策方面来讲,无论是财政扶持还是贴息贷款等都要给予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一定的扶持和优惠,从而在农业信息化领域上实现对外资的引进;再次,投入保障。要从支农财政资金方面借力,严格参照市场规律为依据,提升各方面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要立足于现有资金渠道,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将民间资本和外资引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当中,从而使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投入为辅助的多元化农业信息化融资体制逐渐完善起来;最后,技术保障。由于受客观因素的限制,致使北京市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针对经济落后的地区而言,要推动其信息基础建设,真正落实“宽带进村入户”,从而使当前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充分解决。另外,对于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模式和服务模式来讲,要合理选择,并在统筹规划基础上有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还要不断细化市场对农业信息化技术的研发方向和成果要求,开展针对科技成果成效的评价活动,以此深化农业信息化建设者和受益者的认识,这也是其推动农业信息化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力量。
这就要求北京市周边地区要积极将信息能力培养和生产经营能力培养整合起来,依托观念引导和技术培训等路径,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信息;既懂经营,又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就信息能力方面来讲,要利用丰富的信息渠道获取推动生产技能提升和寻找农产品市场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将信息化带来的实惠真正落实在农户身上[5],这对于农户由最初被动接受信息向主动获取信息的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从农业技术方面来讲,要着眼于主导产业特征,并在整合其特征基础上实现合理的生产布局规划,开展集丰产新技术、市场营销和管理为一体的产业链培训工作,从而使北京市周边地区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技能得到充分提升。
要对当前热点需求做到重点把握,在切入其重点方向与问题的基础上带动其发展。例如积极加入到蓝天行动当中,基于农业领域着力开发绿色信息技术,并合理对其运用,从而在低能耗、节能性高的信息技术运用下实现农业生产的低排放、低污染、高效丰产。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地位,开展有关于此方面的信息化服务,确保优质、高效的先导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分析研究的同向同行,进而为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另外,还要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组织信息化的实现,在营销在网、业务交流和资源共享基础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的市场形象,以达到控制运营成本、增收发展的目的。
农业信息服务是以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前提,促进成果落实转化的关键性阶段[6]。在应用新技术时,可以以大数据为辅助实现对农户信息需求的有效挖掘,确保提供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时性;要以云计算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调度与整合,有效控制信息服务成本;围绕服务标准规范开展深入研究,以此促进服务质量地提升[7]。在新媒体手段应用过程中,还要将关注点放在移动通信和终端设备在北京市周边地区的高普及率上,这也是应用微博、微信等新型信息传播方式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从而在多渠道、精准性的信息服务支撑下,为农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提供力量。
本文主要围绕北京市周边地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明确了当前北京市周边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路径。一方面,对推动北京市周边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另一方面旨在提高当地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