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是指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即“小组合作学习”。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课程实施上,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这一基本理念。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正确领悟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并将其付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上。
【关键词】课堂改革;合作学习;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3-0010-01
【本文著录格式】陈文涛.针对中学语文课堂中“小先生制”的见解[J].课外语文,2020,19(03):10,12.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形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提高自学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按照教师的规定去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呈现“按部就班”的模式,如果学生走出教室,没有了老师的硬性规定,面对新鲜事物,他们该如何应对呢?唯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培养团队精神
我们知道人是具有自身“独特性”的,而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也有其鲜明的个性。在一个小组中,他们更能够把各自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课堂上,每当教师有任务下达时,学生会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进行合理地分工,久而久之会达成一定的默契,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3.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得出最佳结论后,能够根据学生的结论来判断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出的结论远低于教师的预期效果,则说明教学内容的难度过高,如果学生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出教师理想中的结论,则说明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以上这两种情况说明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和理解、接受能力,即所谓的反馈信息。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1.就近组合
所谓就近组合就是根据班级里的座位来安排学生的分组,教师一般会让座位相邻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因为在课堂上这样的组合方式比较方便,可以立刻进行到讨论中,而且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心理负担,便于开阔他们的思路,培养他们的精神意识和合作精神。
就近组合形式并不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相同。在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具有随机性、松散性,缺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但是就近组合形式是让所有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使每个成员有学习的动力和毅力,具有较强的聚合精神。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根據文章的内容以及重难点设计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努力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要求小组进行思考。
在课后,教师应该布置有价值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小组中有成绩较好、对课堂内容理解比较透彻的同学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理解,这样既可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帮助其他学生。
2.任务组合
所谓任务组合形式就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编排的小组,这种类型的小组各成员通常差异比较小,他们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可以朝着同一目标进行奋斗,取得成功。在课堂中往往围绕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而展开活动。
教师可以自行提出相应的教学任务,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目标,并且不硬性要求他们的任务在难易程度上相同。
教师可以根据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不写错别字”之后,可以开展查找错别字的活动,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作文、作业中查找错别字,还可以到报刊上查找错别字。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组建缺乏科学性,巧妙编排小组
教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会比较随意,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此做法会导致每个组中的成员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积极发言程度等严重失衡。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认为应该采取巧妙编排小组的形式,使他们的合作能够变得协调、有序。每一个小组一般有四个成员,组长让小组中表现最好的成员担任,并采用换届选举的形式,以便能够较好地组织、管理、协调小组中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公输》这篇课文中,可以有意识地布置自学生词的作业,然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能够解释词语的意思,并且可以适当地进行比赛,提高其良性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桌之间也可以相互抽测、练习,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二)活动缺乏实质的合作,精心设计内容
在很多公开课、观摩课中,教师把合作学习当作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其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显得十分热闹却没有实际的、扎实的成效。许多教师仅仅关注合作学习这一种形式,却没有重视教学过程中更为深层次、更为本质的问题。比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授《家乡的秋白梨》时,他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我的家乡在哪里?什么是家乡的特产?”这些问题在课本上有现成的答案。表面上学生讨论得热闹非凡,实际上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反而白白浪费了时间。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精心设计内容。首先,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确定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强调了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但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过程,倡导大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活动存在“搭车”现象,构建合作平台
“搭车”现象是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中的个别成员承担了较多的作业内容,但是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十分重要,而且这样的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和师生关系。因此教师不能再成为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应该放下身段,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
因此,我们在班级中、课堂上竭尽全力引导学生相互帮助、尊重、理解,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在班级中,一些成绩较为平庸或者较差的同学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自卑的情况,要培养他们的参与合作意识,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找回自信,这也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四)活动缺乏动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在许多课堂上,总是出现“敷衍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即学生并没有认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是纯粹“凑热闹”,或者有些学生干脆不说话,课堂氛围沉闷,这是教师最为头疼的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小组合作的动力。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长久地进行,就必须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难题,保证其顺利开展、进行。
总之,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教法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