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

2020-03-02 11:36蔡燕珍
课外语文·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摘要】近年来,教育已成为我国的热点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教育处于学生启蒙阶段,其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后期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不断调整其教学方式,教师需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为后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3-0004-01

【本文著录格式】蔡燕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J].课外语文,2020,19(03):4,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提高青少年的教育质量,要求学校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小学是孩子形成良好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良好的教学质量可帮助孩子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后期学习与发展。而随着人们对孩子综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意识成为小学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中,教师需调整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改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意识的改变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学习知識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明确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主动参与和学习的意识。而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和学生均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学生课堂积极性与参与性均不高。因此,教师需要主动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改变课堂形式,落实“新课改”中对于加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要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融入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而推动其做出行动。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求知欲与探索欲,且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教师应尊重这一天性,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采取新鲜有趣的教学手段,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表现欲,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取心理上的快乐与满足,以维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技巧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自学效率和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需重视学习技巧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和理解文章的技巧和规律。例如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文章,了解文章描述的内容,并以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文章进行赏析,如“作者描写燕子的外形运用了哪些词汇?”“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段落,为什么?”等,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和词汇进行欣赏,学习其表达方法。讲解完课文之后,教师也需对阅读描写类文章的技巧和步骤进行总结:首先需通读文章,了解其主要内容,然后欣赏和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和优美词句,对其所描述的意境进行想象,还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意境。又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应以问题为引导,教授学生如何阅读说明类文章,“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圆明园有哪些特点?”等,并于课堂结束前总结说明类文章的阅读技巧:首先需要找准文章说明的主体对象,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然后辨别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明确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再对其用词、用句进行评鉴,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通过技巧教学可使学生逐渐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分辨方法与阅读技巧,提高自行阅读的能力与效率。

三、采取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强,其独立思维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避免这一情况,教师需重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在课堂中可应用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引导,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和思考。首先,教师需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思考、表达提供适宜的环境。教师也需做好引导工作,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思考,并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父爱之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文中的父亲与你的父亲有何共同之处?”等,使学生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并联系生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文章产生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感悟。此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阅读文中提到的《背影》这一篇文章,对两篇文章的共同之处进行探究,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也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活动,让各小组学生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与感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表扬和鼓励学生,并采用橡皮、铅笔、笔盒等文具作为奖励品,增加学生对于深入探究课本知识的积极性。

四、重视预习与复习,给予学生自学的空间

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是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机会,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与复习工作,提高课前预习质量,使学生能够提前思考学习内容,并将自己的疑惑之处整理出来,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在课前针对预习内容进行设问,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依据开展预习活动,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花生有哪些用处?”“花生是怎么生长的?”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而文中提到的花生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使学生在阅读文章中产生自己的见解,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带着求知欲进入课堂教学中。而教师在课堂中可依据学生的疑问之处进行针对性讲解,并利用多媒体设备讲解花生的不同用途、生长情况等,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了解程度,也有助于使其掌握更多的生活常识。课后复习时也应采用多样化形式,可以解题、写字比赛、手抄报、小辩论赛等形式开展,教师也应给予表现优秀者一定奖励,避免采用枯燥乏味的题海复习战术,使学生在愉快、活跃的课外活动中复习所学知识。

五、应用小组合作,增强语文课堂活跃性

小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难长时间独自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教师需尊重其天性,不强制要求学生独立学习,以免其产生抵抗心理和逆反心理,形成反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有效避免课堂中学生的发呆、打瞌睡等现象,将其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性格、知识基础等情况,将其合理分配为多个小组,再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在组内自行交流、讨论、分工,并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以增强课堂活跃性,给学生释放精力的空间。组内和组间形成竞争力,有助于激励学生更认真、主动地思考和展示,满足其表现欲,使其从中获得成就感与快乐感。小学生的自制力不足,注意力集中点容易发生偏移,在开展小组学习时,教师不可袖手旁观,应加强师生互动,融入学生中,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六、小结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从改变观念开始。教师需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尊重小学生的天性,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提高学习的趣味性,采用多样化与趣味性教学方式提高其语文兴趣,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如君.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8(7).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