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做到“四个结合”

2020-03-02 07:42王方全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

王方全

[摘要]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方式。现有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注重“自上而下”的培训设计和注重理论学习、关注培训内容的选择和过程考核,却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教师的培训收益不多、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使得教师培训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陷入了高耗低效、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改进现有的教师培训,做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才能真正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达成培训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高耗低效;四个结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才能搞好教育教学,胜任“教书育人”这一事关学生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中小学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一直以来都受到教师、学校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但是,从中小学教师对现有培训的实质性参与和培训的效果上来看,很多时候,教师培训并没有取得与培训设计初衷相一致的效果,反而呈现出高耗低效的特点,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让中小学教师培训进入了“费力不讨好”、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一、现有中小学教師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中小学教师培训都是“自上而下”的培训设计,忽略了教师对培训的实际需求,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教师培训机构,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以此来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使中小学教师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在设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时候,采用的都是“自上而下”的设计方式,培训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时间地点以及培训进度等都是由主管部门或培训机构说了算,而没有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来设计,故而培训内容、培训方式都与教师的期望相去甚远,培训时间甚至与教师的教学相冲突。很多时候,教师虽然是迫于考勤或行政命令参加培训,但发自内心参与培训的动机并不强烈,在培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开小差、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因此,这种“自上而下”的培训就会导致教师参与面不广,教师参与培训后的收益甚少等问题的出现。这样,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很难达到培训设计时预期的目的。

2.现有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是以理论培训为主,与中小学教师参培的预期内容差异较大

现有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希望通过理论学习来让教师掌握比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拓展教师理论视野,提高教师理论修养。虽然对中小学教师而言,理论学习固然也很重要,但是中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关心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解决,关注的是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况且,理论的接纳和吸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效果上也不会立竿见影。于是,很多教师便认为抽象、空洞的理论学习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起不到多大的帮助作用,对理论培训的认同感较低,自然对理论的认知、理解、消化、吸收的程度也较低,更难于将理论加以转化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教师如果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不能从培训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参与培训的动力就容易缺乏,就会表现为在培训中的应付、交差甚至逃课。因此,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操作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会因“接地气”不够而难以得到教师认可。

3.现有中小学教师培训只关注培训内容的选择,忽略了培训形式(方式)的创新和丰富多样

就现有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来看,教师培训的设计者或培训者一般都注重培训内容的精选,都想给教师奉上一道道“大餐”,让教师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百”,但却忽视了培训方式方法的设计和选择,使得培训内容更难以被教师接收和理解。从培训的形式(方式)上来看,现有教师培训主要采用的是专家讲、教师听的单一的、单向度的讲授方式或告知方式,培训方式不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这种单一的、单向度的培训方式将参培教师看作是“收音机”“接收器”,不关注教师个性化的培训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不能实现教师与培训者以及其他参培教师的交流互动,不利于体现教师作为参培主体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调动教师个体经验。结果,精选的培训内容会因缺乏联系实际和适宜的形式或载体来呈现和传递而显得空洞抽象,单一枯燥的培训形式因失去对参培教师的吸引力而使教师丧失对培训的兴趣,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难以达成最初的培训目的,获得预期的培训效果。

4.现有中小学教师培训更多的是对培训过程的考核,强调教师的出勤率,但忽视了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参与度,培训效果不理想

现有中小学教师培训重视对参培教师的考勤,关注教师的出勤率,忽视参培教师对培训的主动参与和实质性参与,难以真正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培训效果上来看,缺乏对教师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价机制和培训成果转化运用机制的建设,忽视了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及培训结果的转化运用。故而,每一场教师培训,都是培训者讲完了,整个教师培训就完了。培训结束后,参培教师理解了多少培训内容、掌握了多少相关知识、到底有多少教师领悟了培训内容等,都无从测查;培训是否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训成果是否得到转化运用和推广、教师的培训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培训结果是否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都缺乏相应的机制和体制来评估。因此,整个教师培训显得形式化、“雷声大而雨点小”,培训效果不尽人意,与培训设计时的初衷差距过大,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基于这些原因,中小学教师培训沦落成“鸡肋”,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中小学教师培训该如何设计和实施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发挥培训的实效性,让教师培训不再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呢?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如果能做到“四个结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解决现有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的策略:做到“四个结合”

1.培训的设计要做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设计要做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培训的目标指向应该是真正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而不是片面追求理论上的“高、大、上”。培训前要重视并进行教师培训需求调查,了解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多方面培训需要,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师培训,做到既“授人以鱼”,帮助解决教师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授人以渔”,着眼于教师长远智能结构的更新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要让教师通过培训,既可以用所学习的理论指引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又可以得到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法宝”,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实现教师在主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落实专业发展,改进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培训内容上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小学教師培训要改变培训只重视理论学习、“固化”为理论学习的培训设计,培训内容上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上找到结合点,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形成培训内容的序列化、模块化,体现培训内容的层次性、顺序性和实践性。培训内容既要有高大上的前沿理论来“武装头脑”,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也要有具体而微的实践操作和行动策略;既要有典型性、代表性问题的问诊、处方,也要有优秀课例的展示、解读和剖析;做到既有名家、名师、名课的专业引领,也有一线教师的“现身说法”、榜样示范。这样,培训内容的丰富多样和可供选择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学习、借鉴和对比的样本,让教师找到存在的差距,激发学习的动力,也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查找自己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或策略。

3.精选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相结合

中小学教师培训要改变或创新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实现精选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有机结合。在精心设计和选择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必需变革教师培训中专家讲、教师听的单一和单向度的信息传播方式,大胆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样式,为培训内容寻找到有效的呈现或传递方式。如,教师培训可以以问题解决作为切入点,通过教师问题的解决来促进教师接受、吸收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也可以采用专家讲坛、教师论坛、学习沙龙等形式展开培训。培训中,既要让专家“接地气”,过问教师的“疾苦”,了解教师的关注点,也要让教师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困惑,求得专家的指导或帮助进而排疑解难,实现培训者、参培者之间就培训内容的双向或多向交流,确保教师对培训的真正参与。只有这样,才会让教师觉得培训内容与自己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的距离非常近,教师培训不再枯燥无味,才能让教师不再把培训仅仅看作是完成任务或者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4.关注培训过程和关注培训结果相结合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不仅要关注培训过程,注重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实质性参与,更要关注培训的结果,做到关注过程与关注结果相结合。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考评机制和培训成果的推广运用机制,做到对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的并重。建立教师参培的考评机制,不仅要关注教师培训的出勤率,把教师参培情况与学校考核挂钩,也要将教师培训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学校对教师绩效考评、评优选先的部分依据,还要把教师对培训内容掌握程度的检测、教师培训收获和培训满意度等作为评价和改进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真正重视培训的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同时,要建立诸如参培教师汇报、交流制度或再培训等成果推广运用机制,让参培教师作为汇报交流者、培训者参加培训,承担起再培训学校其他教师的任务。这种任务驱动性质的参培不仅可以提升参培教师在培训中的参与度,促使教师全程参与、全身心参与,确保培训过程性中的实质性参与和最后的培训效果,还有利于实现再次培训,扩大培训的对象范围和培训效益。

总之,中小学教师培训应秉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进为本的价值取向,做到“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培训需求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内容的精选与培训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重视培训过程与重视培训结果相结合,关注培训的实效性、实用性。只有这样,中小学教师培训才能真正达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沧州市中小学独生子女教师师德状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