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多地的高校对满族语言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越来越重视,学生通过在学校建立满语文社团的方式助力于当今满语文的传承和保护,对满语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吉林省高校的满语社团为调查对象,了解学生满语社团满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其现存问题及发展困境,为满语社团更好地对满语文进行传承给予建议性的指导。
【关键词】吉林省;满语文;学生社团;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H221 【文献标识码】A
一、满语社团发展现状
(一)满语社团的数量与规模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吉林省满语文学生社团数量己初具规模。从2010年起共成立过各类满语文学生社团类组织4个,主要分布在长春和通化两个地区。
乌勒登满语社团是以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文化研究院为主体,以通化市满文书法传习所为衬托,联合本校历史与地理学院,成立于 2018年5月4日。目前成员人数在150人左右。
2010年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邢洋在学校建立了满族学生联谊会,是吉林省首个满族在校大学生组织。联谊会成员一百余人,致力于传播满族文化,努力带动满族学生学习满语, 这个社团曾于2010年承办过长春地区的庆祝颁金节活动。其部分成员还作为学校代表参与过在吉林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当时的指导教师是单景州和金标。社团一直延续到2012年邢洋毕业。
吉林艺术学院“漫说满语”传习社成立于2018年3月1日,“漫说满语”传习社打出的口号是“全国首个以“世界‘濒危满语抢救与推广”为工作重心的拯救中华民族传统濒危文化工作团队。以“尊师、重责、创新、融合” 为工作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满语学习沙龙等活动推广满语。
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与单景州律师联合办的社会义务满语班。满语教师是金标等,教学地点最开始在单景州律师家中,后来在长春理工大学,满语班产生的费用都是单景州律师自己出,受益人数较多。满语班大概坚持了3-4年左右。
(二)社团满语文社团教育教学情况
乌勒登满语社团下设满语传习班,每周都有满文字母课程,每次满语课约有 70左右人参加培训,课程主要以满文字母的学习为主,期末进行满语学习成果检验,是目前吉林省满语文教学状况较好的一个社团。
满族学生联谊会开设有一届满语班,由社长邢洋讲授满语,系统的对满语语法和满文字母进行讲解,参加满语学习的人数大概10人。
“漫说满语”传习社不定期的举办满语沙龙,主要以学习简单的日常对话为主。而且还研发设计了民族元素特色文旅衍生品《满语十二生肖》明信片,大幅度提高了满语的趣味性与受众的参与度,促进了民众对于满语文的了解。
社会义务满语班每次大概有30多人,周六和周日全天上课,通过周末集中上课的方式,对学员进行系统的满语文教学。
(三)满语社团的日常管理和组织设置
调查显示,建立的满语社团越来越注重管理制度的建设,但效果并不理想,缺乏管理经验和方法,并且也没有合理的设置组织结构。社团全靠第一任社长来维持日常工作,当第一任负责人卸任以后,社团进一步发展也就受到了阻碍,严重的话面临解散。
(四)满语社团的资源保障
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高校能够为社团活动提供一定的资源保障。满语社团获得资源支持的途径主要是学校。 一方面,学校注重对社团活动的指导,在针对社团现状的调查问卷中,就“本校满语社团指导教师情况”的调查结果看,大多数都有本校的老师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说明大部分社团都有明确的指导力量来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
在活动经费上,满族学生联谊会和社会义务满语班在资金上主要是负责人自费来维持社团基本运作,这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各满语社团最初的形式,现在也有很多社团开始面向社会寻求赞助,通过与社会机构合作举办活动,达到一定参与人数以后,获得一定的赞助资金,将资金用到以后的活动中去。例如,乌勒登满语社团。
(五)成员参加满语社团的原因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虽然各社团成员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民族,但他们加入社团的理由有非常大的共性。他们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满语的好奇,也有对满族语言与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部分成员还因有专业的需要加入满语社团学习。
二、满语社团发展中遭遇的瓶颈
(一)高水平满语授课教师匮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社团的满语文教学中很少有满语母语者和受过满语专业训练的学者来担任讲师,大多数情况都是满语社团的建立者拥有一定能力的满语水平,社团建立者既是社团的管理者也是满语教师,通过组织满语课对全体成员进行满语教学,从坚持学完的学生中择优选拔,选拔出下届为社团讲授满语的人,这样保证满语社团的延续,如果没有人来接替满语教师,那么满语社团也就名存实亡了。因此高水平的滿语教师是满语社团持续发展的关键。
社团负责人对社团进行管理,在满语社团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当以社长为主的管理者发生更替时,社团的发展情况可能因社长的管理能力、满语文专业能力以及热心程度而发生很大的波动。”各社团的发展经验证明,缺少对下届负责人的培养,很多社团在第一任负责人卸任以后,下一任社团负责人一方面满语水平低下,无法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缺乏社团管理能力,在一段时间以后社团即面临解散局面。
(二)内部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缺乏长远发展规划
满语社团的成立大部分源于本校满族学生的民族热情,其实践经验不足,工作思路含糊。这也就造成社团在建立之初并未对社团未来发展进行规划,也没有制定相对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社员无明确分工,开展活动十分费力,且活动层次、质量都不高。
(三)社团物质条件较差
上文对社团的资金来源的调查已经做了详述,满语社团普遍存在着财务不足的情况,社团自筹资金的能力和渠道有限,使社团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
(四)社团学生缺乏自主性
自主性是行为主体按自己意愿行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进而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各高校的满语社团,虽然绝大部分成员招募都是由社团成员自己完成、对社团的管理也大多由学生们来负责,但是由于成员自身对满族历史、满族语言、满族传统习惯等民族知识不了解,且学习起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的自主性和能力还不够凸显。
(五)社团成员对于满语学习的恒心不足,多数人半途而废
高校社团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满语课,其都是以满语文教学为核心内容,虽然各社团的都在寻求好的方法进行教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课堂满语学习起来很枯燥。因此,很多学生在参加了几次满语课以后就放弃了,不能坚持下来。
三、改善吉林省高校满语社团发展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对外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目前全国范围内各类满语文学生社团类组织蓬勃发展,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许多资源共享,其中也包括专业满语教师资源。有些社团发展起步比较早,发展较好,如沈阳师范大学巴克什满语协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穆克登满语协会等。地理位置上,吉林省南邻辽宁北与黑龙江相连,使得吉林省的满语社团要与这些社团加强交流与联系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各类满语社团在交流合作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创新管理体制,健全组织结构
加强社团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社团的组织结构,来保障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以通化师范学院乌勒登满语社团为例,该社团设社长一名,副社长两名,下设学习部、文宣部、财务部、组织部、策划部、网络信息部、秘書部等部门,各部门设部长、副部长。在社团负责人上,为了防止下一届负责人因个人因素导致社团发展出现问题。因此,满语社团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好管理制度,让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发挥各个成员的不同优势,而不是让负责人独撑局面。
(三)“开源节流”解决经费缺乏问题
社团经费主要来源是自筹,面向社会拉赞助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这就需要树立好社团品牌,通过宣传扩大社团的社会影响力,使得社团在扩大满语文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能得到社会资金支持,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但资金终究是有限的,这就需要社团高效、规范运转这些资金,提高经费利用效率。
(四)树立责任意识,助力社团长足发展
满语作为满族的民族语言,是一笔重要文化财富。保护和传承满语对于维护语言文化多样性,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满语社团的建立不仅是因为学习满语的兴趣而建立起来的,也是希望通过满语社团来促进满语文的新发展。因此,要不断提高全体成员传承和保护满语的责任意识,从而助力满语社团长足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满语文的保护和传承不仅要依靠学历教育,也要同时依靠高校各类满语文学生社团类组织,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满语文的发展。各高校满语社团的活动切合实际,经得过时间的检验并非空想主义,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满语社团作为非学历教育不但是满语文保护运动的诱因,而且也能为满语研究提供人才,树立起对满族语言文化的认同感,对满语的保护、传承、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各高校满语社团的发展仍然有不足之处,但我由衷的希望满语社团能够重视自己的特殊作用,认真考虑自身问题并积极改进。
参考文献:
[1]唐硕.《大中院校学生满语社团的发展及对满语保护的功能》未发表.
[2]张力文.《高中学生社团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15).
作者简介:付韫阁(1997-),男,满族,吉林舒兰人,通化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