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新生“通元针法”在贝尔面瘫分期治疗中的应用

2020-03-02 13:02陈加妹郭彤庄子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通督气海关元

陈加妹, 郭彤, 庄子齐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

赖新生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先后师承当代岭南针灸大家司徒铃教授和靳瑞教授。赖新生教授临证40 余年,在继承与发扬古代及现代大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提炼出一套以“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为法的针灸治疗理论,即“通元针法”。该针法以调节人体元气及脏腑神气为治疗核心,以任督二脉为调节全身阴阳的关键环节,临床运用时根据不同疾病或症状,“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二法可单用,也可合用,或结合辨证与辨病,或针药结合。其临床具有简便易行、应用灵活、适应证广且疗效显著等特点。笔者有幸跟随赖新生教授学习,受益匪浅,并对赖新生教授运用通元针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之经验,感悟良多,现将赖新生教授“通元针法”在贝尔面瘫分期治疗中的独到见解和经验试析如下。

贝尔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面肌瘫痪疾病,系面神经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发病迅速,多在睡眠后出现,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口角歪向健侧等症状[1],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会影响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西医上根据其发病时间可分为4 期:急性期:发病1 ~7 d;静止期:发病8 ~15 d;恢复期:发病15 d以上;恢复后期: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目前,临床上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上主要采用急性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或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可配合神经营养剂治疗[2]。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本病为最适宜针灸治疗的疾病之一,临床疗效良好。赖新生教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起病时间及面神经恢复的情况,临床运用通元针法时,常将贝尔面瘫的治疗分为3 期,具体分期如下:面瘫症状出现的第1~14 天为面瘫早期,第8~28 天为面瘫的恢复期,第28 天之后为面瘫晚期。

“通元针法”乃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二分法的简称,其将任督、阴阳与元气三者相结合,突出督脉贯脑可通调元神、任脉连肾为精气所归的经络效应,重视以补为用,扶正以祛邪之法,倡导从阳气引领阴气以达到阴阳二气的平衡。其以调节人体元气及脏腑神气为治疗核心,以任督二脉为调节全身阴阳的关键环节。该法以水沟、印堂、百会、大椎等督脉经穴及心俞、膈俞(四花)为主作为通督养神要穴,辅以五脏背俞穴养脏腑神气及通督醒窍。腹部腧穴则视天枢穴为引导上下阴阳之气的枢纽,配合气海、关元、归来等任脉及腹部募穴,以达疏调气机、引气归元之功,从而通督养神以安脏腑,引气归元以调气机、固本原,通元以达阴平阳秘[3]。

1 中医对贝尔面瘫的认识

贝尔面瘫,属中医面瘫范畴,又称“口眼歪斜”“吊线风”“口僻”“斜”,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本病多因正虚邪干,致面部气血阻滞,筋肉失于约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气血亏虚,外感之邪则易侵袭人体而发病。外邪多以风、寒之邪为主,风为百病之长,寒性收引凝滞,感受风寒之邪,致面部经脉及经筋拘急收引,而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于温煦或濡养而发病。依据经络及经筋的循行理论,经筋为贝尔面瘫的病位,与手足阳明及足太阳经筋关系最为密切。

2 通元针法的应用

赖新生教授所创“通元针法”注重扶元固本,其感悟来源于《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虽由邪气引起,但正气的防御功能下降则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内因。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元气逐渐耗散,元气亏虚使阴阳平衡失调而致病。因而独创以补为主的“通元针法”,温补督阳,滋养阴精,扶正以祛邪。本病的发生亦如是,疾病早期因人体正气不足,太阳、阳明经脉气不充,受外邪侵袭,故出现口眼歪斜之症。赖新生教授在治疗时将辨证取经,循经取穴运用在本病的全过程。根据经络辨证,本病当取手足阳明及足太阳经为主,病位在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是诸阳经循行、汇聚、交接之处,而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赖新生教授除辨证循经取穴外,常将通督作为面瘫早期治疗的核心,以达通督解表之功,辅以培元,此时通督穴位常取百会、大椎、印堂、水沟。面瘫恢复期为正邪交争之际,处于疾病转归的关键时刻,邪气渐行入里,阳病及阴,太阴脾经脉气亏损,此时虽邪胜而正不衰,但机体欲凭借自身元气抗邪外出之力尚不足,故此期治疗重点在于激发脏腑原气以充养经脉,赖新生教授常以五脏背俞穴通督合任脉及腹部募穴引气归元,取脾俞、胃俞、肝俞、膈腧、中脘、气海、关元、天枢穴为主。面瘫晚期,患者除正气亏虚,常因面容变化日久,伴有情志变化,故治当以通元调神畅情志为主,通督调神取腰阳关、至阳、百会、命门、心俞、膈俞、肝俞,引气归元,取气海、关元、归来。任督合用,阴阳和合,使气归其元,神归其位,阴平阳秘。此外,赖新生教授在本病的治疗中,注重针刺手法的使用,常采用巨刺、齐刺、透刺等多种不同手法,交叉补泻,且不用电针。

2.1 早期通督解表,辅以培元。

处方:百会、大椎、印堂、水沟、承浆、气海、关元、攒竹(患侧)、迎香(患侧)、下关(患侧)、地仓(患侧)、风池(双)、翳风(患侧)、牵正(患侧)、合谷(健侧)、太冲(双侧)。

面瘫的早期,为开始发病后的第1 ~14天,在此期间的前1 ~7 d 内患者开始出现症状,并且有可能逐渐加重,之后症状趋向稳定。《扁鹊心书》云“贼风入耳,口眼歪斜”,患者在发病前多外感风、寒邪,加之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而使外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4],出现歪斜。《灵枢·经筋》[5]道:“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此时,邪气初犯太阳、阳明经,病位表浅,机体正气不足尚微,阳经脉气受损为主要矛盾。而“头为诸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与诸阳经交会于头部,总督诸阳,调动经气充养阳经,改善阳明及太阳经经气,以助祛邪,为治疗之根本所在,故治疗以通督解表为核心,取百会、大椎、印堂、水沟。百会穴位于巅顶,可调节脑功能,针刺可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阳气汇聚之处,穴内阳气充足,针刺大椎穴可激发阳气而解表;印堂位于眉心,可明目通鼻,疏风清热,宁心安神;水沟穴位于鼻唇沟内,可醒神开窍。配合合谷穴,改善口角歪斜症状;合承浆穴则交通任督,调和阴阳;同时辅以气海、关元培扶元气。而根据经络辨证,取阳明经、太阳经,以充分发挥经络的治疗效应。《景岳全书》指出“凡非风口眼㖞斜,有寒热之辨……”等[6],太阳经主开,主一身之表,承接化解寒邪,阳明经主阖,外邪先侵入太阳经,继则导致阳明经的郁热于内,故选用攒竹、迎香、下关、地仓等太阳及阳明经穴位。一方面,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以直接改善面部症状;另一方面,发挥经络主治功能以解表散寒或祛风清热。同时赖新生教授注重交叉补泻,因手阳明经在面部鼻唇沟处交叉,“左之右,右之左”,他认为双侧合谷同刺可能会导致作用相消,故仅针刺健侧合谷穴[7]。此外,面瘫患者多有外感病史,故选用风池、翳风穴,祛风散寒、温通经络,结合经外奇穴牵正穴以强化针刺疗效。取太冲穴,因其为足厥阴经的原穴,厥阴经主阴血,可调节全身气血疏布,从而调理经络气血。于刺法方面,赖新生教授熟谙《内经》之道,“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认为凡针刺当以得气为要,针之深浅应视病位而定。面瘫早期从经筋病变来看,病位在浅层,故赖新生教授常取面部穴位浅刺,且手法轻巧,合谷穴、风池穴、翳风穴则用泻法以驱外邪,任督二脉穴位采用捻转补法,以激发阳气,祛邪通络,使面部经络脉气通畅,气血运行畅达而有助于面部症状的恢复。

2.2 恢复期重在俞募,合和阴阳

取穴:脾俞、胃俞、膈腧、肝俞、天枢、气海、关元、归来、百会、印堂、水沟、承浆、攒竹(患侧)、下关(患侧)、迎香(患侧)、地仓透颊车(患侧)、太冲、足三里。

在恢复期,即面瘫发生的第14 ~28 天,患者症状逐渐恢复。赖新生教授认为此时表邪入里,处于正邪相搏阶段,邪胜则病不愈,正胜则安,若此时机体正气相对不足而未能及时祛邪,则将延误口眼歪斜等症状的恢复。故此期治疗除选取面部相关穴位治疗外,重点在于激发脏腑元气以充养经脉,推崇选取五脏背俞穴通督配合任脉穴及腹部募穴引气归元。穴取脾俞、肝俞、膈腧、胃俞、气海、关元、天枢穴、归来为主,以达“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之效,合和阴阳,使脏腑功能与阴阳之气相互协调平衡。任督为阴阳总纲,督脉络脑,为阳脉之海,行于背部而总督诸阳,与膀胱经于巅顶百会穴相交,而背俞穴位于膀胱经第一侧线上,是脏腑原气转输聚会于背腰部的腧穴,为脏腑气机生源之地,其内应脏腑可养脏腑神气、通督扶阳,又可入脑以醒窍养元神,其经气充盛则可泻实祛邪。故赖新生教授常取膀胱经第一侧线之背俞穴以通督脉,养元神。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主肌肉,二者合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协同将精微输送至全身,濡养经络、脏腑,故取脾俞、胃俞,充养经脉。《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血可化神、养神,肝藏血,膈俞为“血会”,为血气汇聚之处,可行气活血,以利于血脉之输导、条达,使脉气得以濡养面部经筋,面部肌肉更好地恢复功能。此外,人体之气由精微化生,源于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难经》称之为“元气”,并由后天水谷精微充养。元者,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为人之生命,为十二经之根本,籍借三焦历五脏六腑[8]。气根于肾,元气藏于丹田,故通过“引气归元”以固本培元,穴取腹部募穴及任脉穴,以天枢为人体上下阴阳之机,调节阴阳气机之枢纽。任脉行于腹而总督诸阴,取少腹部关元、气海、归来等任脉穴位,益精培元,元气充实则经脉气血充胜,祛邪有力,配以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增强补中扶正之效。诸穴合用以俞募通任督,脏腑腹背,气相交会,阴阳合和,调根治本,以达鼓舞阳气温固肌表之功。

2.3 晚期通元调神以畅情志

处方:百会、前顶、神庭、印堂,腰阳关、至阳、命门、心俞、膈俞、肝俞、气海、关元、归来、神门、四关穴。再根据患者面肌恢复情况选取局部穴位透刺、齐刺手法。

晚期即为病程超过1个月者,此期患者多为早期失治、误治,或邪气过剩,正气太虚所致。赖新生教授认为此期患者在病机上多为正虚邪恋,更应重视患者情志的改变。正气亏虚,经脉不充,而面部肌肉得不到气血濡养,局部代谢功能恢复差,故治疗上应以补为用,温补阳气,濡养阴精,扶正祛邪。按照阴精藏于少腹丹田、真阳藏于肾间命门理论[9],赖新生教授取气海、关元、归来等少腹部穴位滋养肾中阴精,温煦肾中相火则取督脉腰阳关、至阳和命门等穴,通元而补,正气恢复,人体生理机能正常,自然邪祛而病愈。此外,在面瘫晚期阶段,患者常因面容改变日久不复、治疗无效而产生自卑、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10]。然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又会对面瘫患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疾病康复的进程,甚至加重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和日常生活质量,甚至会使其产生心理障碍[11]。故在治疗上应重视调畅情志,其善用通督之法调神,以达舒畅情志之效。赖新生教授认为针灸之要在于调神,因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其作用包括了对人体情感、意识及思维等精神活动的调控,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亦突出了调神是针灸防治疾病之关键。根据脑为元神之府、髓之海、诸阳之会等理论,脑与经穴治疗效应密切相关,赖新生教授认为通元针法必以开脑窍以达醒神、调神、治神之功,神得醒、神得安、神得定方能除百病。而结合督脉入属于脑、膀胱经从巅入络脑、五脏背俞穴藏五神脏理论,将针刺督脉于脑部的腧穴及五脏背俞穴作为通元针法通督调神之特色。处方中常取百会、前顶、神庭、印堂、心俞、膈俞、肝俞,配合神门穴。以百会、前顶、神庭、印堂诸穴醒脑调神。心俞、膈俞则作为通督调神之要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藏神,故取心俞、神门、内关养心调神,结合膈俞理气宽胸。肝主疏泄,与情志相关,故配肝俞以疏肝解郁。此外,赖新生教授提出调神之机在于通元,“气为神之母”,神需精气的滋养才能发挥其主宰生命的作用,故在通督调神的同时,取气海、关元、归来诸穴引气归元,通元调气、通元益精,精气足则神昌明,神昌明则病邪去。并以四关穴调气血,通经络,加强调神、治神、安神之效。而此期赖新生教授在面部穴位的针刺手法亦有所不同,多采用局部透刺、齐刺手法。赖新生教授认为面部是手足阳经筋布散结聚之处,经筋循行浅表,采用透刺效果更佳,可迅速疏通经络或腧穴之间的经气,且透刺有一针两穴的效果,对穴位刺激量明显增加,扩大针感范围,更广泛地刺激面神经及其分支。而透刺穴位选择则根据患者面肌恢复情况决定:额纹恢复欠佳者,取阳白透鱼腰;额纹消失者,可同时采用齐刺手法,于阳白左右旁开1寸处各加一针,以增强所刺穴位的刺激量,扩大针感范围,有助于针感的扩散,激发经气传导,直达病所[12];眼睑恢复缓慢者,取攒竹透精明、丝竹空透太阳;皱眉不能者,取攒竹透鱼腰;鼻唇沟恢复缓慢者者,取迎香透鼻通;口角下垂者,取地仓透颊车;听力下降者,取下关透听宫,以加强面部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

3 病案举例

张某某,男性,51 岁。因“发现右侧口眼歪斜10 d”于2019 年8 月29 日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患者于2019 年8 月18 日因劳累后出现右侧前额部疼痛,未予重视。2019 年8 月20 日晨起刷牙时发现右侧口角无力,漱口时漏水,后出现右眼闭合不全、干涩疼痛,右侧皱眉不能。于2019 年8 月29 日前来就诊,症见患者右眼闭合不全,右侧皱眉不能,右侧额纹及鼻唇沟变浅,右侧口角示齿不能,闭口鼓腮漏气,口角向左侧歪斜,诉进食时右侧藏饭,伸舌居中。无头痛头晕,无流泪,无耳后疼痛,无耳鸣,无味觉改变等,纳眠可,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苔白腻,脉滑。西医诊断:贝尔面瘫。中医诊断:面瘫。赖新生教授辨证属风痰阻络。患者此时处面瘫早期,治以通督解表,祛风化痰。针灸处方:百会、大椎、印堂、水沟、承浆、气海、关元、攒竹(右侧)、迎香(右侧)、下关(右侧)、地仓(右侧)、风池(双)、翳风(右侧)、牵正(右侧)、合谷(左侧)、丰隆(双侧)、曲池(双侧)等。面部穴位浅刺,手法轻巧,任督二脉穴位行捻转补法,风池、合谷、丰隆、曲池行泻法,不加电针,以上穴位隔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约30 min。治疗3次后患者眼裂闭合完全,无眼痛,右侧可见皱眉及示齿动作。舌红,苔薄白,脉沉。四诊时针刺处方改予:脾俞、膈俞、肝俞、天枢、气海、关元、百会、攒竹(患侧)、下关(患侧)、迎香(患侧)、地仓透颊车(患侧)、太冲、足三里、丰隆。背俞穴、腹部穴位及足三里行捻转补法,面部穴位平补平泻,丰隆行泻法。隔天针刺1 次,不加电针,留针30 min。1 周后患者右侧眼睑闭合有力,右侧皱眉可,示齿时仅有口角轻度歪斜,平静时口角歪斜情况已不明显,右侧额纹及鼻唇沟较前改善,进食无藏饭,无再复诊。

按:本例患者右侧面瘫,考虑身体脾虚痰胜,外受风邪,致面部气血阻滞,筋肉失于约束。赖新生教授运用通元针法,结合患者所处疾病的不同时期,在辨证选穴基础上,早期治疗中突出对百会、大椎、印堂、水沟等穴的应用,意在通督补阳以解表,直接调节诸阳经功能,改善阳明及太阳经经气,以助于祛邪。诊患者舌脉,见痰湿较前改善,但脉沉。此时疾病过渡至恢复期,正邪交争剧烈,脏腑功能衰减,故赖新生教授在此时调整选穴,以脾俞、膈俞、肝俞、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为主,取五脏背俞穴以通督配合任脉穴及腹部募穴引气归元,合和阴阳,使脏腑功能与阴阳之气相互协调平衡,调根治本,使脉气得以濡养面部经筋而使面部肌肉更好地恢复功能。赖新生教授将通元针法与面瘫分期巧妙结合,随机应变,不拘一格,在各期中所选腧穴各有侧重,临床疗效显著,可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通督气海关元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通督启神”法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内Ang-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自我按摩治疗前列腺病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