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应用
——以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为例

2020-03-02 13:04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30期
关键词:馆内中国人民大学盘点

朱 宁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江苏苏州215123)

0 引言

RFID技术[1]全称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其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RFID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万物联入互联网,实现万物信息互联互通。

RFID技术由雷达技术衍生出来,已广泛应用于物流、交通、身份识别、防伪、资产管理、食品、信息统计、查阅应用、安全控制等领域,目前已被应用于图书馆领域。RFID技术的射频信号可自动识别和读取一定范围内的数据,实现无人干预自动识别,可被用于智慧图书馆[2]的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位于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是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的分馆。2009年9月开馆以来,该馆紧跟趋势,积极引进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用于图书馆日常管理,目前该馆使用的RFID设备均为美国3M公司的产品。这些RFID设备为将该馆建设成智慧图书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这些RFID设备已成为该馆开展日常业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RFID的使用不仅为读者使用该馆带来了便利,有利于读者在该馆的用户体验,同时也极大提高了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 智慧图书馆的功能

RFID技术应用于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主要满足了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的以下需求:图书的编目处理、读者的无人借还、馆内对馆藏文献的年度盘点统计、馆藏文献的安全防盗[3]。

1.1 编目处理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主要是馆藏图书、博士生主文献、装订好的往年中外文期刊,在文献的封底内页都会贴上一个RFID标签,标签上记录该文献的条形码信息。每个文献的条形码信息是唯一的,在馆内的图书管理系统与每个文献的基本信息,如索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相对应。这样,通过每个文献的条形码信息,RFID标签与每个文献的编目信息关联起来,在日常的读者无人借还和馆内对馆藏图书的年度盘点统计中,图书管理系统通过每个文献的RFID标签就能定位每个文献并进行处理。这个环节的具体工作流程是:对要处理的文献先在封底内页贴上没有数据的RFID标签并放在RFID阅读器上,再通过应用软件和条形码扫描器将已经贴在文献内的条形码信息写入空白RFID标签中,最后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用RFID阅读器读取每个文献的标签,查看系统能否正常返回每个文献的索书号信息。

1.2 无人借还

无人借还是指读者使用馆内的自助借还书终端,在不需要馆内工作人员的参与下,自行借出和归还图书。在智慧图书馆中,读者只要在自助借还书终端上根据提示点击相关选项就可以借还图书,不用到工作台办理,节省了读者排队时间,也减轻了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这个环节的具体流程是:若读者要借书,在自助借还书终端前刷校园卡或扫描微信校园卡二维码再输入密码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通过后将要借的图书放置在自助终端内置的RFID阅读器上,在自助终端界面上确认图书信息后即可完成借书;若读者要还书,直接将待还图书放置在RFID阅读器上,在自助终端界面上确认图书信息后即可完成还书。

另外,为了防止自助借还书终端出现故障导致读者无法正常借还书,在馆内工作台工作人员也可以手动为读者借还书。手动借还书同样使用RFID阅读器对图书标签进行操作,这保证了无人借还和人工手动借还对每本书RFID标签操作的一致性,确保了图书流通工作的正常进行。

1.3 盘点统计

对馆藏文献的盘点统计指工作人员利用便携式或推车式设备对馆内书架和书库中的文献清点,检查是否有文献丢失。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的盘点统计设备目前只是便携式设备。对馆藏图书盘点统计的目的是为了查找遗失的文献,确保馆藏文献的完整性,这是图书馆日常工作之一,是图书馆正常开展业务工作的前提。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目前馆藏文献总量15万余册,主要为图书文献,若用传统方法对如此多的文献进行逐个盘点统计,势必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而且馆藏文献还在逐年增加。利用便携式RFID设备,可实现对贴有RFID标签的文献进行批量识别,大大提高盘点统计工作的效率。

这项工作的具体流程是:先用便携式RFID阅读器批量识别贴有RFID标签的文献并将识别到的文献条形码信息存储在存储卡中,再将存储卡中的条形码信息通过应用软件导出,导出后再将条形码信息导入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比对,统计生成未找到馆藏文献的清单,以供工作人员查找遗失的文献。这个流程可反复进行,直到最终确认遗失的馆藏文献。

1.4 安全防盗

防盗也是RFID技术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之一,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馆藏文献资源的完整性,防止读者未借出文献就将其带出馆,造成馆藏文献的流失。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藏有大量英文和法文原版书籍,价格相对较高,若流失将是不小的损失,利用RFID技术对大量文献进行管理,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智能防盗的工作原理是读者通过使用自助终端进行无人借还或请工作台工作人员手动借还后,RFID阅读器将改变文献的RFID标签借还状态的数据,若RFID标签是借出状态,该文献经过出口的RFID防盗门时将允许通过;若RFID标签是归还状态,即文献未被借出时,该文献经过出口的RFID防盗门时防盗门将会检测到并自动报警让工作人员知晓,从而保证馆内文献资源的安全。

2 智慧图书馆的效果

RFID技术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的实际应用对多方主体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包括了馆内工作人员、读者,以及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到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已配有RFID设备共5台,共计使用RFID标签10余万个,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同时也节省了图书馆的人力成本,减轻了馆内工作人员重复机械劳动的工作量,对该馆智慧图书馆建设发挥了有益作用。

2.1 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RFID技术应用于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主要在读者的无人借还和馆内对馆藏文献的年度盘点统计上,极大降低了工作人员强度。一方面,借还书业务是每个图书馆最基本的日常业务之一,传统的借还书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手动逐个处理,在高峰时段,仅借还书这项工作就会给工作人员造成巨大负担。在引入基于RFID技术的自助借还书设备后,只需简单的提示,读者即可自行在终端设备上操作,将工作人员从简单重复的借还书操作中解放出来,可以处理其他图书馆业务工作。另一方面,馆内对馆藏文献的盘点统计虽然是每年进行一次,但由于馆藏量巨大,若对其进行人工逐个清点,将严重占用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使用便携式RFID设备盘点馆藏文献后,设备可一次批量扫描多本文献的标签信息,极大提高了盘点工作的效率,同样将工作人员从简单繁杂的盘点工作中解放出来。

2.2 便于读者借还书

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极大方便了读者日常的借还书行为。一方面,虽然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目前只有1台自助借还书终端,但读者使用自助终端设备进行借还书,避免了高峰时间借还书排队和等待时间长的问题,若想使用自助终端的读者较多,工作台的工作人员也可手动为读者借还书进行人员分流,减轻自助终端的压力。另一方面,RFID技术运用到借还书业务中,降低了读者借还书时间,给读者更好的用户体验,使读者更愿意借还更多的书,有利于读者自助借还和持续阅读习惯的培养,对读者文化素质的提升非常有益。

2.3 有利于图书馆整体发展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设备对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的整体发展也意义重大。首先,RFID设备通过减轻工作人员手工劳动工作量节省了该馆运营的人力成本。其次,通过RFID设备节省的人力可以用于开展图书馆其他方面的业务工作,如提高馆藏纸本文献和电子资源的采编质量,进一步提升智慧图书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RFID设备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读者在图书馆内的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使读者更愿意来图书馆和使用图书馆的服务,这对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辅助机构的作用是大有裨益的。

3 RFID技术的不足

RFID技术应用于智慧图书馆,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读者的水平,但是也存在两点不足。

3.1 成本

RFID读写设备和标签的成本较高,特别是国外的设备,如果要在智慧图书馆中广泛使用RFID技术,要平衡好实际使用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3.2 标签读取

在RFID技术应用于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在读取RFID标签的实际操作中主要遇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3.2.1 盘点时读取标签的问题

在批量盘点馆内带RFID标签的文献时,由于金属书架的干扰,RFID阅读器读取标签的数量会受到影响,在盘点时要手动排除金属的干扰。

3.2.2 防盗门读取标签的问题

RFID防盗门在读取标签的时候存在盲区,可能会造成个别未借出的馆藏文献遗失。

4 结语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图书馆运用RFID技术,进行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解决了图书馆部分日常业务需求,包括图书的编目处理、读者的无人借还、馆内对馆藏文献的年度盘点统计、馆藏文献的安全防盗等工作,提高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方便了读者并有利于图书馆整体发展。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均开始广泛引进RFID技术。在RFID技术运用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到读者和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做到以人为本。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作为物联网技术核心技术之一的RFID技术,必将成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技术之一,以RFID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图书馆也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进步。智慧图书馆应当符合读者需要和时代要求,充分结合线上线下,建立以实体图书馆为基础的智能化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智能化服务。

猜你喜欢
馆内中国人民大学盘点
印象·福州新馆
小剪纸 大收获
睁眼瞎盘点
睁眼瞎盘点
盘点各国网红猫
Rethinking Eugene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
逛图书馆
A Proposed Quantitative ESG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Companies
——Tak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as an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