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决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转型发展探论

2020-03-02 12:46杨永芳陈通明徐东海
贵州民族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攻坚疫情

杨永芳 陈通明 徐东海

(宁夏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2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在新时期推动农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步骤和举措,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于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能脱离农村面临的形势和环境,亦即乡村振兴是在解决温饱问题基础上新的农村发展思路和举措。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贫困问题难以避免,特别是西部地区尤为突出。西部地区因脱贫任务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基础和关键。显然,如果不能实现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乡村振兴也缺乏必要的基础和前提。反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促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带领脱贫后的农民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后脱贫时代农村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1]。截至2019 年年底,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少到1.8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47%,1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9个贫困县中8个脱贫摘帽,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550元增长到2019年的10415元,年均增长11%。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形成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异地移民搬迁等一些典型经验做法。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1]。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的贫困问题正呈现出多维贫困、动态贫困和相对贫困等新特征,特别是当前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农村贫困劳动力务工受阻,收入锐减,极易返贫,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依然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面对新情况、新困难、新挑战,必须深入分析新形势下脱贫攻坚面临的难点,全面排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工作方法和政策措施上创新,在原有的扶贫治理格局和扶贫机制上改进优化,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定信心,有效应对,才能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一、宁夏脱贫攻坚面临的难点和困难

当前,对于尚未完全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宁夏中南部地区来说,准确判断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显得尤为重要。

(一) 疫情防控严重影响脱贫攻坚的进程

从目前形势来看,虽然疫情对宁夏经济社会的影响是短暂可控的,但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不可忽视。

1. 对贫困群众就业务工影响较大。

劳务收入一直是宁夏贫困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占比在40%左右。2019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为79.4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区内外务工达21.88万人,务工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占5%,3-6个月的占42%,6个月以上的占53%。疫情对宁夏贫困群众就业务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外出务工难度增大。今年疫情较重地区的企业目前正在全面复工阶段,福建、广东、浙江等为宁夏自治区外转移就业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受疫情影响,贫困群众外出转移就业主动性有所减弱。虽然有些县(区) 采取点对点的方式输送了一部分务工人员,但大部分自发外出务工人员还没有出去。如原州区和往年同期相比,外出劳动力不到20%,约5000余人尚未外出;隆德县共有2780名贫困劳动力在县外固定务工,因2月份不能外出务工预计每人减少收入3000元以上。二是本地就业岗位减少影响务工。目前全区各地企业开工不足,疫情对餐饮等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制造业等劳动力转移就业产生较大影响。西吉县除养殖型企业、艾草加工、地膜生产企业正常运营外,其他部分企业、车间仍处于停工状态。三是近期返乡务工人员增多。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一些未能如期返乡的务工人员近期逐渐返乡,但返乡后立即被集中或居家隔离,不能及时返岗务工。截至目前,海原县区外返乡务工人数6621 人,西吉县返乡人数约4000人。四是劳务移民务工受影响。易地搬迁安置的劳务移民短时间内因疫情影响无工可做,收入较往年同期有所减少。如大武口区新民社区“十二五”劳务移民目前就业人数480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720人。同心县县内移民1372户6472人集中安置在县城周边,因疫情影响,这些移民主要在县城从事的餐饮业、服务业、自主经营商户、工业园区、商贸流通业等行业短时间内无工可做,收入明显减少。五是对扶贫车间复产复工影响较大。同心县扶贫产业园内企业除生产食品和医疗防护企业外,其他企业全部停产歇业,涉及1500余人。移民安置区扶贫车间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前期禁止人员聚集和订单减少等原因,已建扶贫车间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兴庆区3个扶贫车间均未复工,今年1-2月劳务移民扶贫车间务工收入共减少7万元左右。

2. 对贫困户产业增收有一定影响

主要受影响的是养殖业和种植业。在养殖业方面,受疫情影响,宁夏全区停止活畜禽交易、屠宰销售,流通环节不通畅,造成牛羊肉等农产品滞销。受交通管制的影响,饲料运输不畅,原料紧缺导致价格上涨,部分养殖户饲草料出现供应不足。群众不能及时出售补栏扩繁,影响产业后续发展。隆德县计划补栏1529头基础母牛的工作滞后,泾源县大部分养殖场购买架子牛的工作不能开展,采购1000头安格斯牛的计划被打乱,原计划节后采购或配送的冻精跨省运输均停滞,年前订单无法完成。在种植业方面,主要是一些特色农产品销售造成一定影响,一些设施大棚的蔬菜瓜果滞销,群众收入受到影响;一些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基地用工劳动力不够,产能减少;一些群众养殖的牛羊该出栏却不能出栏,饲养成本加大,影响养殖积极性。

3. 扶贫政策项目难以落地

年初制定的各项扶贫政策,受疫情影响,原计划今年实施4万人次的精准扶贫贫困劳动力培训工作计划,春节前仅组织了很少一部分,大部分计划春节过后组织,目前全部暂停,无法完成培训计划;部分贫困户在疫情期间产业、就业收益减少,出现还款困难。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到期贷款有35.9亿元,1月份新增逾期贷款652万元,预计2月份还会增加。一些扶贫项目原计划3月份开工,受疫情影响,有些地区相互隔离、一些中介机构不能正常上班等因素,造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缓慢,影响项目开工。如固原市等市、县(区) 资源交易中心暂停交易,影响新建项目招投标。另外,扶贫车间项目审批、开工建设、外出招商等难度加大,移民安置区部分新建扶贫车间项目不能如期开工建设。

(二) 部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足

随着国家扶贫开发力度加强,部分贫困户“精神贫困”“思想贫困”问题日渐突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成为当务之急。

1. 贫困户参与脱贫致富的热情低

在当前的产业扶贫、结对帮扶等工作领域,输血式扶贫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贫困群众的依赖思想,依靠劳动致富的意愿不强、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个别贫困群众一味“等、靠、要”,有的贫困户认为国家支持、干部帮扶理所当然,出现“干部干、群众看”“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等现象,缺乏自我奋斗的精神。

2. 少数群众产生不愿意脱贫思想

随着医疗救助、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产业帮扶等各类扶贫政策的落实,部分“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尝到政策甜头后,有的坐在家里等待政府工作人员来“慰问”“帮扶”,有的则隐瞒扶贫成果,以装穷、装病等方式主动向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要低保、资金或项目;有的相互攀比,争当贫困户,甚至达到脱贫标准,却不愿在脱贫退出表上签字,不愿脱贫;有的子女不尽赡养老人义务,把老人单独列为贫困户,把责任全部推给政府[2]。

3. 村民之间相互攀比争当贫困户

在各类帮扶政策中,以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涉及资金量大、见效显著的政策最受贫困农户欢迎。但随着该类政策覆盖面的扩大,贫困农户间的攀比之风也逐渐盛行。一些改造过屋顶的农户见到别户新铺了地面,又要求扩大修建面积,继续享受危房改造政策;有的为了争当低保户到医院开假证明;有的甚至认为国家投入、干部帮扶都是应该的,等等,不在脱贫致富上找门路、动脑筋,而是想方设法钻政策的空子。

(三) 特殊群体成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宁夏全区还有1.88万未脱贫人口,在已脱贫人口中有1.3万人仍然存在返贫风险、2.2万边缘人口也存在致贫风险,这3个群体共计5.38万人,是今年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特别是13个非贫困县区还有5167人没有实现脱贫,占全区贫困人口的27.5%,其中沙坡头区就有1300多人。这些特殊群体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完成脱贫任务依然艰巨。此外,残疾人、大病慢性病患者、60 岁以上无子女老人等群体,大多没有劳动能力,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予以救助,救助压力较大。

(四) 挂牌督战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开展挂牌督战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国家将对52个贫困县,以及贫困人口超过1000人和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共1113个村开展挂牌督战工作。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属于国务院扶贫办挂牌督战县,宁夏扶贫办确定全区80个行政村为自治区挂牌督战村。

1. 西吉县脱贫摘帽任务艰巨

西吉县是宁夏全区唯一未脱贫摘帽县,也是全区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区。截至2019年底,累计脱贫出列238个贫困村,减少贫困人口15.13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 年的34%下降到目前的0.9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222.3元增长到10416.2元,目前有未脱贫人口1575户4340人,占全区总贫困人口的23%。

一是特困群体占比高。未脱贫人口中病、残、老分别为645人、1155人、1090人,分别占总数的15%、27%、25%,这部分群众大多没有劳动能力,无业可扶、无业可就,需要社会兜底解决。全县有监测户人口1848人,虽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发生意外伤害,随时都有返贫的可能;全县有边缘户人口3427人,这部分群众享受扶持政策较少,家庭经济薄弱,劳动能力不强,处于贫困临界线边缘,生产生活比较困难,存在较大致贫风险。二是贫困户增收难度大。虽然这些年经过政府扶持,马铃薯、草畜、冷凉蔬菜、杂粮等特色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但总体规模不大、种类较杂、链条太短、附加值低、收益不大。全县仅有的一家屠宰场每天最多屠宰不到10头,贫困户养殖的牛羊都是买活体,由于管理、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跟不上,群众无法从价值链、增值链上获得更多收益。此外,由于政府管理服务不到位、技能型人才短缺等问题,贫困户经营性收入不高、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有短板。据调研,全县亟需新建农村公路160多公里,维修改造农村公路200 多公里,部分农村道路硬化因缺乏项目、资金支持不能开工建设。还有一部分群众的房屋需要进行改建,有的常年在外务工,返乡后要求修建新房。目前,西吉县2020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项目计划总投资15.95亿元,初步测算当年到位资金13亿元,尚有3亿元资金缺口。要彻底补齐脱贫攻坚的弱项短板,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四是教育卫生事业亟待加强。2019年,全县劝返181名辍学学生,有的因家长思想观念落后不让上学,有的因家庭困难外出务工,等等。今年受疫情影响,存在有的家长支持孩子外出务工而辍学的风险。今年医疗保险费用上调后,建档立卡户每人自付30 元,非建档立卡户每人280元,截至3月1日,全县医疗保险缴费率为92%,还有一部分因经济困难未缴,存在因病致贫风险。五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尽管西吉县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的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如兴平乡兴平村目前村集体经济有15万元,但大多数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薄弱,属于“空壳村”。

2. 挂牌督战村脱贫难度较大

全区80个挂牌督战村分布在贫困县和非贫困县,既有贫困村,也有非贫困村,还有移民村,脱贫任务艰巨。一是移民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80 个挂牌督战村中有24个移民村,其中5个村是贫困村。这些贫困村移民到新的迁入区后,由于文化层次低,社会融入较慢,外出务工能力弱,加之当地产业基础薄弱,今年受疫情影响,多数企业没有开工,移民群众收入锐减。特别是一些以劳务移民为主体的移民村,如大武口区星海镇新民社区、惠农区银河园小区、惠农区尾闸镇水城民生小区等,这些群众主要靠务工收入维持生活,一旦无工可务,很容易出现返贫。二是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弱。80个挂牌督战村中有45个贫困村,这些地区有的自然条件差,有的村级党组织不健全,村干部选配难,有的贫困人口多,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还有的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不稳定,情况千差万别,一部分群众即使脱贫了,也容易返贫。三是非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难度大。80个挂牌督战村中有11个非贫困村,因特殊困难群体,必须通过社会救助解决脱贫问题,脱贫难度较大。

(五) 干部作风建设制约全面建成小康进程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贫困地区干部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收官之年的脱贫攻坚,责任更大、任务更重,越要压实责任,振奋精神。基层干部的扶贫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和心态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县乡干部思想压力大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各级政府将责任层层递减、层层签订责任书,各种检查、督导、验收、考核形式繁多,县乡两级干部普遍感到任务重、压力大,焦虑情绪较浓。如西吉县有7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背着处分干工作,心理负担重,工作中小心谨慎。严格的问责制,导致一部分扶贫干部工作中不敢突破,不愿担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干部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2. 村干部队伍不强不稳

基层是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关键在基层。目前宁夏绝大多数乡村选拔优秀村干部非常困难,西吉县有18个行政村的村支部书记因推选不出而由乡镇干部兼任。有的年轻人在外创业不愿返乡担任村干部,有的认为村上事务多、任务重、待遇低,有的年龄偏大、能力偏低、群众不信任,当不了村干部,有的村干部因监管问责,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 驻村干部帮扶上有放松

随着脱贫攻坚即将进入收官尾声,第三批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接近结束,长期繁重的扶贫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出现了精神懈怠、思想麻痹等问题。有的驻村干部工作责任心没有以前强了,没有了最初的干劲闯劲;有的驻村干部畏难情绪越来越大,上面推一把,下面动一下,想尽快结束扶贫,早日返回工作岗位,这些现象和问题都会影响宁夏打好脱贫攻坚战。

二、宁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应对策略

目前宁夏的脱贫攻坚正处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必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定信心、精准施策,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 扎实开展“四查四补”活动,逐项整改落实到位

按照宁夏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安排,扎实开展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四查四补”活动。全面查找疫情给社会就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公共保障、设施建设带来的冲击、造成的损失,拿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把疫情给企业生产、群众收入、项目建设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查找脱贫攻坚工作中还有哪些漏洞,及时采取措施把这些漏洞补上;对于查找的问题,建立台账、落实责任、明确时限,坚持发现一个整改一个,确保所有问题整改彻底到位,人民群众满意。

(二) 坚持防疫与脱贫两手抓,坚决防止因疫返贫

对标国家出台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抓紧制定宁夏全区各项应对措施。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积极应对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保障扶贫农产品及生产资料正常流通,做到生产资料不断供、农产品不积压、资金不断流;深入推进消费扶贫,鼓励各单位通过优先采购、预留采购份额方式,采购扶贫产品,利用各种平台渠道,推动扶贫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学校、进社区、进食堂等,切实解决“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出”的难题。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促进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倾斜帮扶贫困劳动力返岗稳岗就业,深化区内外劳务协作,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做好稳岗、拓岗工作,确保稳定就业;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对符合疫情防控复工条件的,尽快安排复工;暂时不能开工的,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扶贫项目设计、评审等项目实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脱贫攻坚,把疫情防控中的志愿服务文化理念和精神引入脱贫攻坚,持续做好闽宁协作、央企对口扶贫工作,构建大扶贫格局,通过各种扶持手段,减少疫情损失,防止因疫返贫、因疫致贫。

(三) 加大社会救助扶贫力度,确保特殊群体脱贫

按照2020年4100元脱贫标准,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重点对未脱贫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户、残疾贫困户、边缘户、单双老户等特殊群体生活保障进行排查,建立健全低保、医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社会保障政策体系;扎实做好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切实做到困难群众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对未纳入低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低保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按照分类施保要求增发补助金;对以老养残、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家庭因抚养人生活困难、事实无力供养的残疾人,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纳入救助供养范围[4],确保“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四) 聚焦挂牌督战地区困难,着力补齐民生短板

紧盯挂牌督战的固原市西吉县和80个行政村民生领域的短板问题,严格落实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向挂牌督战地区聚焦的要求,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对行政村有断头路的及时修建,对贫困户有危房的抓紧督促翻建,对还没有喝上自来水的限时整改,确保每一个行政村都能通上水泥路,每一户群众都住上安全房、喝上安全水,一体推进水、电、路、网、房等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对去年劝返学习的辍学学生,由驻村第一书记负责,明确责任,确保今年开学后全部继续返校学习。对个别没有缴纳医疗保险的农户,借助今年推迟缴纳医保时机,逐户落实,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都能够及时缴纳,防止因病返贫。

(五) 建立防止返贫预警及帮扶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建立脱贫不稳定人口与边缘易致贫人口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5],及时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范围,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返贫。对已出列村、已脱贫人口结合开展“四查四补”,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施策。建立“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机制,在2019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存量问题全面清零的基础上,加强动态监测,及时查漏补缺。建立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控辍保学,多措并举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即增即改农村新增危房危窑,建管并重巩固饮水安全,确保不留死角。

(六) 持续改进基层干部作风,压实责任与激发活力并重

加强脱贫攻坚的常态化督导,保持战时状态,提高政治站位,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严格落实市县(区) 主体责任和部门行业扶贫责任。结合“四查四补”活动,对查找的每一个问题,细化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督办落实、办结销号。对工作中敷衍应付、弄虚作假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质量;另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方案》 《关于支持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办法(试行)》,支持、保护和关爱扶贫一线作风正派、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动力。

三、后脱贫时代推进宁夏乡村振兴转型发展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减贫战略的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5],这一战略的提出为后脱贫时代农村全面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 激发农村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的关键

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体,其对乡村振兴战略是否认同和参与,是乡村振兴成败的关键。在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之后,大部分摆脱贫困后的农民以及低收入边缘群体(以下统称为后脱贫时代的低收入特殊群体) 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如何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激发这部分群体的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当前最关键的是建立精准激励机制,重视改造“贫困文化”,激发贫困人口的奋斗精神,厘清政府帮扶责任和贫困户主动脱贫的责任,扭转“等靠要”现象。乡村振兴为了农民,同时也必须依靠农民,在乡村实践中,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在强推力促,农民不积极参与,即所谓“政府主导,群众旁观”“干部干,群众看”,那肯定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后脱贫时代的低收入特殊群体来说,政府要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确实能给他们带来实惠的项目来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政府所给予的资源投入是不可或缺的,但这种投入应当通过良好的机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政府没有条件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大包大揽,越俎代庖行不通。

(二) 开发乡村人力资本:乡村振兴的基础

对于后脱贫时代的农村、即脱贫地区的农村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批乡村精英的带动,也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特别是后脱贫时代低收入特殊群体的整体素质。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的优势,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村“两委”中来,成为乡村治理的权威人士,或者通过兴办产业,带动农民致富,成为农民致富带头人;或者在村民议事会这样的机构发表咨询意见,参与乡村发展决策,使乡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要把提高广大农民、特别是低收入特殊群体的作为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提高农民素质的路径有多种,发展教育是基础,要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受教育年限;同时通过各种有效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谋生的能力。所谓培训有效,就是培训要走正规化和规范化的路子,而且确实与乡村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应景式的、与农民需求和兴趣相脱节的培训。对低收入特殊群体,更要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素质,选择一些易接受易见效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需要持之以恒,不能设想在短期内可以见效,但如果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积极参与,久久为功,必有成效。

(三) 改善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保障

乡村治理,必须坚持乡、村联动的思路。一是加强乡镇的治理制度建设,解决其承担的责任与权力、包括与掌握的资源不相匹配的问题。不断完善权责清单制度,避免政出多门,使基层不堪重负、无所适从;政府实施乡村项目或制定政策,一定要加强顶层设计,符合基层实际情况,能满足脱贫地区基层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赋予基层政府在实施乡村项目时,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当行使自由裁量权和选择权。二是加强村庄治理体系建设,建构政府(国家)、个人(社会)和市场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脱贫地区的村庄基础薄弱,更是要从多方面予以扶持和倾斜。要深化村庄的减负增效改革,全面规范村庄创建评比活动。建立澄清保护机制,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立沟通交流机制,让广大农民了解政府的各种政策和惠农项目。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切实提升乡村的自治能力

(四) 培育再造新时代的乡村文化:乡村振兴的抓手

传统的乡土文化在当代农村社会中仍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成为乡土社会的稳定剂。这些乡土文化的优秀内容,比如尊老爱幼、友邻里重乡亲、互相帮助扶持等等,都应当在新时代弘扬光大,让道德成为约束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信条,使优秀的乡土传统文化焕发青春。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精神文化的要素从来都具有巨大的力量。在脱贫地区,改变广大农民特别是后脱贫时代低收入特殊群体的观念,使他们具备与建设新农村、努力奔小康并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建设,去改造缺乏斗志和追求、依赖性强、因循保守和涣散封闭等落后贫困的亚文化,要使文化成为凝聚人心,振奋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精神面貌的积极力量,从而形成敦厚礼让、仁爱诚信、团结和谐、奋斗进取的文明新风。

(五)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乡村振兴的立足点

相对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为此,要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政策、机制等设计上的有序衔接,依托现有资源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档升级。按照中央要求,宁夏将选择部分率先脱贫和已稳定脱贫的县,积极开展试点。根据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研究划定相对贫困线,制定符合宁夏城乡居民实际需求的差异化的公共政策,提升政策供给的效率。

总之,精准脱贫后的工作重在从实践中积累经验,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做好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顶层设计,为推动我国减贫战略的平稳转型贡献宁夏方案。

猜你喜欢
攻坚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基层如何“上手”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