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利
(铁道党校,北京 100088)
“质量立校”和“制度管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质量立校”是目的,“制度管校”是途径。不断加强完善办学治校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党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实现质量立校目标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是开创新时代党校事业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办学质量是党校的安身立命之本,制度建设是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准确全面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中制度建设的深刻内涵,是提高党校办学治校质量水平的首要前提。
1.党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必须要把办学治校制度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我们党成功的“秘密武器”。《中国共产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党校是“学校”“重要部门”“主渠道”“重要阵地”“研究机构”“重要智库”的职能定位,决定着党校不同于其他的学校,必须要有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质量,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建立完善科学的办学治校制度体系,形成运行规范、保障有力、推动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是落实质量立校原则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要求的现实需要,是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2.党校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提高办学质量重要保障。党校建设的发展历史,也是党校办学治校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基本经验,科学把握规律。《中国共产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就是以制度的形式,把长期以来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巩固下来,把对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的研究认识巩固下来,形成提高党校办学治校质量的重要保障,形成党校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形成推动党校事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3.党校的新时代新使命要求必须加强完善办学治校制度体系建设。《中国共产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了对党校新的职能定位,也给党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党校要更好地担负起干部教育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四大使命,就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紧密结合党校发展实际,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形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的制度措施,使这四大使命落在实处、落在细处、落地生根,使党校事业发展全面进入科学化制度规范化的轨道。
推进高质量办学,就必须要把质量立校内化到党校工作全过程,着力把握好办学治校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建设,搭建好党校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形成涵盖党校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科学完备的办学治校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1.建设以党校姓党为核心的根本制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校办学治校制度建设,最首要的就是要建设好以党校姓党为核心的根本制度,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党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校的根本制度主要包括党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制度、党校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巩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体地位的制度,这是党校办学治校制度体系的总纲,是统领党校一切工作的制度。
2.建设以质量立校为核心的基本制度。新时代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四大使命的中心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保证四大使命落实的制度建设,是党校办学治校的基本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在党校办学治校制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主要包括教学科研、理论建设、班次学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校风学风建设、机关党的建设、办学保障等制度。
3.建设以从严治校为核心的重要制度。党校的特质要求,必须把从严治校的要求以制度的形式体现出来、稳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推动发展、激发活动、调动积极性的生动局面。严格落实办学主体责任、严格教师队伍管理、严格业务指导、严格评估考核,积极建设有利于突出主业主课、增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制度,有利于出精品、出成果的科研咨询制度,有利于成就人才、激励人才的人事制度,有利于从面从严治校、打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管理制度。这些促进党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制度,对维护、遵守和执行以党校姓党为核心的根本制度、以质量立校为核心的基本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党校的重要制度不同于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是,其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根据各级党校所处的具体环境来制订和实施。
制度是治理的依据,治理是制度的实现。党校办学治校制度体系是党校治理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党校治理活动是对办学治校制度建设的实践和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把握好“制”与“治”的关系,构建完善的办学治校制度体系,为实现质量立校目标提供制度保障,依据完善的制度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推进办学治校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自觉尊崇制度、严格落实制度、丰富完善制度,是“制”与“治”关系的三个层面,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是层层推进步步深化的过程,是实现党校办学治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1.自觉尊崇制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自觉尊崇制度,是把握“制”与“治”辩证关系的基础。只有不断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才能使治理理念融入制度文本,才能使制度文本成为治理活动的依据。只有自觉尊崇制度,才会有制定良法、实施良法的主观意愿,也才会有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尊崇制度,就是思想深处对制度的深刻认同,是制度自信的重要表现。制度自信是自觉尊崇制度的基础。我们党的制度自信来源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历史实践,来源于深受广大人民支持拥护的群众基础,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真理支撑。作为党内干部教育培训重大制度安排的党校办学治校制度体系,是党的制度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的具体化,坚定党校办学治校的制度自信,就是坚定党的制度自信。这是推进党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是自觉尊崇党校办学治校制度的理论原点、思想基础和情感源头。自觉尊崇制度,着重强调源自内心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理论认同,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基础。这种源自思想深处的自觉尊崇,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比激励、监督、惩戒来得更强大、更长久、更深远,是由“免而无耻”到“有耻且恪”的升华。要从制度体系构建的理论原点、制定初衷、立制理念开始,就抱有尊崇敬畏之心,就抱有为党为民为学为校的情怀,就抱有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使制定出来的制度是共同目标和任务的集中反映,是落实党校姓党原则的根本保障,是承担四大使命的基本依据,是实现质量立校、发挥党校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制度的制定过程,成为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理论认同的过程,成为制度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使尊崇制度成为坚决维护制度、严格执行制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严格落实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执行是“制”与“治”实践统一的过程,是制度的现实意义和生命所在。执行的过程就是“治理”的过程,执行的关键在于执行力。提高党校办学治校制度体系执行力的关键就是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治校的要求落到实处,把用制度管校、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要求落到党校治理活动的全过程,把从严治校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在党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首先就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好校委班子的表率作用,校委成员要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带头执行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按制度行使权力,在涉及制度层面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其次是提高执行者的执行能力。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不断增强制度执行者的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贯彻执行制度中提高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最后是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做到制定制度讲人性,执行制度无弹性,强化“对制度秩序的破坏是最大破坏”的理念,坚决做到执行上级决策不折不扣,落实规章制度一板一眼,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坚决防止硬约束变成“橡皮筋”。
3.丰富完善制度,扩大制度的开放性。科学完善的制度不是主观设定和随意创造出来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社会规律形成的,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完善的,这是“制”与“治”互相促进的实践统一。要及时把治理过程中形成的有益实践上升为制度,及时修订调整落后和制约的制度内容,实现制度与治理的相互促进,推进“制”与“治”的良性循环。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党校要根据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着力研究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实现的新形式和新举措,不断丰富完善党校姓党制度体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党校办学治校全过程,把党校政治建设具体化,把用学术讲政治实践化,凸显党校不同于一般国民教育的本质特征。党校要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发展大局、立足本级党委政府或本行业建设发展大势,着眼于教育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使命,不断丰富完善服务中心工作的制度体系建设。党校要积极探索新时代干部成长和党校教育两个规律的新发展和新内涵,不断丰富完善质量立校制度体系,积极建设有利于突出主业主课、增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制度,有利于出精品、出成果的科研咨询制度,有利于成就人才、激励人才的人事制度,有利于从面从严治校、打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管理制度。在具体实践中,铁道党校坚持把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贯彻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各方面,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于党校工作全过程,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坚持党校姓党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探索和建立“五个必须”的制度:凡是在党校上课教师必须与党校签定政治纪律承诺书,凡是党校课程必须经过集体备课审查把关,凡是党校教师外出讲课必须与学校和邀请单位签订政治纪律保证书,凡是以党校名义发布文章必须经过校委负责人审核,凡是党校教职工必须在工作生活全过程中强化政治身份意识,确保课堂无杂音、讲课有约束、宣传有纪律、行为有规矩,筑牢旗帜鲜明的政治阵地、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牢牢把握住正确办学方向。在服务大局发挥作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着重围绕中国铁路高质量快速发展中的重大课题、生动实践、先进经验、有益探索,搭建挂职锻炼、课题参与、决策参阅等制度平台,充分发挥理论建设、教学科研和思想引领作用,把铁道党校建设成为让国铁集团党组放心、学员满意的培训机构,建设成为国铁集团党组信得过、用得上的高级智库,建设成为全国铁路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能力提升的一流学府。
加强党校办学治校制度建设,推进党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赋予党校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围绕质量立校的目标,加快推进党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担当起新时代教育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四大使命,全面开创新时代党校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