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巍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中学,辽宁沈阳 110042)
语篇是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语言表现方式,它承载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着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语篇也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性资源,更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高中阶段,语篇教学相对以句子和词汇结构为主的教学而言,更注重学生利用英语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高中英语教学强调学生以语篇为单位,而不以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为单位开展学习。因此,语篇教学可以说是高中英语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要通过帮助学生研读和分析语篇,从而深度理解和体会语篇内涵,这样对学生整合语言知识,形成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逐步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语篇知识就是新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篇是指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语篇是表达意义的一个单位,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部小说等。它可以是独白、对话,可以是文字标志,也可以是诗歌、小说、文章等。语篇不能脱离语境,包括言语语境和非言语语境;同一类型的语篇有一定的共性,如篇章模式或篇章策略都具有共同之处。真正的语言以语篇形式存在,语篇是语言学习的基本单位。
英语语篇类型包括多模态形式,如口头、书面、音频、视频等,其语体可能为正式或非正式,具体的文体形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新闻报道、 散文、诗歌、广告、采访、文学语篇等。
常用的语篇知识包括了解不同文体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语篇结构特征、语言特点等,教师应知道学生学习语篇中的显性衔接和连贯方式,理解语篇成分(如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如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等。学生具备了语篇知识,即明白了语篇是通过何种组织形式(如结构和衔接方式)成为结构严谨、意义连贯的语篇的。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语篇研读能力。
英语教材中,语篇类型丰富多彩,教材安排有序、严谨,符合学习者的心智特点。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语篇内容与课标要求的契合点,挖掘语篇特点,着重讲解典型的篇章类型。以外研社新标准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关于人与自然的主题体现在必修三第四模块Sandstorms in Asia 和必修五第六模块Animals in Danger 中,都是以专题报道形式出现的语篇内容;在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主题外,更以实例研究入手引出问题,再论述,再结论,充分体现了报道的特点,让学生充分体会了特定语篇类型的特点。再如,在必修一的模块一和模块三中,都是以My first...为题的记叙文类型语篇,讲述了作者第一天在学校生活和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文章以时间或空间顺序展开,细节看似零散,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时间、地点、见闻、感受等信息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对不同语篇内容有整体的印象。这种叙述文体的文章,每段都在讲述看似不同的内容,但一定有一个核心动作牵引着语篇主线,帮助学生熟悉各类文体的文章结构、细节分布特点,构建网络图。捕捉作者真正的情感和意图,这是教师培养学生语篇研读能力的目的之所在。
连续体的语篇是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素材的主体,但对语篇的理解要建立在一定语篇的知识基础之上。《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篇知识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有效理解听到或读到的语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逐渐积累相关语篇知识。例如,在阅读理解中,指导学生找出语篇的主题句、段落的主题句、语篇逻辑的标志性语言,养成阅读并标记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语篇段落中寻找表示逻辑关系的关键副词、连词,自觉养成正确的语篇阅读习惯,并把握文章结构和脉络,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又如,在写作教学中,语篇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脑中构建文章结构,学会写好主题句和主题段落,并抓住写作关键,再加以词汇和语法的修饰,使他们写出的文章合情、合理、合(语)法。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词汇、语法的教学和语篇割裂开来。其实,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词汇、语法与语篇的关系,它们都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个从句或词汇的使用都要在设定的环境下,有着特定的意义,对于正确理解语篇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方式,一定是在某个语篇情境下进行的,学生在学习时具体、细致、不枯燥,使用时也会自然、正确、不造作。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逐渐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英语语篇研读能力的提升更是如此。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通常对语篇的理解是靠单纯的翻译,一旦遇到不认识的生词就完全不知所措,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语篇类型、结构、特点等概念,所以不能完全理解语篇所表达的意图。因此,高一阶段,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建立起语篇类型、结构和特征的观念,阅读时注意从作者的意图和语篇特点角度出发理解文意内容,而不是单纯地靠自己的翻译或以往经验去主观臆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必修的要求是:“区分、分析和概括语篇中的主要观点和事实。”[1]同时又提出“批判性地审视语篇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对教师在语篇教学中的要求,即帮助指导学生建构语篇结构特点,在正确的位置发现和找到主题内容,建构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批判性地审视语篇内容,而非主观判断[2]。随着学习的深入,高二时,学生有了一定的语篇阅读能力,教师的教学重点要进一步放在对语篇内容的预测、推断和结论上。正如课程标准对选择性必修的要求是:“根据语篇标题预测语篇的体裁和结构;根据环境线索或图标信息推测语篇内容,通过预测和设问理解语篇的意义;根据上下文推断语篇中的隐含意义;根据连接词判断和猜测语篇中上下文的语义逻辑关系。”以外研社高中英语必修和选修教材为例,我们会发现在必修一至四中,大多数模块语篇阅读问题都比较直接、简单,只要掌握文章结构特点就不难找出答案,而从必修五到选修八中,大多数问题则涉及推断,如从题目中看这个段落会讲述什么?作者对待某件事的态度是什么?随着学段的升高和课程的推进,我们对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指导也在不断升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论,只有循序渐进,才能按照课标要求,有的放矢,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因此,教学活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然后才是教师的“教”。教师所会的方法和思维,只有让学生学到并内化为己所有,才能说教师真正地“教会”了学生。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了解学生最想知道什么、最不会什么、最能做什么。对于语篇研读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打开学生的兴趣点开始,并结合每个模块的话题内容,尽力触碰他们的兴趣点,然后再分析语篇类型和主题意义。其中,文化知识的背景灌输是语篇研读时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产生歧义,多源于他们对跨文化交际知识了解不够。其次,时代感强的话题可能会更多地引发学生的兴趣,理解上也会相对简单。例如,教材中出现的模块内容涉及篮球或电影之类的,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对于传统文化知识,他们可能就会有所欠缺,如孔子、孟子和唐诗。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所在后,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语篇的认知结构和语言文化策略,根据每个模块的主题,分析学生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和推断的可能程序,知晓他们已有的文化背景和学习能力,选用恰当的教学活动,梳理他们的知识技能,并在长期训练中,使之逐渐系统化和策略化。
总之,课程目标本质上是针对学生,即对教育教学主体的变化和发展而言的,课程标准则是指导教师如何让学生这一主体完成课程目标。泰勒认为,教育的真正目标不在于要教师从事某些活动,而是要使学生的行为方式发生有重大意义的变化[3]。因此,任何课程标准的变化,都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变化。作为英语学科中重要的内容——学生语篇研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根本,并结合不同学情,探索和发现其中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从而促进其思维品质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