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思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有效运用

2020-03-01 05:01谢祥林任心甫
经济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中庸

●肖 敏 谢祥林 任心甫

中庸,在中国古代被誉为“至德”。作为封建王朝的核心价值观,它有着天生不足,但两千年来能够被民众普遍接受,并在思想、生活等各方面形成自觉,除了封建统治阶级有意识地引导和强化外,其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重要原因。如何看待中庸?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大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庸,就关系到如何科学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行积极的思想和舆论引导,因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态势,也是我国在目前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下的必然选择。经济是强国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稳定向上,才有更大空间来实现中华复兴的“中国梦”。但我国经济在经过前期的高速发展之后面临下行和转型之困。“中国的创新项目95%都不是创新的,都是拷贝的,真正有含量的创新可能不到1%。”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这句话直指我国经济发展之痛。所以为了激发经济活力,加快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在2014—2015 年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和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多个重要场合,反复阐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关键词,强调只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发展才能再上新台阶。2015 年6 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18 年6 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5 条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从而进一步在全国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种不问出身、财力、背景的创业浪潮,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激发了社会活力。互联网的繁荣,国家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扶持,种种利好叠加为个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但另一方面,因为创业门槛低,创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急功近利的思想浓厚,相应的社会规则也并不完善,所以目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急需国家从思想和舆论方面加以正确引导,从而顺利实现既激发社会创造力,又保证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目的。

二、为什么要运用中庸的精髓助力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中庸等传统文化精髓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之一①

任何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绝大多数民众都认同的价值观作为思想上的引领,价值观就是一根无形纽带,把无数个体联结凝聚在一起。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如果缺乏强有力的主流价值体系,民众的思想、精神就会陷入混乱,所以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好比定海神针,为民众提供精神和思想的引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来源于诸多方面,其中就包括了中庸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庸中其深厚的人文精神可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民众认同的心理基础,而较为完备的道德文化体系又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细化的教育纲目。正如同习总书记所指出的:“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②所以中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思想源泉之一,其精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构建中起着积极的建设作用。

(二)中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至高地位让其易于被民众所接受

中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至尊地位,既是国家意志,也被赋予了伦理价值的终极意义,是千年来中国人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自觉选择。胡适曾说:“中庸的哲学,可说是一般中国人的宗教。”中庸在国人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那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科学运用中庸精华作为主流价值观的有力补充,自然就水到渠成,非常容易被民众所接受。所以,在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寻找中庸思想和现代社会精神的契合点,吸纳中庸精华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驾护航,则成为了可能。

三、如何运用中庸精华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推进

(一)运用中庸的“和而不同”,倡导构建求同存异的和谐社会,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社会大背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需要一个求同存异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是对良好创业环境的培育。目前价值观多元化,而只有在多元中寻求共性,在对立中谋求和谐,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才能顺利推进。中庸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理论正是主张构建求同存异的和谐社会。和谐、稳定是基本原则,但由于立场、文化、利益等客观分歧的存在,坚持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立场,捍卫自己的利益又是每一个个体的正当权利。因此,在基本原则一致的基础上,应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这样的“和而不同”,社会才有创造性和活力,世界也才会精彩纷呈。只有在一个和谐、安宁的大环境下,我们才能顺利地进行创新和创业;也只有允许差异化的观点存在,不搞一言堂,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开放性舆论环境,做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思想和经济也才更有活力,从而为最终目标的实现提供现实的环境。

(二)运用中庸的“和”“慎独”“慎微”,引导培养稳健笃实自省的民族性格,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长期推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是短期的权宜之策,冒进和功利会催生不负责任的企业和产品,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结果难料。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实质上就是要求在创业、创新的基础上,追求严谨,追求精益求精,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改变目前浮躁、功利、急于求成的心态。中国传统文化的蓄水池——中庸正好提供了这种文化支撑。中庸提出“慎独”“慎微”,提倡个体的道德自律,希望通过每个个体的自我行为约束,达到“和”③。“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而要做到“和”,就要“日省吾身”,也就是必须自我反省、自我修炼,内外协调,保持平衡,“中和”就是自我修炼结果的实现,这样的文化濡养和思维方式曾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稳健笃实自省的民族性格。因此,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康有序地向纵深推进,可以借助中庸的“和”“慎独”“慎微”等来引导民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以改变目前急功近利、浮夸喧哗的社会风气。

(三)运用中庸所倡导的“诚”来规范社会行为,促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规范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是为了鼓励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以诚信为前提。市场经济本质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诚信的缺失会导致道德风险加大和社会秩序失衡,从而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健康运行。我国改革开发多年来,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长期以经济建设为首要目标,对精神境界、思想道德的要求事实上已大为降低,因此目前所面临的诚信现状堪忧。而“诚”是中庸的核心概念。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正义·中庸》中把“诚”释为“诚信”,认为“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而朱熹在《中庸章句》则说“诚”是“天理之本然”,更突出“诚”在儒家伦理中的核心地位,还强调可以通过“择善而固执”达到“诚身”。由此可见,在中庸中,“诚”既是天道,也是人道④,它由崇尚天人合一的上层士大夫引导,再根植于老百姓内心,是一整套逻辑完备的学说。周幽王因失信而亡国、商鞅因信而强国;历史上晋商、徽商做大做强,和他们一贯恪守“诚信”分不开;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由此可见,诚信是当时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之一,从庙堂到市井,都自觉奉行。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列入其中,从国家层面进行倡导,其实就说明了国家已意识到要想社会稳定、经济健康,诚信必须先行。所以我们需吸收中庸的诚信价值观,对创业实践形成必要的章法和约束,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始终走在法治、诚信、规范的道路上。

(四)利用中庸“中节”的适度之美来指引民众的实践行为,构筑起创业的安全边际,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康有序发展⑤

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正因如此,社会才得以进步。但追求成功的手段却应该有所节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普通民众创业,但在激烈的竞争和急于成功的心态刺激下,普通民众更容易破釜成舟、孤注一掷,从而可能无视社会规则、道德底线、法律戒条,采取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目前大家所担心的环境恶化、食品安全、无序竞争、人性暴戾,其实就是因为在社会的发展中失去了度和分寸,我们务必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创业和创新并不能一蹴而就,无论是项目的抉择,还是操作手段的实施,都需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因此在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和激烈的竞争中,我们需要在对立的两极之间寻求平衡,采用适中的解决方式。中庸提倡“中节”“执两用中”,强调节制、把握分寸和尺度,要求人的欲望必须有所节制,这样才能达到和谐和平衡。所以,温厚、平衡,进退有度的中庸文化因主张欲望和道德的和谐共生,自身和外界的平衡适宜,适合对极端意识形态和实践行为进行纠偏,从而为激烈的社会竞争筑起一道安全防线,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安全有序发展。

(五)中庸的“时中”观点可以指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灵活机变处理具体事务⑥

何谓创新?“创新”两字直接指向变化和动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新事物、新理念层出不穷,如果一味地抱着旧有观念和旧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和时代精神相悖,因此要变通,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才是发展和增加竞争力的关键。中庸倡导“时中”,主张批判继承,变通发展,反对食古不化,拘泥于成规。孔子说“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中庸提出“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南宋大儒朱熹认为中庸“以时措之,皆得其宜也”。由此可看出,中庸虽一直倡导平衡,但它所认为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即提倡在处理事务时,其方式、原则、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以和时代的要求相协调。这种与时俱进的实用观点和变通方法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无疑是正确的。因此,中庸既是价值观,又是实实在在的方法论。我们要借鉴中庸“时中”观点灵活机变处理具体事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不生搬硬套,不墨守成规,这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有更强劲的发展势头。

四、反对对中庸的庸俗化、教条化理解,摒弃伪中庸,清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路上的思想障碍⑦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庸的全盘否定既是因为特定的历史环境,同时也是因为对中庸的庸俗化、教条化理解。不能否认,中庸中的“枪打出头鸟”“明哲保身”等观点确实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精神,培养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这毕竟不是中庸的主流。而一直被大家所诟病的“乡愿”“滑头主义”“折中主义”也并不是真正的中庸。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论语·学而》里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由此可看出孔子反对乡愿,反对和稀泥,反对没有原则和立场的“和”。所以以前对中庸的全方位批判并不客观和正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中庸思想铸造了中国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在塑造君子品性、道德规范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它不是文化垃圾。一个民族如果失去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判断和应有敬畏,是难以直面现实的。而如果割裂了民族传统文化和现实的关系,那么其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人文底蕴都要大打折扣。既然现在全盘否定中庸的社会环境已不存在,那么探讨如何让社会在激发思想活力,创新发展的同时还维持良好的秩序,中庸无疑是有其积极的思想价值和理论深度的。

五、结语

经济活动背后离不开社会伦理关系,这是获得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称为学界良心的阿马蒂亚·森的研究成果。文化观、价值观又是调节、维持社会伦理关系的最有力工具,由此可推导出经济活动离不开文化和价值观的维系。而中庸是中国社会长存两千余年的文化密码,它提供了一个庞大、成熟、稳定的价值体系,在封建时代满足了各个阶级、阶层的需要。统治阶级利用它来进行思想的协调、管制和约束,普通民众运用它来寻求精神、道德上的平衡和自省,社会因此而温和、节制、稳定地向前发展。那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时代下,我们应辩证看待中庸,采用毛泽东同志对待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批判继承、服务现实”的批判性态度,挖掘中庸理论体系中的积极因素去引导民众,形成正确的舆论气场,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让民众去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衡,从而走出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发展之路。

注释:

①黄钊.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亲密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01):1- 5

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

③胡治艳,徐蓉蓉.《中庸》中的慎独观及当代价值[J].理论观察,2019(5):32

④卫雅雅.《中庸》之“诚”与当代诚信价值观构建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17

⑤景峻洋.论中庸之道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价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1):69- 70

⑥何光顺.孔子“中庸”的“时中”境域[J].哲学研究.2019(9):49- 51

⑦缪何敏,刘学斌.中庸与乡愿:论儒家理想政治人格的异化与重铸[J].文化研究,2019,17(3):118- 119

猜你喜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中庸
万众期待
中庸自明
万众抗疫颂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万众归心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