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实例与途径

2020-03-01 05:01黄淑惠
经济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福州市现代化村民

●黄淑惠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基于基层党建有效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存在及有效运行是我国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和保障,具体表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加强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堡垒。从国内外学界现有研究成果来看,诸多研究者以“基层党建”或“农村经济现代化”为主体展开研究,但极少有研究者将这两个主体加以结合。从福建省福州市近年的情况来看,福州市各级党委着力基于基层党建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有效助推经济发展。深入剖析福州市这一领域的举措,可以发现基于基层党建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等。

一、基于基层党建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实例与价值

(一)基于基层党建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实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基于基层党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福州市诸多乡村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打造敢于担当的领导班子,并形成党小组和村民组之间的有效互动,将党小组建设成是沟通群众的组织机构,连接群众“最后一公里”,基于此有效推进经济发展,助力经济现代化进程。这些乡村的党组织在实践中通过“三会一课”等制度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外,并在助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村民的监督和考察,结合当地实际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创造性地实行党员积分制和扣分管理模式,从而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村民监督体系,为当地经济发展、经济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福州市很多乡村的党总支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党小组会通常半个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则每个月召开一次,“一课”(党课)融入会议。固定的会议时间使党总支部署工作、党员们理论学习和商议经济建设事务有了渠道。“三会一课”所商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探讨当地建设事务(尤其是经济事务)上。基于“三会一课”的有效运行,全面吸纳党员和群众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正确意见、建议。同时对党员群众在平日生活中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如经济发展、计划生育、农村低保、种粮补贴等,做好政策上的宣传和解读,增进村民对村里的决策主张的理解与支持,促进党总支和村“两委”相关工作的开展。①在“两学一做”的主题学习中,党总支要求每个党员都要找出三个问题,促使党员群众发现领导班子、村民、全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安排工作,高效解决问题。诸多乡村还利用微信公众号、QQ 群等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新媒体平台,图文并茂发布学习内容,增强党员群众学习的自由性与灵活性。并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观看党建专题片,强化党员群众学习党课的多样性,使其潜移默化接受先进的思想,自觉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更好地发展经济。

另一方面,福州市诸多乡村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福州市绝大部分乡村都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务与党务。村里的账务是他们监督的重中之重,监督委员会代表村民对村集体资金的使用、集体土地的用途、村民土地的流转、合作社股份收益、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进行监督,确保村集体经济的每一分钱都用到该用的地方,用到“刀刃”上。确保村务财务对村民公开,保证村民知情。党员干部在村民们的监督下,将强烈的危机感转化为为村民服务的热情,与村民群众共商共议,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攻坚脱贫的目标,吸引大批外出务工村民返乡,为农村经济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二)基于基层党建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价值

第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有效助推农村生产力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农业生产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个体化、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已愈发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规模化的生产经营作为重要的解决途径已达成共识。可问题是由谁进行规模生产经营、如何进行规模生产经营,而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恰恰可以促进规模生产经营的实现。首先,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可以通过兴修水利等多种途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规模生产创造条件。其次,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可以提高村民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和认同感,增强村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大家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实现合作生产经营。福州市一些乡村的成功经验说明:在自然灾害面前,组织起来的农民焕发出巨大的生产力。同样面对市场经济的各种风险,只有将农民组织起来展开生产经营才能发展壮大。

第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助力农村经济现代化进程。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但依然存在少量贫困人群,这些人群大部分是深度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我国反贫困任务依然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我国农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而基层党组织正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坚强堡垒,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福州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有效助力农村经济现代化进程。

第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有助于优化乡村环境,有效助力农村经济现代化进程。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的环境、生态、文化、文明等公共空间和道德精神的打造,而基层党组织正是提供公共服务和引领精神文明的重要主体。党员干部通过带领群众整治乡村环境,可以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同时发挥优秀党员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引领、带动村民遵纪守法、文明向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村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留守的儿童、妇女、老人,农村基层党组织也是提供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如为儿童提供学龄教育、妇女提供生产帮助、老人提供养老关怀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能够为农村经济现代化创造条件。

二、基于基层党建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问题与成因

(一)基于基层党建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问题

一方面,“三会一课”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福州市诸多乡村重视“三会一课”制度的内容与形式多样,更加注重其成效与规范。“三会一课”是党员量化积分考核的必有项目,但现实操作过程中在公平表彰、落实到位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强化,一些地方并未实行有效的措施促进成果的落实和规范,而且少数地方存在组织散漫现象。这些情况明显影响了“三会一课”的效能,阻滞了“三会一课”形式的多样化,难以有效助力农村经济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监督机制的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这一形式使得村民积极参与对党员的考察和评议,基于党建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不仅是党组织的工作,更需要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党员是否能成为一面旗帜,起到引领带头作用需要群众的监督与认可。但是福州市一些地方在这一方面的情况较差:极少数党员并未在监督下真正发挥作用、为民办事,甚至在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腐败现象。

(二)基于基层党建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问题的成因

1.基于基层党建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未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基于农村基层党建推进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建设有效的基层党组织形式。首先,必须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选一个好的带头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带头人能够保障党组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在农村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团结和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其次,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将当地经济建设事务与村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不竭动力。从福州市一些地方的情况来看,这两个方面的情况相对较差,引发前述一些问题。

2.少数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过程中,在激发农村党员采用多种方式增加收入的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渗透使得部分农村党员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农村党员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甚至部分村民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信奉风水预测、存在宗教信仰的情况,认为“当村干部不如外出务工实惠”“实在没什么甜头”,对于自身的散漫成性也认为农民天性如此,“不是什么大毛病”。②这些情况部分地存在福州市一些乡村中,催生一些问题,阻滞了农村经济现代化进程。

3. 党员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优化党员考核机制能够密切党群关系,有效防止党群干群联系脱节的现象,使党员能真正为村民做好事、实事和村民真正需要和欢迎的事,赢得村民的支持和拥护,看到身边优秀党员的先进形象,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福州市一些地方在基于基层党建助推农村经济现代化过程中运用扣分管理方式,但扣分管理方式并未真正激发某些党员的积极性,未能强化这些党员的责任感,难以有效促使他们到村民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求,督促党员为村民做真事、做实事、做好事。

三、基于基层党建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途径

(一)强化党小组与村民组之间的互动,因地制宜优化相关工作

好的带头人需要党员和群众的支持和培养,塘约村的建设和发展同样离不开党员和群众的支持与行动。有必要在网格建立党支部,在村民小组建立党小组,形成党总支领导下的网格化管理模式。③村民组是管理村寨公共事务的部门,如卫生管理、调节民事纠纷等,党小组是村民组的领导核心。党总支在定期的会议中商议村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交流共议,党小组负责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群众的意见与心声,同时将党的政策主张传递至村民小组的各户村民,使他们了解近期的动态变化,避免农村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出现党群干群脱节的现象。党总支要求每位党员分别从村领导班子成员、村民组和村社会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找出三个问题,将党员提出的问题交到党小组,党小组从中选择切实需要解决的经济发展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办一件实事,再最终报到党总支综合考虑事情的可行性。同时还要建立离任村干部、现任村干部、各机构负责人、入党积极分子和致富能人“四个梯队”,确保管理和服务的密切联系。在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性地形成更有组织化的党组织以及与群众联系紧密的组织结构,从而使党群同心,携手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进程。

(二)强化基层党组织制度和机制建设

目前,我国部分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滞后,相关机制不够完善,有的机制或难以落实、或流于形式、或缺乏保障和监督,导致组织涣散,效率低下,削弱了村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④因此有必要创新党组织,重新为农村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党组织注入生机与活力。首先,各地方党组织应善于去发现当地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先进优秀人才,加大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力度,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两大功能,激发农村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村民们的内生动力。其次,党员干部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能与村民脱节,要加强与村民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优化党小组与村民组的管理模式,强化党小组对村民组的领导,使村民的诉求及时被感知。同时,村民组也真正感受着党小组中党员干部的言行作为,切实推进党小组在农村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及时开展工作。各地基层党组织应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加强党员干部与村民群众有效沟通为目的,学习党小组与村民组的互动形式,提高党员干部的办事效率,使规章制度活起来、动起来,不再是毫无约束力的一纸空文。

(三)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

完善的监督体系是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保证,各地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是否能行之有效,监督体系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现今各地的基层党组织监督体系存在着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党员积分制和扣分管理模式,为各地村务监督委员会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模板。监督源自村民又服务于村民,村民监督委员会是村民实行监督的基本组织机构,监督的内容不仅是村里的账务,集体资金的使用、集体土地的用途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都需要监督,以杜绝腐败,使村务运作在阳光下。村内的党员是村民们监督的主要对象,每位党员都应铭记自身的职责,为村民树立榜样,接受村民们的监督,真正为村民谋实事。扣分管理模式更是将这种监督变得常态化,在农村经济现代化过程中使村民与党员的距离更近。

猜你喜欢
福州市现代化村民
边疆治理现代化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二)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一)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