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高 倩
财务共享的概念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最早应用于全球领先的集团企业,包括福特、通用、花旗等国际集团均陆续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财务共享也在中兴通讯、国美集团、华为等中国企业中扎根发芽,取得积极进展。
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将财务共享服务定义为:以流程化财务处理业务为基础,依托信息技术,目的是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优化组织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并以市场化的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式服务的管理模式。
1.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企业成长为大型集团企业带来规模优势的同时,也由于结构庞大、标准不统一等带来弊端。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分散在各子公司的重复会计业务进行统一操作,以集中、标准、规范的方式,减少人为干预,解决数据口径不统一、审核标准不一致等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会计专业化分工,降低出错成本、沟通成本及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和获取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2.加强管控,规避风险。集团企业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管理链条逐步增多、加长,通常会伴随着管理效应传导不畅的现象。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可以实时监控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统筹进行财务分析,统一调配集团资源,进行合理优化和配置,避免子公司各自为政给集团整体的经营决策和内控管理带来风险。
3.明确目标,提升竞争力。集团企业的各子公司由于处于业务的上下游或者处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各自的业务特点、经营模式不尽相同,各子公司的短期利益可能与集团整体战略规划产生冲突。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内部搭建了统一的信息平台,形成了信息的共享和交互,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决策失误。同时,各子公司也更容易理解集团整体的经营目标,从而调整各自经营计划,最终达成集团利益最大化。
(1)信息安全隐患。财务共享模式将集团企业的财务信息高度集中起来,在为集团获取和应用财务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数据被泄露、被篡改或被人为利用等风险。如何保证信息处理平台、网络环境及人员权限的绝对安全是集团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2)系统推广阻力。财务共享系统的建立需要集团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业务人员、会计人员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共同努力,同时,需要调动各级子公司的力量,是对集团财务管理流程的甄别、优化和再造,打破现有格局、构建新局面这一过程势必存在改革阻力,也可能会因为地方性政策差异等原因存在磨合阶段。(3)会计人员“断档”。财务共享模式在对会计业务进行优化再造的同时,也对会计人员进行了专业化分工,由于大幅减少了日常的重复性工作,会计人员能够将更多精力用于财务分析及研究。但工作转型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从事基础性工作的会计人员可能无法胜任新的工作岗位,而财务共享模式下对复合型会计人员的需求也可能短时间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产生人员“断档”。
1.增强信息安全管理。在财务数据高度集中的财务共享模式下,信息安全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防火墙、备份中心及设立不同权限等技术手段完善集团整体的安防系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模拟攻防演习、建立监督责任体制等管理手段,增强集团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2.推进各层级业财融合。实施财务共享不仅给会计工作带来变革,也为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只有打破集团各子公司以及各内设部门间的“壁垒”,以集团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发挥财务共享的意义,使业务部门、会计部门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协调合作的联动机制,重塑并优化业务、财务全流程。
3.提前谋划会计人员转型。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局限在财务共享领域,今后越来越多的会计工作将被自动化的计算机处理所取代,只有提前谋划会计人员转型,才能使会计工作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高端复合型人才,发挥“领头人”、“带头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深耕现有会计人员的培养,进一步发挥各阶层人才特点,优化人员配置。
财务共享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并应用,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共享模式的价值,是当下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趋利避害,才能提高集团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为集团赢得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