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华
(朔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山西 朔州 036002)
随着患者对于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以及对于用药方面的知识逐渐了解和关心,药事管理在药物服务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1]。本文因此在开展了对比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来对药事管理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观点如下:
我市一家三级医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112例,将患者按照是否执行药事管理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共56例患者,其中男患者/女患者为39/17,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4.41±13.76岁),对照组(共56例患者,其中男患者/女患者为39/17,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5.19±14.16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资料在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医药护人员为实验组患者进行的药事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对各个科室的用药信息进行汇集和组合,整理出一套详细、科学的用药规范,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范为患者进行用药[2]。(2)定期开展药物部门与实际操作科室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实操人员就药物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方便性对药学部门人员进行反馈,药学部门人员对实操人员进行用药交代,药物治疗管理,人文能力等进行培训,并就反馈问题给予详细解答。(3)在目前的医院内部信息化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对外功能,例如通过短信、微信、APP、公众号等为患者进行药物信息告知和药物使用时间告知。(4)增强医药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在患者有疑问时,对其进行仔细的解答,可根据药物了解程度为其讲授药物与病症之间的治疗联系[3]。
医药护人员统计两组中出现药物中毒、药物过敏等药物服用不良事件的患者例数,并得出用药不良事件率并进行比较。并以概率变化来判断药事管理是否有效。
本文中医药护人员对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和整理,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在药学不良事件上使用计数统计,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统计显示,实验组5 6例患者中出现药物中毒、药物过敏等药物服用不良事件的患者例数分别为4例(7.14%)、5例(8.93%),用药不良事件率为16.07%(9/56);对照组56例患者中出现药物中毒、药物过敏等药物服用不良事件的患者例数分别为8例(14.29%)、9例(16.07%),用药不良事件率为30.36%(17/56),比较结果为(x2=5.728,P=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表明,药事服务能够有效的减低患者出现用药不良事件的概率,避免其因错误用药受到影响。
随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安全意识增强,对于使用药物的安全性要求逐渐提高,导致药事服务出现了极大的缺口[4]。在这种情况下,药事管理应运而生,其从对内对外两面进行调整,对外是向患者进行药事服务,以帮助其提升用药安全,对内则是进行药物使用体系重组优化,提升医院药事服务管理能力[5-6]。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了药事管理后,其出现用药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可见在药事管理后,医药护人员给药量,药物使用方式都更加精准,实验组患者接受药物使用说明和信息化药物服用指导后更有效果,因此其自身也能更好的按照药物使用要求、禁忌对药物进行服用。
综上所述,药事管理既能有效的帮助患者降低药物服用时产生的不良事件概率,也能极好的提高医院的用药服务精确性,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值得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