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加工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改革策略

2020-03-01 03:14杨华琼黄文权沈明泓
关键词:校企技能中职

杨华琼 黄文权 沈明泓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 自贡 643000)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企业培养和输送生产、服务等基层人员的艰巨任务,他们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完成学校的学业之后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还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岗位培训。如何缩短学生的上岗适应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现代学徒制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理清了学徒制的发展与内涵,分析了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在我国中职教育的加工制造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思考和策略,为我国中职学校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提供参考。

1 学徒制的发展

学徒制起源于西方,由最初的古代学徒制发展为传统学徒制,逐步进展为现代学徒制。古代学徒制的传承方式通常发生在家庭父子之间,如父亲教授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仅靠父教子的方式无法满足生产任务的扩展需求,传承方式慢慢延伸到家族成员以外的人员,渐渐变成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即传统学徒制。新中国成立初期,众多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传统学徒制中的企业师傅缺乏专业教师的师资培训经历,教学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完成技能传授。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兴起,学徒制逐步运用于职业学校教育中,即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既能帮助中职学校对人才更好的培养,还能有效解决企业招工难的境况。

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和学校纷纷借鉴采用德国双元制,该制度是德国进行职业教育培养采用的重要方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育人。德国这一制度的推行,促进了我国对学徒制展开新的思考,是目前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2014 年教育部印发了 《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并制订工作方案。教育部办公厅于2015 年、2017 年、2018 年分批公布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单位,涵盖专业面广,各中职学校积极响应、大胆开展、探索实践。

2 我国中职学校加工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现状

2.1 我国中职教育的现实状况

中职教育肩负着为企业输送一线操作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担,目前,我国传统的中职教育从教学模式方面分析,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利用黑板、粉笔、投影仪等进行辅助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知识难以形象化、具体化。从教师专业技能方面分析,多数中职教师完成学业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教学,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致使其专业技能与行业、企业的技术要求不在同一水平上,在教授学生时不能很好的传授企业实践技能。从学生培养方面分析,大多学校仍按照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实训时间不足,操作技能不娴熟,难以提高其操作技能水平。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分析,校企合作大多停留于纸面,企业往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对参与校企合作不积极。

2.2 现代学徒制在加工制造专业及其它专业的开展情况

在现代学徒制的开展中,各职业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改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在加工制造试点专业中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内容,采用工学交替 “1.5+0.5+1” 的模式进行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西工程学院数控应用专业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制定三学年的总体教学安排,并结合当地发展思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具备理实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试点工作中,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并举,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分段育人机制,实现学生到员工无缝连接的育人模式。浙江省嘉兴市平湖高级技工学校以机械和电气专业作为试点专业,由教师和师傅共同指导,双师协同,形成工学交替、知行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3 中职学校加工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学徒制涉及教育与行业两个不同的领域,其开展实施将面临诸多问题,根据试点情况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我国制度保障不够健全

我国虽比较重视现代学徒制的推进,但企业和学校是两个不同的机制,从古到今,教育学生一直是学校的任务,在没有强有力的制度支持下,行业企业很难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目前我国对于企业和学校缺乏强有力的法规和制度保障,缺乏相互均衡制约的利益平台以及监管平台,教学和人才培养缺乏企业和行业的职业标准与监督机制,缺少强有力的统筹和推进,造成了“学校热、企业冷” 的现象[1]。

3.2 企业参与力度不够

我国现有的中职教育的重点在于校企合作交流,普遍存在着校企间合作的质量较低、基础薄弱,合作机制不健全。校企双方的合作大多是校企双方领导层面的交流以及文件纸面上的合作,企业表现不积极,提供的实习岗位技能要求不高等现实情况[2]。在学徒制开展过程中,多数企业把盈利放在首位,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企业担心影响其生产与效益,不愿耗费过多的人力、财力、物力。

3.3 学校实训条件滞后

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需要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学校实训设备应进行及时改进和更新。但实际情况是大多中职学校达不到条件,出现了大量的 “迷你型”、“浓缩型” 实训场地以及大量落后设备等现象,造成众多学生共用一台设备的情况以及实训设备远远低于现代企业生产设备的标准。

3.4 教师综合能力欠缺

从学历结构分析,中职学校的教师近半数来自于高校毕业生,缺乏生产实践操作经验,课堂驾驭能力薄弱,势必影响到教学质量。从投入教学精力分析,多数中职教师在学校不仅要授课,还担任着其它工作,导致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的技能与当今生产需求脱节,操作技能难以提高[3]。教师培训方面则多是进行理论培训或进行简单的、重复的技能练习,距离现代学徒制教学所要达到的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3.5 企业师傅教学经验缺乏

企业师傅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大部分对参与现代学徒制培训的学生积极性很高,但企业师傅主要以生产一线工人为主,缺乏育人经验以及与学生的沟通技巧,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表达能力,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6 学生管理难度大

中职学生尚处于从初中学习文化知识到中职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转变过渡阶段,专业意识较为淡薄,难以快速适应。学生在企业期间,与社会的接触更加频繁,正能量与负能量同时出现在学生眼前,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则易在思想上、学习上出现问题。

4 中职学校加工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策略

4.1 国家层面实施顶层设计

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开展少不了明确、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来引领和推进。从法律法规出发,借鉴德国等国家对现代学徒制采用立法的形式确立专门的法律条例,明确其法律地位,明确校企双方职责,确保学校和企业都能够主动的加入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中。从企业角度出发,要确保企业有专业的技术技能人员,先进的设施设备等有利于培养学徒的优良条件,并在政策上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和优厚,如税费减免、激励政策等方式鼓励校企合作[4]。从行业角度出发,可对行业给予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学校和企业搭建有利的联盟平台,加快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步伐。从学校角度出发,可增加对试点学校的经费投入,解决学校资金短缺的问题。

4.2 校企双方进行深度融合

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育人模式,两者必须找到一个契合点,才能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开展。首先,从招生着手,以企业工作岗位为依据,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招生计划、生源要求,共同进行招生面试。其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展开,学生毕业条件可按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实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的制度,聚理论与操作为一体以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再次,为达到校、企、生三方满意的状态,校企双方共组教学团队、制定人才培养方法、讨论教学改革情况、参与学生考核评定[5]。最后,学校可在学生企业实习期间,分担部分企业用于培训学生的费用,培训合格的学生可被企业直接录用,从而避免 “学校热,企业冷” 的现象。学生技能的提升,不仅提升学校影响力,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创收效益,达到双赢的效果。

4.3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开展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基于现实考虑,与企业现实需要对接,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灵活设置专业。专业设置使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融合,以学校和企业 “双主导”原则,共同制定和开发,尽可能缩小与企业需求的差距[6],使学生毕业就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使课程内容与生产内容融合,将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企业生产内容以及学校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使专业标准与岗位标准融合,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使学生快速适应岗位;中职学校教育应主动的服务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使职业教育体系为劳动就业体系提供更好的资源。

4.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需要的教师是既能掌握本专业最新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又具有现代育人理念的“双师型” 教师,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学校可通过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采用引进企业专家或以校内老带新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可把 “双师型” 教师纳入职称考核的加分项。对企业师傅而言,开展相关的教学能力与管理培训,从中选拔优秀的人员到校兼课,提升企业人员的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

4.5 学生考核机制多元化

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下,对于考核方式的制定,可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在学籍管理上,可采用弹性学制、工学交替、机动管理等办法,如根据学生完成技能水平不同,毕业时间不同,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有进有出[6]。技能考核上,采用 “双导师” 制考核,即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考核,双导师考核均合格才算学生正式合格。学生评价上,不仅在知识与技能上,更要在素质、纪律等综合职业能力上加强考核,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企业评价等方式进行考察,培育出高质量、高技能的人才。

5 结论

现代学徒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我国当前推行和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现状,结合加工制造专业特点,分析了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为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具有参考价值,以期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校企技能中职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画唇技能轻松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