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抓“四注”实施促“四突”

2020-02-28 11:52诸伟萍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拓展

诸伟萍

[摘要]用微课题研究的方法,在小学数学常规课型结构改进方面践行了“设计抓‘四注,实施促‘四突”的探究,通过对微课题教学改进前后的对比,充分说明了其在高段数学拓展课上能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四注”;“四突”;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28-03

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教师若能创设智慧引领的课堂,且在教学环节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自主梳理、自我反思,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是高效和灵动的。由于家庭背景、学习心理、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就有明显差异,为了减小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人从常规课的结构改进着手,用微课题的探究方法践行“设计抓‘四注,实施促‘四突”的具体措施。

一、新授课应遵循教材的逻辑起点,注重“新”字,突出重点

学生学习新知前绝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进行有机拓展,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潜意识,使学生愿意接受新知识,深究新知识,真正做到“课未始,兴已浓,智已启”。

【传统教学模式】

“圆的认识”:问题导入→讲解新课→接受新知→布置作业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

生(齐):对的。

师: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过圆?

生1:钟面上有圆,轮胎上有圆,有些镜子、纽扣都是圆的

师(多媒体出示:平静的水面,丢进了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上石子入水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

生2:水纹、圆、很多圆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圆吗?

生3:电磁波。

生4:雷达波。

……

师:我们认识了圆,那能用手中的工具画出圆吗?请四人小组合作画圆。

(学生有的将圆形瓶盖按在纸上描画;有的用圆规画圆;有的用绳子一端固定在纸上,另一端系住铅笔,绳子绷紧后画一圈;有的用绳子一端系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甩一圈……)

众所周知,决定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基础因素和贯穿始终的因素就是:對概念的理解要明确,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看得见、摸得着、想得通,而且在引入概念时要强调“新”字。

【改进教学模式】

“圆的认识”:游戏导入→实际参与→真切感悟→厘清概念

在教学“圆的认识”的前一天,我与全班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

游戏规则:

1.每组5?7人;

2.石灰画的圆内有4?6人,圆外1人,圆外的人用手拍打到圆内的人的手臂,则圆外的人获胜;

3.无论是圆内的人,还是圆外的人均不能踩踏石灰线,否则为输。

4.依次轮流替换。

在教学“圆的认识”课上,我让每一位学生回顾昨天游戏的规则,并且播放了第一组同学游戏的视频,视频显示小红在圆外拍打圆内的小朋友,虽然拍到了小江的手臂,但是踩在石灰线上;小刚……(暂停播放视频)指出小刚所在位置(在圆外),其他小朋友的位置(在圆内),明确石灰线就是圆,这样就把圆上、圆内、圆外三个新概念叙述清楚了。

随后提出几个问题:

1.圆内的人的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是几米?

2.最中间的点到圆上的距离是多少?

3.如果过最中心的点画一条直线会出现什么状况?

4.圆的大小与有关系吗?

新课伊始,教师就将学生从有限的教材向无限的学材进行有机拓展;随后再用视频演示一个石子投入水面的画面,屏幕中碧波如镜、飞石入水、波纹荡漾,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同心圆……一开始置身于游戏中的学生对圆的感性认识在这里得到了拓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打破实物画圆和圆规画圆的局限性,尝试用多种材料和工具画圆,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事物,用和谐的图画抽象出形象的形体。在这逻辑起点上,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就不言而喻了。

二、练习课需针对学生的认知缺陷,注意“清”字,突破难点

生活是智慧的源泉,生活让智慧充满了炫丽的光芒。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清楚练习中的内容是有价值的,这既是知识巩固深化的过程,又是唤起学生内心需求的催化剂,能促使学生多角度、灵活地、创造性地进行数学思维。

学生技能和技巧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从“会”到“熟”的练习过程。我在实践练习课的教学中,突出一个“清”字:哪些是针对重点内容的练习题,哪些是针对疑点难点的练习题,哪些是典型错例的练习题……都要十分清楚。教学要有分层、有坡度,练习中要有“模仿、熟练、创造”三个阶段。

【教学案例】“比和比例”的练习课

师:今天的数学和以前的数学有什么不一样?

生1:以前我们的课堂在教室里,今天的课堂在操场上。

师:那你们高兴吗?

生(齐):高兴。

师(指着高高的旗杆):你们知道这根旗杆大约有多高吗?

(多数学生摇摇头,少数学生估测:10米、15米……)

师:你们有办法得到确切的数据吗?

生2:用绳子测量,把它送到旗杆顶端,从上自下量一量。

师:绳子怎么送到旗杆顶端呢?

生3:干脆把旗杆放倒再测量。

(教师将准备好的一根2米长的竹竿笔直地立在操场上,地上顿时出现了竹竿的影子)

生4:有办法了。我先量一量竹竿的长度,再量一下它的影子的长度,不就知道了竹竿与影子的关系了吗?再根据它们的关系,量出旗杆的影子长度,不就可以算出旗杆的长度了吗?

师:你们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吗?可以得到确切数据吗?

生5:可以。就是应用我们刚学过的比例的知识。在学生还没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培養学生用自己的脑子、独特的数学眼光、个性化的策略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享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到独特思维的魅力。

三、复习课要珍视学生的迷茫困惑,注视“精”字,突出疑点

复习课并非是“知识的再现”和“查漏补缺”。复习课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要通过“精典”的知识内容,使学生的碎片化知识结成网、连成块,把知识和技能“精细化”地保存在认知结构中。

【教学案例】“比例尺”复习课

师:学习了比例尺后你能解决这道拓展题吗?图2是我校操场的平面图,比例尺是1:2000,请计算操场的实际面积。

生1:我先量出图上的长和宽各是5厘米和2厘米,5x2=10(平方厘米),(平方厘米)。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2:我是先量出图上的长和宽,求出实际的长和宽,10000(厘米)=100(米),4000(厘米)=40(米),再求出实际面积是100x40=4000(平方米)。

师:谁说的有道理呢?

(三三两两的学生举手想发言,但下课铃声响了……)

师:其实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而不是面积的比……

课后,有一学生来找我:“老师,是否还可以这样做:?”我没过多思考就回答:“先求实际的长和宽,再求实际面积不是很简单吗?”……

通过学生的课后反馈,能明显感觉到,由于我匆匆忙忙的结课,使得学生对新知产生了许多困惑。在课后反思中我是这样写的:“,是不是应该肯定学生的想法呢?是不是该给一些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呢?……在平时的复习课上,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珍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迷茫和困惑,充分利用复习课中的动态生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评析课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入“明”字,突围考点

在以往的评析课中,我总是遵照“测查分数→评价优劣→分析错例→布置作业”的流程进行教学。但在“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测查后,我发现学生对质数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看来只有让学生了解一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提升,真正实现有意拓展。

“因数与倍数”测试题中有一道判断是否是质数的题目,学生错误率极高,针对于此,我在评析课上进行了重点讲评。

【教学案例】

师(出示73):它是质数吗?——如果有一张质数表可以查就方便了。

生(齐):是呀!

师:那咱们来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吧!

师(拿出课前印发的1?100的数表):这里全是质数吗?

生(齐):不是。

师:怎样找出1?100内的质数呢?

生1:先划去1,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生2:把偶数划去,它们都有约数2。

生3:不对,2是质数要留下,其余的偶数都划去。

……

通过五六分钟的讨论筛选,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出现在了学生的手上,学生还意犹未尽,在质数表中找起了规律。这节课后,学生判定较大数是不是质数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没底了,不但会用很多种方法来进行排除,甚至已熟记了这张百以内的质数表,这就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神奇魔力。

五、践行感悟

践行的理论依据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他指出:学习应强调内在动力;学习应强调直觉思维;学习应强调学习过程。

《人脑如何学数学》指出:“如果一门数学课程主要使用严格规范的方法,注重记住抽象的公理和定律,那么新本性和动机同样会被破坏。”

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不能像钉钉子一样强硬,而要使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这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获得乐趣,在乐趣中找到情趣,在情趣中发展志趣。放到每堂课来看,可以理解为玩中导趣、趣中导思、思中导法、法中求变。

[参考文献]

[1]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0.

[2]詹明道主编.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数学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雷玲主编.好课是这样炼成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4]沈丹丹.小学数学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6.

猜你喜欢
拓展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