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视角下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策略研究

2020-02-28 20:13刘宜勇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3期
关键词:普惠小微融资

■刘宜勇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

引 言

基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在创新战略的引导下,新兴的实体经济主体是未来市场发展的主动力。现阶段我国加快产业转型,新市场、新产业以及新业态等发展迅猛,在生产以及生活场景中普惠金融融入其中,为新市场的挖掘提供了新的途径。普惠金融的大力发展是我国金融政策与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具体体现,同时银行的转型也要求普惠金融的发展。金融科技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金融科技使普惠金融的产品得到创新,普惠金融的流程得到优化,普惠客户体验得到提高。由此,基于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对银行线上、线下协调发展的新模式进行构建,通过科技促进银行新业务的发展,有利于普惠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

1 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场景化的线上融资极大的推动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现阶段由于网贷平台风险时有发生,使行业认识到和具体场景脱节的线上融资,由于风控措施的欠缺,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场景化的线上融资对场景的底层数据资源进行把握,推动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银行以金融科技为基础,场景场景化的线上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以建行为例,自从2013年,建行对线上产品进行布局,“小微贷款”业务在2015年正式推出,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建设基于四大类产品的前提下,对“云税贷”、“医保云贷”等“场景云”进行打造,使小微客户所有的场景融资需求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满足。

第二,平台化的经营为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提供基础。以金融科技为支撑,对线上“多方融入、集聚客群、共享交互”的融资平台进行打造,实现对多方数据的收集,对客户能够进行精准识别与动态的监控,为健康发展普惠金融提供基础。比如建行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过程中,通过金融科技,创建小微企业线上融资平台,使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针对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基于信用档案评分标准向小微企业授信。按照一定周期更新小微企业的信用档案,实现实时监测信贷风险。另一方面与小微企业所属产业特征相结合,支持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的发展。

第三,线上供应链融资是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新动力。随着科技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供应链”发展前景广阔。在场景化与生态化方面,供应链快速发展。现阶段大型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基于核心企业的增信作为主要特征,供应链金融服务于供应链上的各个成员企业。截止到2019年,我国上万家的大中型企业具有核心的企业资质,超过4000万家的中小微企业位于供应链上。金融科技使银行对位于供应链末端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风控能力得到提高。金融科技下,物流信息、交易信息以及金融信息等实现了集成,银行能够严格控制产业链贸易真实性 。建行通过智慧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2 金融科技下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金融科技视角下不能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协调发展。现阶段建行的单纯的线上信用类的融资业务发展比较快,但是对于部分需要线下辅助的线上业务发展缓慢。一方面银行在对于线上融资的风险管理方面的认识有待于提高。在银行业务发展的“线上化、零售化、小额化”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于大额业务的依赖性过大。另一方面,银行在对于数据风控缺乏信心,现阶段人力缺乏,银行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大额融资,导致了线上业务发展的速度变慢。同时,针对经营快贷业务,银行加强了担保措施,通过担保公司二次审查融资客户,降低了融资服务的效率,流失了优质的客户。

第二,金融科技视角下,缺乏完善的普惠金融发展机制。一方面,现阶段建行的针对线上小微企业融资管控系统,不能实现灵活高效的对接线上融资场景,对批量获取线上场景数据、自动选择数据模型、灵活关联银行内部的各业务系统等方面还不完善;另一方面,对于小额贷款业务,现阶段并没有进行差异化模块的设置,从而导致小额零售业务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由于小微企业所有者和经营实体的风险联系紧密,在开展小额业务方面,建行线上系统不能实现联动化管理小微企业所有者和企业,从而对于一体化控制信贷风险不利。此外,建行现阶段的小微企业的业务融资呈现出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持。对于线上小微融资而言,离不开数据的说获取、数据的整合、数据的分析等。伴随着银行的线上场景日益多样化,这必然要求专业团队为特定场景模型选择、贷后风险监控等提供保障。人力资源建设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监控。

第三,小微企业融资缺乏信贷制度的支持。随着线上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的迅猛发展,小微融资呈现出明确的“小额、高频、分散”等特点。银行已有的信贷制度不能使高速发展的小微融资需求得到满足。一方面小微企业的信贷关系存在着繁琐的环节,使线上场景合作高效率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中需要客户经理对信贷档案中的字段进行人工的输入,从而使服务效率降低,同时操作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对于存续期的管理来说,尽管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了非现场的统一监测贷款用途、贷款的间隔期等,然而目前信贷制度需要对于贷款用途、贷款间隔期等在线下客户经理进行逐笔的检查,同时利用系统的自动触发处理进行提示,由此影响了效率的提高。

3 金融科技视野下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

3.1 基于金融科技构建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制

一是对于银行经营过程中数据资产的核心地位给以强化。金融科技视角下,充分利用数据与场景的驱动力,对银行内外场景和设计共享的机制进行构建,从而实现利用场景获取客户、利用合作获取客户等多元化的线上获取客户新模式。同时,对于银行经营快贷过程中的税务、结算等场景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政府有关部门、电商、中大型企业等加强联系,对多方参与、共享的获取客户的线上场景平台进行搭建。

二是对银行标准化的业务模型进行打造。银行对于抵押品的数据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对于抵押、质押类的融资标准进行构建,使办理融资业务的效率得到提高。同时,提高自动审批的方式对于优质抵押物的融资进行审批,使小额贷款的客户体验得到提升,由此对于优质押品的市场份额进行抢占。

三是向产业链的末端逐渐延伸融资业务。银行加强与大型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联系,将医疗、农业等的聚集小微企业的产业链作为重点,向产业链的末端逐渐的延伸核心企业信用,从而通过产业集群模式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2 利用金融科技对大数据场景下的金融平台进行构建

一是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对场景金融数据中心进行构建。从发展大数据场景下的金融业务需求出发,对银行内外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对动态的、多维度的、立体化的数据中心进行构建。一方面对于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的数据进行进行应用;另一方面对核心企业的融资信息、投资信息等场景化融资业务数据进行充分利用。基于多元化的途径收集各种线上数据,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构建场景金融数据中心。

二是对智能化工具进行充分应用,从而构建数据决策体系。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进行融合,通过模型的构建,使智慧金融得到实现,由此构建以数据为支撑的大数据场景融资体系。基于对灵活营销模型的构建,使营销任务的精准性提高;基于审批模型的构建,和客户的财务数据、融资信息等相结合,以大数据技术为工具进行自动审批,由此人工干预降低,实现了全面监控客户情况,使潜在风险得到预防。

3.3 基于金融科技为用户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一是利用金融科技完善银行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金融科技使银行客户信息安全得到加强。利用金融科技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架构体系,从而为客户信息安全提供保障。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金融科技还有待于提升,现阶段在信息领域中,我国很多核心的软件、硬件等都是来自于国外,核心技术缺乏主动权。所以,研发金融科技的能力要提升,基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使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

二是大力发展持续跟踪业务,对风控策略进行优化。由于只有通过一段时间才能检验线上融资的风险,所以必须要跟踪检查线上融资产品的风险,对于风控模型和风控策略进行优化。一方面实时跟踪监控经营快贷产品,对于经营快贷产品的使用、风险等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确保风险管理的要求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基于经营快贷产品的特点,与线上场景数据相结合,使线上场景与银行线下数据进行相互验证,提高数据安全性。与线上场景的风险特征相结合,对线上场景的融资限额进行设置,使线上场景业务保持安全。与此同时,和客户的经营情况、资金周转等结合,对于客户的其他贷款、担保等进行全面考虑,从而实现对于客户授信额度的合理确定,确保信贷安全。

4 结 语

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金融科技使银行传统经营的模式得到了转变,银行业绩与客户满意度都得到了提升,从而使银行盈利能力与资产的回报提高。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发展不断的融合。银行通过对自身优势的充分挖掘,以金融科技为支撑,对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新的普惠金融发展路径进行构建,从而推动银行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普惠小微融资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