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杰
(1.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浙江大学)
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指的是某项工程的承包商按照合同规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或运营维护)等工作,并对所承包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等全面负责。这种总承包模式责任主体清晰、合同结构简单,便于建设单位的管理,有利于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目前,EPC总承包模式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工程承包模式,我国也早已开始将该模式在各类工程建设领域中进行大力推广。
EPC项目通常实行固定总价合同,承包商要承担大部分的费用风险。假设在投标阶段未能对项目的各类风险进行妥当管理,很有可能会给承包商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在投标阶段,EPC总承包商必须全面分析、辨识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定最佳的投标策略。
本文介绍了风险管理和EPC项目投标风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从项目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了EPC项目投标风险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水环境治理EPC项目投标风险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提出展望。
从承包商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参与活动来看,投标阶段相比于其他阶段如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维护等阶段的风险更加复杂、关键,投标阶段的风险控制是EPC项目风险管理的重点。
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某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在完成风险识别后,还需要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即通过风险评估方法、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对项目风险因素发生概率的大小或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等进行评估。项目风险应对主要是对风险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主要包括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接受和风险自留等。
18世纪国外已经有风险管理的研究,但直到1916年,法国古典管理学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1]才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引入企业管理领域,并阐述了风险管理的概念及风险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风险管理的研究出现在工程领域较晚,直到二战期间,风险管理理论才首次被美国应用于大型武器研制等系统工程,而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里的大规模运用则要到战后大规模的重建工程建设中[2]。
1972年,Rosenbloom J.S.[3]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费用风险进行了风险评估模拟,为投标报价提供了有效依据;F.h.Griffis和Symeon Christodoulou[4]于2000年采用PERT方法和蒙特卡洛(Monte-Calo)方法分析项目工期,采用三时估计法估算方差,估算出项目按时完工的概率,旨在最初的投标阶段对项目工期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D.K.H.Chua和D.Li[5]于2000年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评估了项目的投标风险,但是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投标风险评价体系。
在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评价方面,Iranmanesh[6]将风险分解结构同工作分解结构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提出风险分解结构RBM(Risk Breakdown Structure),并对此模型进行了补充、改进,使其更好的用于EPC项目风险因素的评估。Yeo[7]结合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关键链管理理论,对EPC总承包项目存在的风险开展研究。
为了更好地开展投标风险管理研究,为投标活动服务,国外学者仍在探索建立更为完善的理论和模型。
风险管理引进国内之初,最早被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外贸、金融、外汇等行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项目管理理论评价与实践方法理论引入国内后首先应用于广州、上海地铁建设项目、三峡大坝等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当中。
在项目投标风险研究方面,齐锡晶等[8]在1999年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施工企业投标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但其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单一。卢德林[9]在1999年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建工程投标风险进行了评价,但该方法建立在风险项及风险项内各因素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对交互影响的风险因素缺乏进一步的探讨。张朝勇等[10]在2007年在传统层次分析法(AHP法)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和熵权建立了投标项目风险决策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AHP法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调整麻烦的不足,使得决策模型更加贴近现实。
在EPC总承包项目投标风险研究方面,郑少君[11]在2010年将赢得值法原理引入EPC项目投标报价风险控制。李卉[13]在2016年在模糊综合评价引入三角模糊函数,使得指标权重计算变得更加科学,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王玉[14]在2019年引入变权均衡函数构造变权公式,对层次分析法的常权权重进行了变权处理,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EPC项目投标风险的变权模糊评价模型。
(1)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起来有效的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随着EPC项目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在不同领域、不同工程建设项目类型之间尚不能构建一种普遍适用的评价体系。
(2)从承包商的角度,不同承包商之间的资信、实力、业绩、履约能力、专业能力等差别很大,目前对于EPC项目投标报价模型的研究成果较少,且适用性有限。
(3)目前对于EPC投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虽然较多,但多利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这些方法对指标权重处理的合理性仍需改善。
(4)目前EPC项目投标风险因素的辨识采用的方法,在某些新领域如考核付费模式的水环境治理EPC项目,可能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风险因素的辨识可能存在困难。
在水环境治理EPC项目投标风险研究方面,吴冰[15]在2018年对城市流域水环境治理EPC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也介绍了EPC项目存在的招投标风险问题。张林波[16]在2018年通过实地调研及专家调查法确定了风险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MATLAB软件计算矩阵参数进行层次排序。国内学者已开始在水环境治理EPC项目中运用项目风险管理工具,探索解决投标风险的方法。
但总体来看,对水环境治理EPC项目投标风险的研究成果仍较少,尤其是近年来已开始出现的考核付费模式下的水环境治理EPC项目,由于考核合格方支付工程款,EPC承包商的投标风险大大增加,对于该类型项目投标风险的研究几乎没有。建议今后对水环境治理EPC项目开展以下研究:
(1)开展项目投标风险因素辨识的研究。现有的投标风险因素辨识较为笼统,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对于考核付费模式下的水环境治理EPC项目,应重点研究费用亏损风险、项目考核指标难度风险、技术风险等。
(2)完善投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现有的投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数权重处理上仍需完善,今后需进一步完善指标权重的处理,使权重计算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工程项目实际。
(3)开展投标报价模型的研究,为承包商投标报价提供参考。现有的EPC项目投标报价模型较少,考虑水环境治理EPC项目多以设计院牵头,建议从设计院牵头的承包商角度,开展投标报价模型的研究。
(4)关注项目全生命期尤其是运营维护期风险的影响。水环境治理EPC项目通常都有三年以上的运营维护期,其运营维护期通常也要求考核达标,因此必须充分考虑运营维护期考核达标对投标风险的影响。
随着EPC总承包模式在国内的兴起和发展,目前已成为建筑市场的主流承包模式之一,国内大型设计院也将业务中心向EPC总承包方面转移。而对EPC总承包项目投标风险管理的研究,可以提高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水平,为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