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悠悠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名词化在中英文书面语篇特别是科技论文中大量存在,是正式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对名词化结构的处理一直是翻译的难点,且国内对名词化的翻译研究较少。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解读名词化能为名词化结构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探讨名词化的概念功能并对名词化的翻译提出相关策略。
Quirk[1]将名词化视为名词短语与小句谓语的对应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Halliday[2]656认为,“名词化是指小句中可以充当名词或名词组的任何成分或词组,包括从句、名词化形容词或动词等”。Halliday[3]352将名词化看作语法和语义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的表征。Halliday[2]656将名词化过程比作“打包”(packing)过程,由此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或者小句被转换成名词,而过程、性质、关系、言辞被转换成实体,他提出了四种名词化形式,举例如下:
1)stable →stability(性质—事物)
2)develop →development(事件—事物)
3)with →accompaniment(过程—事物)
4)so →cause/proof(连接关系—事物)
第一种由性质到事物,称为性质名词化,即名词化是由反映事物的性质的形容词派生出来;第二种由事件到事物,动词被转换成名词,称为过程名词化;第三种由过程到事物,名词化从介词转换过来,称为环境名词化;第四种由连接关系到事物,称为关系名词化,从连词转换而来。从词类和级阶的交叉角度来看,名词化分为两类:跨类名词化,包括过程、性质、环境和关系的名词化;跨级阶词化,包括单个事件的名词化和一系列事件的名词化。
汉语名词性短语存在一些有特色的范畴合一和范畴分化。定语一律前置及缺少词语与小句的句法对立,使汉语名词/短语性定语跟定语从句在句法上趋同,也使汉语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从句在句法上合一。汉语具有性质词语和状态词语的差异,造成内涵定语内的性质——状态对立。在不强调汉语中词和短语之别时,将汉语的名词性短语简称为“名词语”[4]。
按照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名词化在概念意义下会带来的效果包括实体化、抽象化、浓缩化、模糊化[5]。名词化将过程、性质、环境、关系和事件作为实体,大多数实体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既定的和真实的事物[3],有利于这些实体被认为是真实存在或既定事实,因此很容易被受话者无意识地接受。名词化所带来的抽象化效果在于把过程、性质、环境、关系和事件隐喻为实体,用名词词组的方式体现出来,缺失了参与者或者时间空间过程,造成了某种程度上不依赖于时空的抽象物。名词化的浓缩效果在于名词化的隐喻式包含了其相对应的一致式的过程、性质、环境、关系等事物意义,且通过前置修饰语和级转移等扩展方式,名词化词组将语义打包压缩在一个较小空间,增强了语义密度。名词化还会引起意义的模糊化,因为过程、性质、环境、关系等信息被名词化后,过程的时体、参与者、涉事方也常被省略或以修饰成分出现,常引发各种解读或歧义[5]。
在处理名词化翻译时,国内学者有从词汇语法的角度将名词化结构动词化、还原施动者或保留术语一致性[6],也有从功能对等角度对名词化进行直译、意译或换喻[7],但鲜有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考虑名词化带来的概念功能。本文将根据名词化的概念功能带来的效果,探讨人文科学语篇和自然科学语篇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策略。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在语音、词汇、语法层面有巨大差异。汉语注重直观体验和经验感悟,而英语的名词化结构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加了译者在翻译时处理此类正式语篇的难度。但译者如果能厘清语篇中名词化结构的概念功能,就能在翻译时采取不同的策略,保留和解包源文本中的名词化结构,帮助建立语篇中的知识层次。
名词化的实质是将非实体参与者,如过程、性质、环境、关系和事件作为实体,这些实体通常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体现,而实体通常被认为是既定存在的客观事物,因此很容易被受话者无意识地接受。在翻译名词化结构时,为了保留源文本中名词化的实体化效果,在译文中应尽量表现出名词化结构的特点,保留名词或名词短语。举例如下:
例1:And unless an awkward misfit is going to occur,we may agree that stock responses are much better than no responses at all.
译文:除非会出现某种尴尬的失配情况,否则我们可以认为套版反应比没有任何反应要好得多。
例2:A stock response,like a stock line in shoes or hats,may be a convenience.
译文:套版反应,就像鞋子或帽子上的料线,是一种便利。
( 摘 自 Richards 1930 Practical Criticism:240-241)[8]
例句选自文学理论语篇。例1 中名词化构式“misfit”将过程转化为实体,所以在源文本中这个实体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事实。“misfit”的意思是“失配,不适合”,翻译成“失配情况”保留它的名词化特性。同样,“responses”是动词“respond”的名词化,它将过程“respond”转换为实体。因此,在目标文本中“responses”也应该翻译成一个名词“反应”维持实体化的效果。在例2 中,“convenience”是名词化“convenient”的结果。这样的名词化过程将修饰语变为可数名词,指的是一个实体,它自然地以离散和可数的单位出现。如果它被翻译成中文的“(很)方便”,那么将会失去源文本中名词化构式的实体化,为了保持源文本的实体化效果,“convenience”应处理成名词“便利”。
例3:And it is the equality of passive gravitational mass and inertial mass that is important for general relativity.
译文:被动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的相等对广义相对论很重要。
(摘自Einstein 2005 Relativity:The Special and General Theory:207)[9]
例3 选自科技论文,例句中“equality of passive gravitational mass and inertial mass” 是“passive gravitational mass and inertial mass are equal”这一小句的名词化对应部分。但对于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爱因斯坦认为“广义相对论的创立,首先是由于物体的惯性质量同引力质量在数值上相等这一经验事实,对于这一经验事实,古典力学是无法解释的[10]319-323”。使用名词化的“equality”其效果是让受话者认为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是既定事实,从而潜移默化地操纵读者的解读。因此译文处理为“被动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的相等”以保留源文本中的名词化结构。如果译文中去名词化处理为“被动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那么“相等”表明了两种质量之间的性质,容易引发受话者的质疑和挑战,失去了源文本中名词化的实体化效果。
名词化结构的存在有时被用来突出真实存在的假设,因为事物通常被认为是真实的和无可争议的。因此,在名词化的翻译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持这种实体化效应,要么直接在目的语中使用对等的名词化结构,要么在原文中创造一个新的包含与原名词化词相对应的名词词组。
Fowler 和Kress[11]207称名词化“在风格上造成了‘客观事实’,这是参与者缺失的结果”。此外,Thompson[12]21还指出,“名词化过程与说话时间无关,名词是不允许读者怀疑的事实”。另一方面,这种抽象又增加了话语解释的难度,使一些话语成为“专业”或“准专业”的文本,只能被“内行”人理解。在翻译相关的名词化结构时应考虑这种抽象效应。
例4:The function which science has to perform in the curriculum is that which it has performed for the race:emancipation from local and temporary incidents of experience, and the opening of intellectual vistas unobscured by the accidents of personal habit and predilection.
译文:在课程中科学必须发挥的作用正是它为人类所发挥的作用:将人类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经验事件中解放出来,开拓人类被个人习惯和偏好事件所蒙蔽的知识视野。
例5:When the argument is carried to a subtler level,where intolerance or contempt is merely implied,the consensus falls to pieces.
译文:当争论进入更微妙的层次,当偏狭和鄙薄仅仅在语言中有所暗示时,人们的共识就四分五裂了。
(摘自Dewey1915/1955DemocracyandEducation:269-270)[13]
例4 选自文学理论语篇,其中,“emancipation from local and temporary incidents”and“the opening of intellectual vistas”是从小句中被名词化的名词短语,使得原本依赖时空关系的过程、属性等脱离了原来的时空关系,成为一定程度上不依赖于时空的抽象事物[5],普通读者很难理解。目标文本去名词化且把实体恢复成一致式小句,并加入相关参与者“人们”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抽象的程度。
在例5 中,源文本中的“argue”“look down on”和“can’t tolerate”被转化为“argument”“contempt”和“intolerance”,它们是抽象的实体,没有隐含“谁在争论”“谁看不起谁”“谁不能忍受什么”的意思。在目标文本,使用抽象名词“争论”“偏狭”“鄙薄”来表现源文本中名词化结构的抽象化效果。
Halliday[14]102-134认为名词词组是表达意义的强大资源。名词化语言具有简洁的特殊优势,大量的信息可以被打包到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中,增强话语的严肃性[15]。在语篇中大量使用语义浓缩的名词化结构,可以大大增加词汇的语义密度,增加语篇的语义负荷,由此来增加接受者的理解难度,使得这类话语只能被少数读者理解而排除其他读者。这种浓缩效应在名词化结构的翻译中应该得到适当的处理。
例6:The difficulty,as many critics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have pointed out,is that the avoidance of gender-specific constructions contorts the language,flouts historical precedent,and deprives us of terms of longstanding utility.
译文:正如许多对政治正确运动持批评态度的人所指出的,保持政治正确的难处在于,避免使用具有特定性别指向的构式扭曲了我们的语言,违反了历史积淀的先例,剥夺了我们使用长期有效的术语的权力。
(摘自Dewey1915/1955DemocracyandEducation:197-200)[13]
在例6 中,源文本中“difficulty”“correctness”“avoidance”和“utility”等词是语篇中的重要概念,浓缩了大量的信息。过程和属性的名词化使作者能够简洁地表征过程和性质为实体。然而,为了解包信息,提高目标文本的可读性,这些名词化结构被解压,并翻译成语义上更稀疏的短语,如“政治正确运动”“保持政治正确的难处”“避免使用具有特定性别指向的构式”“使用长期有效的术语的权力”,并辅以一些信息以降低语义密度。语义密度指语义内容的浓缩程度,同一语义单位内语义浓缩程度越高,语义密度就越高,反之语义密度就越低[16]。
例 7:The absolute indistinguishability of the electrons in the two atoms give rise to an extra attractive force between them.
译文:两个原子中电子的绝对不可分离性使它们之间产生了额外的引力。
例 8:G riffith’s energy balance approach to strength and fracture also suggested the importance of surface chemistry i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rittle materials.
译文:Griffith 对强度和断裂采用的能量平衡理论也表明了表面化学对于脆性材料力学行为的重要性。
(摘自Feynman et al 1964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V3:3-8)[17]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例子的源文本都是针对专业读者的学术话语,因此大量的信息包含在“indistinguishability”“approach”“strength”“fracture”和“importance”等名词化结构中,名词化将知识浓缩成为专业名词进入特定理论体系。在目标文本中,这些名词化结构被处理成术语,包括“不可分离性”“理 论”“强 度”“断 裂”“重 要 性”。以indistinguishability 为 例,indistinguishability 比(do not)distinguish 体现的语义密度更高,因为过程单一词distinguish 仅指代分离这一动作过程本身,而属性类单一词indistinguishability 不仅指代特定的过程,也隐含过程本身涉及的实体,所以就语义密度而言,属性类词汇所含的语义密度更高,语义更加浓缩。
简而言之,名词化结构包含高度浓缩的意义,在翻译时应该根据我们翻译的具体目的来处理。如果目标文本的目的是像源文本一样专业和权威,我们通常可以将它们呈现成类似的语义浓缩的名词化结构,或具有相似效果的名词化词组。然而,我们也可以选择在目标文本中解包的意义。也就是说,虽然通常保留目标文本中的名词化结构,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语境或上下文中恢复一些省略的信息,例如,隐含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或名词化结构主语的性质、特征,并在目标文本中加以补充,以稍微降低读者理解的困难。
名词化会导致意义的模糊性。Waddell[18]认为,名词化可以通过将更有活力和更直接的动词转换为不那么有活力和间接的名词形式来使语句表达更隐晦。随着这些动作的执行者消失,名词化可能导致部分信息之间的意义关系变得隐含和模糊。这种模糊化的效果往往是说话者想要达到的,因为这样可以掩盖说话人的真实意图,逃避责任,并达到特定的目的。这种模糊效果应在翻译中得到适当的处理。
例9:It does not take someone in the throes of advanced feminist awareness to perceive that the way women are taught to be involved with beauty encourages narcissism,reinforces dependence and immaturity.
译文:任何具有先进女权意识的人都能毫不费力地意识到,女性被教导去对待美的方式会鼓励其自恋,增强其依赖性和不成熟性。
(摘自Susan Sontag 1982 A Woman’s Beauty:Put Down or Power Source:18-21)[19]
例10:It is clear from previous considerations that the(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has grown out of electrodynamics and optics. In these fields it has not appreciably altered the predictions of theory,but it has considerably simplified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译文:从前面的考虑可以清楚地看出,狭义相对论是由电动力学和光学发展而来的。在这些领域中,它并没有明显地改变对理论的预测,但却大大简化了理论结构。
(摘自Einstein 2005 Relativity:The Special and General Theory:58)[9]
在例9 中,源文本通过使用“advanced feminist awareness”“narcissism”“dependence”“immaturity”等名词化结构,省略了一些参与过程的参与者,使其含义模糊。然而,在目标文本中,通过添加“其”(指女性),模糊效应得到了轻微的缓解,但整个文本仍然是模糊的,因为名词化结构被翻译成相应的中文名词化结构,如“自恋”“依赖性”和“不成熟性”。
例10 的“the predictions of theory”省略了“predict”过程的时体信息,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从而使“预测”成为一个没有具体执行者、时间等条件的抽象事件。从作者对狭义相对论的论述来看,该理论在当时没有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他不想直接表达哪些人何时对该理论作出预测,为该理论的前景留下可商讨的模糊空间。在目标文本中,“prediction”被翻译成“……的预测”,从而保留了源文本的模糊效应。
简言之,名词化结构的模糊化效果往往是作者有目的地创造的。因此,译者通常可以通过选择类似的名词化结构来保留目标文本中的这种模糊性。然而,有时译者可能想在目标文本中澄清修饰成分与核心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恢复被省略的成分或在目标文本中解包名词化结构的模糊含义来降低目标文本阅读的难度。
名词化在英语中有四种表现形式,将过程、性质、关系、言辞转换成实体。而在汉语中,由于定语一律前置及缺少词语与小句的句法对立,使汉语名词/短语性定语跟定语从句在句法上趋同。从系统功能学的概念功能角度,名词化可以帮助实现实体化、抽象化、浓缩化和模糊化的效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译者的具体目的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处理这些名词化结构。
在选择具体翻译策略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相关语篇的语类。本文探讨的两大类语篇:人文科学语篇和自然科学语篇中,名词化结构都较为普遍。一般来说,自然科学语篇中的名词化结构在翻译中更容易被保留,因为在自然科学中,名词化可以将知识浓缩为理论的分类体系,他们在翻译中的保留有助于保持这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在人文学科语篇中,名词化用来赋予重要概念以价值,为提高目标文本的可读性,可在翻译时对语篇中的名词化结构进行适当解包,增加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