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 韵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近些年消费者看见的各大品牌价格下探,其本质上是品牌间成本优势的竞争。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人们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逐步提升,其产品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攀升,消费者逐渐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放在同一桌面上进行比较。已经上市的不同品牌、同级别、配置接近的产品,价格往往是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品牌、同级别、同价格区间的产品,配置差往往是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这都是建立在行业技术成熟和成本管理深入的基础上的。所以,在产品既定的前提下,企业如何继续挖潜降本空间,如何深化成本管理,是汽车生产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法宝。
整车生产环节,从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角度,除去正常企业的管理费用外,通常把产品成本划分为材料成本和制造费用两大类。整车材料成本是指作为商品车的一部分,直接构成车辆的性能、外观等设计目标,最终被客户接受的主要原材料以及促进或维持主要原材料性能或质量的物料;整车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整车而发生的除材料成本以外的各项直接或间接费用,包括生产人工成本、生产管理人员人工成本、为生产而发生的水、燃料动力成本、资产的折旧和摊销、生产辅助材料、物流费、劳动保护费、修理费等。生产企业需要在产品既定的前提下,在不降低产品质量标准和竞争力的基础下,通过材料成本的降低、制造费用的控制,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利润的不断优化。
汽车生产环节中材料成本是整车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也最大,整车材料按照采购形式可分为外部采购和自制生产两种形式;按照整车构成可分为动力、底盘、电子电器、车身等不同单元;按照生产环节也可分为冲压材料、焊装材料、涂装材料、总装材料等,企业可以按照管理需求,对材料成本进行多维度管理。
汽车行业中的制造费用与大部分制造企业一样,主要由人工成本、燃料动力成本、折旧摊销成本等构成。如果将各项费用细分,多则会有数十项会计科目,从使用部门划分,可分为生产管理部门费用、各车间费用、质量部门费用、物流管理部门费用等;从费用性质上划分,可分为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及半变动费用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多维度进行综合管控。
无论是材料成本管理还是制造费用管理都是基于产品市场需求、工厂生产能力下的系统的管理,是基于制造企业合理生产计划下的深入管理。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产品需求下,企业开展成本管理的方向是不同的。下面我们针对上市后整车产品不同阶段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款产品初步上市、由于尚未得到市场的认可,市场占有率、产品产能需求相对较小,材料成本,尤其是很多零部件会包含供应商开发零部件而发生的模具费用的摊销(这部分费用在达到一定的产量时会分摊完毕);钢板、涂料等材料由于前期生产技术不稳定,会存在较高的废料;供应商如果对产品的生命周期预计销量存在顾虑,相应的零部件的商务谈判空间就会会很小。生产企业需要在这个阶段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严格控制材料报废率,同时业务部门在下达生产计划时需保证整车生产与供应商订单相匹配,避免管理环节造成的材料库存积压。随着产品被市场的接受,产量逐渐上升,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的议价空间也会提高,专业的采购商务谈判团队的组建、成熟的供应商体系的搭建、供应商竞争机制的引入等一系列手段的运用都能有效降低材料成本。另外,很多大的,较为成熟的企业(如长城、比亚迪)会建立自己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将外购零部件转为自制,这样不仅能大大降低材料成本而且更有利于掌握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
汽车行业制造费用涉及费用种类繁多,在产品上市的不同阶段,制造费用的管理重点也不相同。在不同的产能需求下,需要根据各大生产工艺的特点合理安排生产、规划用工结构、同时搭建规范的指标体系,不同费用、不同部门、各项指标跟踪管理,并不断完善考核机制。细节上各项制造费用由于其性质不同,管理思路也不相同,下面以几个重要的费用为例,分享一下相关的管理经验。
(1)人工成本除了加班费以外相对稳定,再合理用工结构后,严格控制由于产量波动而造成的人员波动,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建立员工时间银行可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2)水、电、气等燃料动力在汽车制造费用中占比较大,在不同的产量下,根据不同工艺的特点合理地排产,对燃料动力成本的控制尤为重要,尤其是产量极低无法达到满产状态的情况下,集中生产会是降低燃料动力成本的重要手段。另外提高员工生产技能,减少因技术质量问题造成的生产停滞时间,也能有效控制燃料动力费用;
(3)直接作用在车身上或维持车辆生产必备的工艺条件所使用的(如电极头、焊条、漆刷、抹布、纱布、砂皮、等)生产辅助材料,在进行商务谈判进行成本降低的同时,建立单车用量标准并对各领用部门进行用量考核是很多生产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
(4)提前布局物流费、清洁费、修理费、班车费等费用的商务谈判,完善供应链管理,采用新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等均能有效降低制造费用。
整车生产无论从材料成本还是制造费用,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同的企业都有不同的经验和方法,但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企业实施的效果不尽相同。如何能将好的经验为我所用,并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一些“催化剂”。
企业高层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支持是成本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坚实后盾;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是成本管理工作推进的基础;而全体员工的经营者意识则是成本管理工作落地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效益意识,引导大家在开展工作中从成本角度,优化工作方法、挖掘降本空间,才能使成本不再是少数管理者的成本,而是大家的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宣传、实施全员降本提案奖励制度、建立成本管理委员会、制定成本管理制度等方式,从不同维度增强员工成本意识,让成本管理成为每个人自发自觉的行为。
随着企业自身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熟完善,仅仅基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挖掘成本管理方法,会越来越有限,甚至会使经营者满足现状停滞不前。外界信息的冲击会成为企业成本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兴奋剂。“对标”这个词在汽车行业中很常见,产品对标、技术对标、成本对标、与历史数据对标、与行业标杆对标、与新兴企业对标,各种对标都会不同程度拓宽管理者的思路,从而打破现有成本瓶颈,甚至能推动企业管理层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实现新管理的突破。
业财融合是各大企业近些年大热的管理方向,很多企业通过在业务团队中引入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团队吸收业务骨干的形式,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双向赋能。业财融合不仅能够很好地助力财务工作者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也能使成本管理思想更加快速有效地在业务部门得以深入。通过财务管理在企业各经营生产环节的业务下探,使业财双方打破原有的思想禁锢,站在对方的立场分析问题、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成本管理环境的建立,加速了企业降成本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汽车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是制造业中相对比较复杂的成本管理,并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成本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对其他制造企业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生产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产品特点、经营现状对生产成本进行多维度的管理,从而在产品竞争中取得成本优势,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