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红,依再提古丽·司马义,程红英
(新疆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哈密 839001)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为了预防骨质疏松,许多老年人选择摄入钙补充剂来增加体内钙元素,强化骨质,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风险。除了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点疾病。临床研究发现,钙补充剂或将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要谨慎服用钙补充剂[1]。
生理作用: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盐。正常人体内钙的含量为1200~1400 g,约占人体重量的1.5%~2.0%,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之中。另外,1%的钙大多数呈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与骨钙保持着动态平衡,参与酶促反应等。机体内的钙,一方面构成骨骼和牙齿,另一方面则可参与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影响各个器官组织的活动。人体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约为细胞外的1000倍以上,能够影响胰岛素分泌、血胆固醇的敏感性、血管舒张和各种炎性反应、血栓形成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临床研究发现[2],钙元素摄入剂量与动脉血管钙化的速度、胰岛素抵抗、血压等均有明显关系,正是由于钙元素在人体内复杂的作用机制,使得钙补充剂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关系难以被确定和证实。
钙元素主要在饮食中摄入,前瞻性研究发现钙元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发挥了一些潜在作用。①转化胆固醇。钙元素能够促进胆汁酸和脂肪酸在人体肠内形成不溶性的脂质,降低肠道循环中脂质的含量,并增加脂质排泄;②降血压。直接降低肾素系统活性,降低血管平滑肌的张力;③减少肥胖。降低脂肪细胞内的钙离子,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酸合成酶的作用;④促进胰岛素分泌。钙元素能够维持胰岛B细胞外与内钙元素之间的平衡;⑤减少炎性反应:能够减少细胞因子诱导细胞的死亡;⑥加速血管钙化: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钙元素的大量沉积;⑦增强血管舒张性:减少细胞内前列腺素和过氧化物含量,提升对一氧化氮的敏感程度。
临床前瞻性流行病研究老年人服用钙补充剂与发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尚未一致,当前较为主流的有以下两种观点。
相关研究发现,摄入钙补充剂能够降低绝经后缺血性心脏病女性患者的死亡率;对健康男性进行随访研究发现,高钙饮食或钙补充剂的摄入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无直接关系。
随着近年来临床对补钙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逐渐发现饮食中增加钙元素的摄入不但对心血管没有帮助,而且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刘洋[3]等设置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研究,发现增加钙元素补充组发病心肌梗死的例数显著高于未补钙组,另一项双盲随机试验发现钙摄入量在500 mg/d以上组病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4]。国外一些前瞻性研究得出相似结论,对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长达11年的随访,发现长期补充营养制剂的人病发心肌梗死的风险高,且单独服用钙补充剂的人发病风险更高。
绝经后女性钙元素流式速度快,因此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病症。从理论上说,老年女性更需要补充更多的钙元素,因此临床研究大多选择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不同性别补充钙元素后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吴振嵩[5]等人在研究中对比不同数量的男性和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56%的男性和76%的女性均补充钙补充剂。经过随访发现,男性患者补充钙补充剂的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后的死亡风险成正相关,但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无差异;女性补充钙补充剂的患者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中无差异,不会增加发病风险。由此可见,超过一定剂量的钙元素补充可增加男性病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女性可能需要更加的剂量才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钙补充剂对绝经后女性影响小,对男性影响大。
综上,老年患者每日摄入钙元素的含量在1000~1200 mg,但从我国饮食机构调查上看,大部分人每日钙摄入量均低于推荐量,绝经后女性的摄入量更是大大减少。当前我国居民在膳食中对钙元素的补充处于缺乏状态。临床上对于钙补充剂与老年患者病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尚未确定,及时存在危害,日常摄入量也远远达不到危害剂量。因此老年人可适当补充钙元素,增强骨质,调节血压,收获的益处可远超过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