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 洋
(武汉市中医医院二桥院分院,湖北 武汉 430000)
颈椎病是颈椎结构退化致使邻近组织受到压迫和刺激的一种疾病[1]。此疾病主要由外因与内因导致,外因主要是由于慢性劳损、外伤和受到寒凉风湿等导致,而内因主要是由工作生活环境、性质和年龄增长等导致。此二者互为因果,且互相影响,均可造成颈椎小关节紊乱位移、颈椎力学平衡失调、肌肉挛缩或痉挛、骨质增生形成、钙化、椎间盘变性及损伤等,从而导致压迫、刺激椎动脉引发血液循环不畅、神经组织缺氧、缺血及营养障碍等病理改变[2]。目前,由于单一护理方法并不能在临床达到理想效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因此,本文以分析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式在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起到的效果,报告如下。
以190例于2017.1~2017.12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以95例于2017.1~2017.6期间入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另以95例于2017.6~2017.12期间入院患者作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对照组中男性46例,女性49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5.4±2.8)岁,病程2月~10年,平均病程(4.6±0.8)年。观察组中男性44例,女性51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6.1±2.6)岁,病程1月~10年,平均病程(4.9±0.6)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检查、诊断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且自愿参加研究并签字,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精神病史及家族病史等患者。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临床资料基本一致(P>0.05)。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法复位配合超声中频治疗,具体如下:①手法复位:以右侧旋转为例,医生站在患者患侧,使患者采取坐位,头部前屈10°左右,医生右侧半曲肘关节,位于患者下颌处,左手拇指按在患者关节病变部,同时缓慢向上发力,将其头部往上拔伸,且渐渐往右侧旋转到最大限度时,立即过旋10°左右,同时左手拇指发力推顶患椎复位,可听见一声或数声弹响声。左侧旋转同法。注:在手法复位时,严禁使用蛮力,避免不良后果。②超声中频治疗:具有经过电流磁场震动,以使局部刺激,达到局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吸收药物的作用。每次20 min,每日2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指导正确用药、饮食、合理康复训练及严密观察病情等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采取干预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2.1 手法复位后护理
行手法复位后,患者需使颈部固定,以限制其患病部活动,可有效降低软组织反应,取平卧位。
1.2.2.2 超声中频治疗护理
使患者采取俯卧位,根据患者颈椎病变情况放置电极板。例如:①屈曲型患者由于劲曲反张或变直导致伸功能受限,电极板应放于颈椎6、7节,以纠正颈椎反张曲线变直,巩固复位手法效果。②伸直型患者由于颈部前屈受限,电极板应放于颈椎3、4节,以纠正颈椎曲线前凸,同样巩固复位手法效果。
1.2.2.3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主动采取和蔼态度和患者沟通,严密观察其心理变化,加以正确引导,并且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治疗方法和预期效果,并有针对性地说服和鼓励他们引入成功的医疗记录。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与依从性,消除不良情绪,另患者更积极地配合治疗。
1.2.2.4 急性期护理
急性期颈椎病患者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痛及耳鸣等。因此,在急性期需使患者常卧床静养与强化基础护理,另需协助其日常活动,防止发生意外。
1.2.2.5 恢复期护理
恢复期是指急性期症状减轻后的时期,在此时期可进行缓慢运动锻炼,以使运动功能增强,还可促进颈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者加快康复。例如:使患者站立、挺胸、抬头,双臂自然下垂,双脚与肩同宽,头部向左右侧偏到最大限度,再做下颚抵住前胸,缓缓抬起到后仰最大限度,同样再从后向前,重复锻炼,时间从短到长。
1.2.2.6 出院指导
出院时需准确评估患者各项状态,并进行出院指导,包括严禁长时间伏案低头、大幅度活动头部和易产生颈部疲劳感活动等,且需坚持功能锻炼。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且颈椎生理曲度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与颈椎生理曲度无改善甚至恶化。
数据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x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79%显著高于对照组81.0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95,%)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和周围软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而导致颈髓椎动脉、颈神经根、交感神经及邻近组织受到刺激和压迫所产生的各种症状,且受刺激和压迫程度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同样不同[4]。有研究发现[5]:手法复位可纠正由椎间失稳引发的小关节紊乱,且可改变对椎动脉产生压迫的骨刺位置,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而超声中频治疗具有消炎、止痛、锻炼肌肉及改善血液局部循环作用。其中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其可通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与预后目的。
本文研究发现:手法复位配合超声中频治疗后,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9%显著高于对照组81.05%(P<0.05)。说明手法复位配合超声中频不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刺激和缓解软组织痉挛,还能促进椎间孔周围关节囊滑膜水肿充血反应炎症消退。而护理干预能提升治疗及预后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配合超声中频治疗后采取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有效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