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卉睿,张李萍
(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803)
坐骨神经痛(Sciatic)是指由于多种原因而引起的刺激和压迫导致的沿坐骨神经走行和分布区域内(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脚的外侧面)的放射性疼痛[1-2]。随着祖国医学不断发展,对坐骨神经痛治疗的也越来越到重视,所以本课题采用穴位注射联合温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比较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选取017年1月~2018年9月我中心中医科门诊144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将14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单纯随机区组分为对照组(1)46例,对照组(2)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1)男25例,女21例;年龄40~60岁,平均(47.10±5.63)岁;对照组(2)男32例,女16例;年龄40~60岁,平均(42.36±7.53)岁;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40~60岁,平均(45.57±5.78)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活动无不适感。显效:腰腿痛减轻,腰部功能活动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
对照组1:温针灸治疗:患者侧卧或俯卧位,选取两侧腰3~5夹脊,患侧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悬钟等穴位;常规消毒后,环跳穴用0.30*70 mm长针刺入40~60 mm。用捻转提插手法针刺环跳穴至足尖有针感为佳;患侧的承扶、阳陵泉、委中、足三里、承山、悬钟,各穴均直刺1~1.5寸施捻转泻法。针刺得气后,取环跳、肾俞、委中、承山四个穴位,用一段约2.5 cm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艾条,直至艾条完全烧尽后取针,时间30 min。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观察2疗程。
对照组2:穴位注射治疗:循经取穴选主穴环跳穴及配穴委中穴;用药:0.9%NS 2 mL+腺苷钴胺1mg,每穴注射1 mL,隔日注射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观察2 疗程。
观察组:穴位注射及温针灸治疗方法同上。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统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50例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27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1)40例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21例,好转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2)48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19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结果见表2。三组治疗对于坐骨神经痛均有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的绝对值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将坐骨神经痛归为“痹症”的范畴。坐骨神经的分布与走向和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循环密切相关,故循经取以上两经的穴位,可疏导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针刺可以促进脑和脊髓释放出钾离子、钙离子、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肽等化学物质,可使神经递质的成分发生改变,进而阻滞痛觉的神经传导,来发挥针刺镇痛的效果。而灸法主要是利用艾火温和的热力扩张治疗部位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并加速穴区组织内血液和淋巴循环,达到加强止痛的效果。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联合温针灸的总有效率高92%,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