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曲淑娟
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一直十分重视,随着改革的进入,很多单位开始实施预算绩效全面管理,但从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单位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及时解决问题。
所谓的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新颖的管理模式,其不是简单的预算与绩效管理融合,简单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对绩效进行提前的分析,做出正确的规划,确保未来的工作可以合理的进行,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同时,在后期的具体工作中,也可以对资源的分布情况与实际的情况进行监督,减少资源浪费。绩效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单位的经济效益,合理化支出。在经济效益方面,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施检测,同时将责任具体到人,让工作人员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形成自我约束机制,进而增加单位的经济效益。但预算绩效管理在具体的实施中却不够理想,很多单位过于被动,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性及有效性迫在眉睫。
(1)意识不足是关键。当前形势下,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对项目资金进行使用时,都缺乏对资金的合理利用,尤其是对利用率的研究意识十分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2)管理水平是核心。从具体的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面很小,缺乏全面性,而且在监管过程中也没有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另外,由于预算绩效管理较为新颖,因此,专业人员较为匮乏,这是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3)管理模式与资金流动缺乏融合性。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的工作内容广,项目周期长,在进行具体的工作中多以资金分配制度为主,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这样长期下棋,必然造成绩效管理不够连贯,增加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难度。(4)约束体系待完善。约束体系的存在就是为了制约一些工作出现不合理的问题,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评价基准与绩效管理的时间不够一致,就是公开的时间不够及时,影响单位的公信力。同时就是管理的深度不够,一旦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与预期不符的情况,很多行政部门都未能及时的治理,影响部门的工作效率。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预算绩效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十分重要,从其发展来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基础不够牢固、体系不够完善、对资金的监管流动不足、体系的落实力度也不够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从根本上树立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意识必须要从基层工作抓起,从点到线,从线到面,逐步增强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规章制度来制约各项业务行为,及时协调,宏观控制,这也可以为预算模式、执行模式、管理模式的结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最为关键的是要从被动的管理模式向主动化的管理模式过渡,通过吸取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而推动管理模式的发展。行政部门也要转变思想,从行政、管理向服务转变,进而提升管理质量。(2)评价机制亟待健全。评价机制主要由目标设置、岗位匹配、评价体系几个方面组成,在目标的设置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准确定位工作职能与职责,将工作落实到人。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各个部门间的沟通,采用信息化平台处理各类信息,保证业务对接准确。同时,行政部门要以实际需求为前提,加大服务意识,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在岗位匹配度上,行政部门要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团队,并对人员进行培训,令其认识到工作重要性,进而提高人员水平。(3)管理体系的完善。在完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讲规章制度与各项业务模块相融合,方便监管。同时,还要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严格控制项目资金的投入与应用的前期、后期等,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也出现的问题也要提前做好预案,进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行政部门要对绩效管理的同步核算行为进行监管,确保数据的及时性,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总之,每项资金的流动都要进行实时监管,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深度。(4)增强约束能力。约束能力要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主体运营模式为主,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除了要加大问责力度与考核力度外,建立相应的嘉奖制度,做到奖惩有度,合理合法;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通过对任务的层层划分,形成对管理层的反监督,同时通过各项规章制度对运营行为进行监管,减少人为干预;最后就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内容要公正且公开,要真正做到面向大众,服务大众,增强行政部门在大众中的公信力。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势在必行,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类问题,面对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及时解决,才能更好的为大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