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策略

2020-02-27 10:23李筛元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3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策略分析初中地理

李筛元

【内容摘要】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是在这快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无节制地开采资源、发展工业,加速了环境的破坏,导致现代生态环境失调。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渗透环境教学,是为了让下一代树立环保意识,减少环境破坏,本文将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  环境教育  策略分析

一、环境教育的迫切性

1.我国环境问题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水平一直处于稳步上升中,科技的进步和设备的发达为人民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高科技产品,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逐渐加重的环境问题。在过去的20年当中,我国的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据了国家GDP的20%,其中每年同比增长4%。工业发达带来的问题是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逐渐超标,我国60%的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的情况,在受到国家监控的197条河流中,半数以上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工业废气的排放导致了空气变差,自2008年到如今,国家检测的287个大型城市当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不到十分之一,大气层的污染更为严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近年来只增不减,烟尘、粉尘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诸多的干扰,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不容忽视的首要难题。

2.现阶段环境教育问题

环境保护在近年来一直是一个热词,很多人能够滔滔不绝地说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措施,但是很难践行到生活当中,人们忽视生态环境的意识已经固化,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举动反而成了“作秀、唱高调”,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源自教育中对于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忽视。很多成年人缺少环境保护意识,这种意识影响到了学生,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对环境没有实质的改变,但是积少成多,当大多数人都持有这种态度的时候,人们生存的环境就变得岌岌可危。在传统教学当中,小学的环境保护教育大多来自公益片和宣传片,这种笼统的意识传授,既不具体也不全面,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在进入初中后,学生会接触地理学科,在地理学科中有很多设计环境保护问题的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阶段的地理教学,联系生活以及学生个人,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相关保护措施植入学生的脑海当中,并且这个时期是学生意识形态成型的初期阶段,习惯和思想的培养都较为容易,教师要发挥地理学科的价值,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环境教育的策略分析

1.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对于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元素缺乏捕捉力,觉得只要“照本宣科”的去讲解知识即可,忽略了很多教学当中可以开展环境教育的细节。所以,教师在后续的教学当中,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和研究,抓住教本内容中可以开展环境教育的“点”,去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并且教会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身体力行的去执行,塑造学生环境保护观念。

例如在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这一课中,这一节的内容教师可以直接开展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教学,在讲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和生态系统的脆弱形态时,教师可以让讲解一些有关自然形态自我恢复过程中,人生可以做出努力的措施,比如合理安排土地资源、种植绿色植被、治理沙化耕地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环境教育的题材纳入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学习到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在近年来的现代化教学当中大放异彩,其原因在于其整合教学资源的优势,以及灵活多变的表达形式,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因为自身认识形态的欠缺,对很多知识不能进行具象化的想象,依靠单纯的文字讲解很难捕捉到教学当中传递的信息。这些问题放到环境教育当中,就会变成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成因不明确,对于相关的防止措施记忆不深刻,教师应当通过多媒体教学,去分析教材当中一些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动态展示,生动形象的描述当前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给予学生清晰的参照,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课中,教学当中的知识点较为抽象,比较考验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具象化的展示我国的山河风景,以及地势特点,在第一章节讲述不同地势的时候,教师可以就关于平原、高原、高山等不同环境下,环境治理的措施差异来进行拓展教学,通过一些科普视频来传达环境保护知识,让学生建立系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第二节见到我国的多样化气候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列举实际的案例,比如北方雾霾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病去如抽丝”,生态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当环境被污染并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时,想要进行治理存在极大的难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措施就能解决。通过这种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地理教学当中渗透环境教育。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師要利用这种联系,去在地理教育当中渗透环境教育,逐渐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课当中,其中第三章节讲解了中国的水资源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特点导致了一部分地区相当缺水,这种缺水情况可能与学生的日常认知产生了冲突,在大城市生活的学生从小处于优渥的环境当中,生活的便利让学生无法体会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扩充内容开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比如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一些地区的水资源需要循环往复的利用等等,让学生加深对于“水资源”的认识,并且引导学生学会一些日常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在点滴的地理知识中联系生活,建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环境问题导致的一系列看似离我们很远,实际已经悄悄来到身边,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已经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在环境问题上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北京近年来不断加重的雾霾问题,来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人们造成的影响。北京的雾霾问题近年来广受关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PM2.5超标中,空气中甚至有很多的颗粒物,人们出行要戴上口罩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健康。这种环境问题就是因为工业废气的排放以及人们对环境的不爱惜造成的,通过这个问题来延伸到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自然灾害频发的环境问题中,建立学生的忧患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加深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的认识。

5.开辟第二课堂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除了理论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情况,来引导学生去尝试一些趣味化的课外实践,或者联合学校请环保局的工作者在学校当中开展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专题讲座,通过这种形式来普及环境教育知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一些当地的环境调查、参观采访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实践过程当中感受到环境与他们是息息相关的,从实践当中改善学生的认知,加强学生对于环境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良好的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发掘教学当中的“点”,由点及面的覆盖环境保护知识,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发挥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丁长琴. 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策略[J]. 数码设计(上),2019(8):208.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策略分析初中地理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