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欣
(德州市社会经济调查队)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实质上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曾明确提出,“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
2020年以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新基建”一词在新闻、报刊中被高频提及,逐渐形成了对“新基建”相对明确的认知,即主要指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等传统基建中的短板领域。本质上,“新基建”是针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基建”的重点是补齐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的短板。
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划定了“新基建”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新基建”之“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新。“新基建”立足于科技,着眼于新技术,其本质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交通、水利、市政、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赋予传统基建以科技内涵。“新基建”具有“科技”与“基建”双重属性,既能弥补传统基建的短板和不足,又着眼于未来产业升级的需要。二是投资主体新。“新基建”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传统基建通常以政府为主导,其发展高度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推动,投资主体相对而言较为单一。“新基建”的投资主体更为多元化。例如,5G基站建设领域的投资主体可能包括网络运营商,公共医疗领域的投资主体可能包括医院,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领域的投资主体可能包括平台型公司等。
首先,加强“新基建”投资是经济发展的要求。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挑战背后还存在新的机遇。就“新基建”而言,信息化、数字化是核心;在全力推动数字化经济、实现创新发展中,“新基建”是基础,更是重点。当前,在疫情背景下,“线上经济”、“云上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不断增长,对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求不断提升,而大数据中心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具有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发展“新基建”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为了提升我国整体发展优势,应该切实加强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基建”,实现基础设施领域的科学化建设。要不断加强“新基建”投资力度,扩大“新基建”投资规模,着力推进5G基站、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建设,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发展“新基建”是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手段。“新基建”作为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但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加广阔的平台,而且承担着补齐短板、惠及民生的重要使命。因此,持续加强“新基建”领域的投入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当前,德州“新基建”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国家发改委划定的“新基建”范围,全市在建的“新基建”项目主要覆盖三大投资领域。
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项目以腾讯云(德州)工业云基地、腾讯云(德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项目、5G基站建设项目、鲁西北城市数据湖产业园项目等为代表。主要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融合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项目以宁津县智慧城市照明项目、世冠威智慧冷链平台项目、盖世万泽智慧冷链物流中心项目等为代表。主要是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
调研发现,当前德州对于“新基建”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从顶层设计到中层规划再到基层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稳步推进。在政府的支持引导和多方投资主体参与下,德州市“新基建”投资规模将持续扩大,技术水平、科技含量将不断提升。
目前,全市明确属于“新基建”项目10个,投资规模仅占全部在建投资项目的1%左右。从总体上看,德州市目前在建的“新基建”项目个数较少、投资规模不大、完成投资量较小、建设资金到位偏慢,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全市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尚未形成稳投资的有效力量。
目前,德州市“新基建”投资主要集中于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和融合基础设施领域,而创新基础设施领域的计划总投资仅占全部“新基建”项目计划总投资的20.5%,是明显的短板。“新基建”作为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各领域之间的依存度相对较高。创新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对于“新基建”的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在创新基础设施领域有充分的投入,才能为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和融合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型的“新基建”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门槛较高。大量民间资本即便“有心”,在很多情况下亦“无力”参与。整体而言,民间资本对“新基建”投资参与度比较低。德州市民间投资“新基建”项目个数占全部“新基建”项目个数的40.0%,计划总投资仅占33.1%。“新基建”民间投资项目个数偏少、规模偏小,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不高,未能形成新的投资热点。
一个“新基建”项目,从初期的规划设计、中期的投资建设、再到后期的运营调整,需要大笔资金维持。民间资本通常独木难支。再加上在“新基建”这一新的投资领域,部分项目在投资风险管理方面相对滞后,更导致民间资本投入谨慎,甚至存在“退缩”现象,未能给“新基建”投资提供有效的支持。当前,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上的引导和宣传,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基建”投资。在政府与民间资本的合力下,为“新基建”的科学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新基建”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补短板的同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后疫情时代,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最优选项,“新基建”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瞄准“新基建”领域,加大有效投入,是德州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创新的需要。发展“新基建”投资,需要抓住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以实现投资之后的最大产出。在投资产出效应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新基建”的持续化运行发展。围绕“智能交通”、产业互联网、5G物联网、电商精准扶贫等方向,搞好“新基建”领域系统谋划,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目前,“新基建”还处于起步阶段,各行业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的难度比较大,缺乏自主可控的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平台。要加强政策扶持,着力构建以数字和数据中心为基础、以5G网络为支撑的数字经济资源开发服务平台,实现5G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建立相对统一、运行高效的数据平台,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后期运营维护,都需要加强政策扶持。只有政策支持到位,才能在土地、资金等要素方面保障到位,为“新基建”发展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
此次疫情暴露出在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弱项,城际交通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和污染治理等领域基础设施亟需升级。在加快“新基建”的同时,也不能偏废“老基建”。既要合理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又要注重补齐基建短板;既要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又要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好存量与增量,统筹推进传统基建与“新基建”,传统基础设补短板与新型基础设施同步发力,实现新旧动能的有效承接。在部分领域,探索推进“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稳固的支撑。
“新基建”投资渗透国民经济多个行业,一个投资项目是否属于“新基建”投资,仅通过项目行业代码难以判断,需要结合项目建设内容及项目建成投产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综合判断是否属于“新基建”投资项目以及属于哪一类“新基建”项目 。建议在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情况报表中加入属性指标,用于标识是否为“新基建”及“新基建”类别。同时在“一套表”平台设置审核公式,当项目行业代码疑似属于“新基建”领域时,提示报表单位,以统准统全“新基建”投资。与此同时,“新基建”投资中,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占主体,而软件系统等方面的投入较大。必须要广泛开展调研,创新投资统计方法制度,引入辅助指标,以全面准确反映全社会在“新基建”方面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