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0-02-27 23:52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带头人英语口语幼儿教师

吴 白 兰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了适应教育环境不断变化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课程建设也在不断变化,如2000年左右开始的网络课程,到后来的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现在的“金课”,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慕课(Moocs),也被称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2012年登陆中国后发展迅速,2013年仅有数百门慕课,2019年8月底,我国已有1.5万门慕课上线,学习者超过2.7亿人次。2017年,教育部开始启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工作,当年遴选出490门课程,其中高职高专22门,约占4.5%,2018年遴选出801门课程,高职高专111门,约占1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堪忧。因此,今后几年慕课的建设与应用将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要提高慕课的质量,关键要有一支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慕课教学团队。慕课时代是一个团队教学的时代,仅靠个人是难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正如学者谭佐军、肖湘平所说:“MOOC的核心是课程灵魂人物主讲教师和把这门课程呈现出来的教学团队”[1]。2016年,《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提出: “开展中职、高职、应用型高校教师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2]。2019年5月,教育部又发布《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指出经过3年(2019-2021)的时间,打造360个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全面实施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3]。7月,确定了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120个和培育建设单位2个。2019年10月,针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专业化水平偏低等问题,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进行了总体规划[4]。

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说明国家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在信息化的浪潮下,知识更迭速度加快,高校教师单独作战很难取得成绩,唯有通过组建团队,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增进协作与对话,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取得更大发展,这也是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 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5]。课程教学团队既不同于专业教学团队,也不同于学科教学团队,它是指以承担相同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的单一课程教学团队和课程群教学团队[6]。因此,课程教学团队实际上是教学团队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早在20世纪80年代,团队理论就已被运用于教师工作领域,西方学者提出了“同伴互助”概念,提倡教师共同工作,形成伙伴关系[7]。我国学界最初提出“教学团队”的概念是在2003年[8]。此后,学者们针对教学团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学团队的涵义、运行模式、文化建设、“双师”结构等方面。慕课是新鲜事物,高职院校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团队在实践中有很多问题。

(一)带头人缺位

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是教学团队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因此,拥有高素养的课程带头人至关重要。慕课课程带头人,除了资历深,教学经验丰富外,还需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执行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具体来说,课程带头人要组建团队、分配任务;做好课程顶层设计,制定课程开发方案;分解教学内容,协调资源开发;担任课程主讲,负责在线课程的运行和管理。带头人还要随时关注教学团队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可能会对教学团队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积极有效地应对。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很多老师忙于应付常规教学而很少进行自我提升的规划,学校也没有重视课程带头人的培养,于是出现团队带头人难以胜任甚至缺位的现象。我们调查发现,有28.7%的省级慕课是在申报时临时指定的带头人。也有些带头人责任心不强,平时对课程团队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善,导致团队难以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二)成员合作意识不强

从前期企业调研、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整体设计、资源开发、教学实施等各个阶段目标的实现都凝聚着每个成员的心血,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团队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各位成员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精诚合作。然而在长期的高校教学实践中,教师受学术思想影响,喜欢“各自为政”,合作意识淡泊。有些教师虽然也加入了团队,但依然喜欢单打独斗,不愿与人合作,于是就出现一些课程团队仅是为了课程申报临时组建。调查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二已经立项的省级慕课基本都是带头人单干,其他成员多是挂名而已,这样的课程难以进入精品的行列。

(三)考评机制不完善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的考核激励机制都偏向教师个体或仅考核团队带头人而很少考核整个团队,或者没有将个人的绩效和团队整体的绩效考核相结合,这不利于教学团队的建设。另外,高校对教师个人考核的主要指标通常包括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如何对绩效影响并不大。虽然教学工作量的认定比较落后,多数学校还是按照教师“站讲台”的时间计算。慕课课程建设涉及到视频资源的制作、教学任务的推送、组织学生学习与讨论、作业与测试、线上答疑等,而许多学校根本没有将这些工作纳入课时。笔者曾在一次课程培训时调查高职院校在线课程的工作量计算办法,结果发现69所学校中只有2所学校承认在线教学的课时。像慕课这样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人数众多,资源的制作与更新、线上导学与答疑等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很多教师认为在线课程建设“性价比不高”,精力放在科研项目和写文章上。

三、“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程团队”的组建原则

谭佐军等总结出慕课团队具有的四个特征:成员对MOOC新模式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知晓度;团队成员构成的多学科性;团队成员的跨时空性;团队成员之间的不可替代性。[9]慕课的这几个特征为我们组建团队指明了方向。考虑到幼儿教师英语课程英语语言能力与教学能力并重的特点,我们按照以下原则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一)规模适度

合理的团队规模是保障团队有效管理和沟通的首要条件。规模太小,成员同质性太强,不容易产生创新和突破;反之,成员异质性太强,团队缺乏凝聚力。慕课团队的骨干是主讲教师,同时还需配备熟练信息技术的人员、在线答疑人员等。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程团队现有主讲教师5人,信息技术人员1名,教学管理人员2名。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的具体实施。教学管理成员主要负责平台运行、在线答疑等事宜,信息技术人员负责PPT的制作、视频的处理与剪辑等工作。

(二)结构互补

慕课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结构互补的教学团队。结构互补是指团队成员在年龄、学历、知识、技能、职称结构等方面互补。所以在组建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年龄结构上的老、中、青教师,学历结构上的博士、硕士、本科,职称结构上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与助教,岗位状态上的专职与兼职,任务上的主讲教师与管理人员。总之,团队成员要各有专长,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团队不断发展。

(三)内外融合

内外融合是指课程团队成员除了校内教师外,还应当邀请校外人员加入,如外校教师、行业专家。由于主讲同一门课程的教师专业背景相同或相近,再加上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行业实践经验。因此,仅由校内教师组建的团队有一定的局限性。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程团队除聘请英籍学者担任本课程的顾问外,还从早教机构、双语幼儿园邀请专家指导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无论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资源的建设、还是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都有行业专家全程参与指导。

四、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程团队的建设路径

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程团队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为核心工作,以提高团队成员教学与科研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团队目标。

(一)更新观念,推进教学改革

观念更新是团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加强团队成员合作意识,明确团队目标。由于团队成员性格、知识、能力各异,存在分歧在所难免,但成员应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彼此之间坦诚交流、互帮互助,在良性竞争的氛围中不断突破成员个体原先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实现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其次,要重塑教育观、学生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曾指出:高等教育“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金课”的“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在线课程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师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与时俱进,重构传统课堂教学,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第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慕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多种信息技术的综合体,所以慕课主讲教师需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今后,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是高校教师工作的新常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顺利开展诸如SPOC、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

(二)健全机制,激发团队活力

一个团队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健全各项机制,如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它是课程教学团队能够发挥整体作用的保障,也是课程教学团队得以正常运转的关键。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高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为此教师必须投入大量精力,而很多学校目前还未出台相关的制度。因此,为了确保慕课建设的质量,学校、学院应给予课程团队足够的自主空间,为团队提供学习进修、资金、制度等方面的扶持;在职称评聘、教学科研奖励等方面,不能只考虑团队带头人,也要综合考虑其他成员的贡献。

另一方面,团队内部要健全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各项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就是团队成员工作量的计算和教学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如今,依靠平台的大数据就可以对每位成员的授课效果及时跟踪调查,如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活动情况、资源使用情况、练习测试等情况;利用学习通APP可以查看教师线下的教学情况,如学生分组、讨论、反馈等。课程团队成员也可通过课程平台查看本人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对进度较慢或者完成任务不及时的学生采取预警措施。在线平台的大数据既可以对教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使教学过程不断优化,也为团队成员的评价和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教师的工作得以量化。

(三)培训培养,促进成员成长

首先,要重视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团队带头人,虽然教学能力和科研素养都很突出,但由于环境不断变化,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还需对团队带头人不断进行培养,这是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通过校内外培训、自主研修、参加虚拟学习共同体等途径,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其次,要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培养。团队主讲教师是团队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成员之间要形成有效的合作与分享机制,构建团队成员互动、交流、沟通的平台。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作用,才能形成合力,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程团队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近三年,团队成员共参加校本培训、院系培训50多人次,外出培训40多人次,其中国家级青年骨干教师跟岗培训4人次,国内访问学者1人,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群建设等专题培训30余次。每次培训结束,带头人都会组织受训成员分享学习内容及培训收获,不仅实现了团队知识共享,加强了团队凝聚力,而且团队成员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科教合一,助力团队发展

高校教师的两大职责是教学与科研,高职院校教师也不例外。科学研究可为教学提供专业指导与理论依据,而教学则可以在实践中检验科研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团队成员应充分利用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和项目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科研与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让科研真正为教学服务。为提升团队成员的教学科研水平,课程教学团队应经常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主题应重点围绕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活动的设计、资源的呈现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程团队以湖南省 “名师空间”课堂、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为载体,将研究内容与信息化教学、学前教育特色专业、教师教育专业群建设紧密结合,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近几年团队成员共立项国家级、省级课题10多项,团队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程团队建设成果

(一)构建了模块化的教学体系

前文《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师[2019] 4号)中提到的“全面实施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这一指导性意见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模块化,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课程内容与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要求一致的基础上,应按照模块化建设,各个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可以相互拼接。二是教学实施模块化,由于团队每位成员在学识、技能方面都是互补的,所以每位成员负责自己最擅长的模块。幼儿教师英语口语团队正是按照这种理念进行任务分工并开展教学。整个课程由六大模块组成,分别是自然拼读、主题词汇、情境对话、绘本故事、实用手工、幼儿英文歌曲创编与表演,将授课内容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有机融合,并辅之以典型工作场景、现场视频等教学资源, 体系完整,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系统把握幼儿英语教育的特点。

(二)建成了一体化数字教学资源

团队按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要求,六个模块共录制了75个视频,每个视频时长5分钟左右。视频录制形式多样,如三段式微课、动画微课等,对话、儿歌部分则全部由学生出境表演。另有图片和文档500多个,学生实训案例80多个,建成了集视频、音频、文本、图片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目前已在学在线平台开课2期,共有4400多名学习者注册学习,有2700多人获得合格证书,平台访问量达230多万次。

根据五年来“空间课堂”和在线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师生反馈,课程团队编写了《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教材,在内容选取、知识厚度、结构安排方面兼顾了学前教育专业群学生的英语基础以及专业发展方向,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群体的知识、素质和技能提升要求。并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教材建设,重要的语言点和技能点在纸质教材相关处设置二维码,学习者只要手机扫码就可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互联互通。在图书+手机端+电脑端的“一书两端”支持下,教师可开展SPOC、MOOC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满足师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需求。

(三)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经过五年的建设,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团队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课程带头人也是学校英语学科带头人,2017年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2018年被派往高校做访问学者,获2018年湖南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国赛三等奖,省赛一等奖;主持省级课程建设项目2个,参与省级重点建设项目3个;主持国家级课题“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学习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翻转课堂理念下高职公共英语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承担企业横向课题3 项,出版专著1部,编写教材4本,荣获专利1项,发表论文20多篇,培训学员 1400余人。

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课题1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2名主讲教师被遴选为学校骨干教师,团队“双师”型教师达100%,在教学、实践指导能力及教学改革、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

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研究是个新课题,它回归了教师合作的本质,借助慕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科研教改等项目推进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
带头人英语口语幼儿教师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养猪群体的带头人
带头人·引路人·贴心人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