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一 凡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兰州 730070)
骑士精神是中世纪欧洲的骑士们坚守并世代传承的一种精神,代表着骑士的信仰与气质品格,它以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公正、灵魂这八个方面为核心,因此这八个方面也被称为骑士的八大美德。其中荣誉、牺牲和英勇这三个方面体现了骑士和君主之间的关系,骑士都是由其君主亲自挑选、培养的,因此忠于君主是一名骑士所要遵守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准则。这一准则就要求骑士在为君主作战时英勇无畏,不惜牺牲一切去赢得战争,同时看重君主所赐予的荣誉。谦卑、怜悯、诚实和公正体现了骑士与其部下、亲人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对部下公正无私,对亲人谦卑有礼,对朋友诚实守信,怜悯同情弱者,这是骑士对于他人的保护和关怀。而灵魂则是宗教对骑士的影响,笃信上帝、保护教会利益、驱逐异教徒是一名骑士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骑士精神使得骑士阶层成为了保护基督教利益和维护封建秩序的忠诚卫士,并深刻地影响了古代欧洲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熙德之歌》成书于中世纪,是由西班牙的吟游诗人们整理并传唱的歌颂熙德英雄事迹的史诗,作者已无法考证。熙德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原名罗德里戈·鲁伊·迪亚斯(Rodrigo Ruy Díaz)。他是西班牙光复运动①中杰出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一名伟大的骑士。他率部英勇抗击异族入侵,争取民族独立,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他曾蒙冤被国王流放,但是后来他带领部下抵抗摩尔人②的侵略,收复国土,为国家立下赫赫功勋,最终获得了国王的赞赏和宽恕。史诗中的熙德作为大臣,对国王忠心耿耿;作为统帅,对部下公正无私,慷慨大方;作为丈夫和父亲,他深爱着妻子和两个女儿;作为一名基督徒,他虔诚地信仰着上帝。作者从各个方面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中世纪骑士。
首先我们来看熙德的忠君精神。书中第一节就说熙德遭奸臣诬陷,国王听信谗言流放了熙德,迫使熙德背井离乡:
他回头对府邸投以最后一瞥,
眼泪如泉水般涌出。
......
熙德长叹一声,无可奈何地说道:
“高居天庭的主啊,荣誉属于你!
这一切都由狠毒的仇人们造成!”
上述是《熙德之歌》第一节中对于熙德即将离开自己的故土时的一段描述,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熙德将全部的罪过归于自己的仇人们,也就是那些在国王面前进谗言的奸臣。实际上国王听信谗言,流放熙德,并下令任何人不得向熙德提供食物和住所,否则一同论处,这使得熙德和手下只能露宿河滩,受尽了屈辱,熙德却没有表现出丝毫对国王的埋怨。后来熙德攻下瓦伦西亚城,成为了一方诸侯之后,并没有立刻享受胜利的果实,而是马上派人向国王进献战利品,并表示永远忠于国王,原著第九十六节这样叙述:
随行人员共两百名,
他们将代熙德向国王问候和亲吻他的手;
还禀报国王,熙德取得了作战的胜利,
他向国王送两百匹马作为献礼。
熙德还要他们向国王表明:“只要自己活着,定将永远忠于国王。”
我们可以看出,熙德对国王的忠诚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深根植于他的内心里,无论国王待他如何,他对国王始终忠心不二。整部作品描写熙德忠君思想的内容很多,包括后来他虽然不太情愿,但是仍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费尔南多和迭戈③,因为这桩婚事是由国王做媒,他不愿违背国王。另外,以阿尔瓦尔·发涅斯为代表的熙德的部下们,他们有着和熙德一样的精神,他们忠于国王,更忠于熙德,跟着领袖一起在战场杀敌,建功立业。从历史的眼光看,这种忠君的精神符合当时民众的愿望,因为在民众眼里,国王是驱逐异教徒、统一祖国的领袖,只有大臣们都忠于国王,君臣团结,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因此他们竭力颂扬忠于国王的大臣,而对心存叛逆、飞扬跋扈的封建贵族则深恶痛绝,可以说是时代和人民赋予了骑士这种精神内涵。
其次是熙德的宗教使命感。骑士精神是在骑士制度和宗教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对于一个中世纪骑士而言,保护教会利益、驱逐异教徒是其最神圣的使命。自公元711年摩尔人入侵西班牙后,西班牙便开始受到异族的压迫和统治,西班牙人和侵略者摩尔人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以熙德为代表的基督骑士们以宗教的名义,坚决抵抗摩尔人的统治,驱逐异教徒。由于共同的信仰和目标,人民将熙德看作民族解放意志的体现者,将他塑造成爱国爱教的坚强战士和体现西班牙人民忠勇精神的民族英雄。
最后是熙德对他人的爱与关怀。熙德爱自己的部下,愿意为了救被困住的部下而身先士卒,每次战斗胜利都会将战利品平均分给将士们。他也爱妻子和女儿,在将妻子和女儿接到瓦伦西亚城后,他泪如泉涌、感慨万千,深深地亲吻拥抱她们,并说这座城池是为她们打下的。这两点充分体现出熙德对下属和亲人的爱与关怀。同时熙德对敌人也不光是残酷和凶狠,还有宽容的一面,他曾抓住巴塞罗那伯爵,但最终将其释放,也释放了大批摩尔人战俘,使之重获自由,这也体现了他的侠义之心。
纵观《熙德之歌》我们发现,作者极力歌颂了熙德这个人物,将他塑造成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对他身上展现出来的骑士精神进行了赞扬和褒奖。
相较于《熙德之歌》中对骑士精神的大力推崇,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对骑士和骑士精神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作为一个老乡绅,他无暇顾及自己的亲人和财产,整日沉迷于读骑士小说,并将自己幻想成一个英勇的骑士,最终走火入魔,失去了理智,骑着瘦马,拿着破旧不堪的武器装备踏上了“游侠之路”。在旅途中他将小客栈看作城堡,将猪倌当成守城门的侏儒,将风车想象成巨人与之搏斗,把娼妓看作向其大献殷勤的贵妇人,做出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与现实相悖的荒诞之举。他坚守骑士道义,立志要行侠仗义,为他的“情人”杜尔西内娅建功立业,但却屡屡遭人讥讽甚至毒打,四处碰壁,最后终于从梦中清醒,回到家乡后死去。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整日做着拯救世界的英雄梦,但最后却一事无成,沦为世人的笑柄。
在堂吉诃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滑稽可笑、疯疯癫癫的骑士形象。原著中说堂吉诃德是“身材削瘦,面貌清癯”,这样的外貌明显不符合骑士高大英武的形象。再来看他在战斗中的表现,第一次出门游侠时,堂吉诃德碰到一群商人,由于商人侮辱了他心中的女神杜尔西内娅,他勃然大怒,决定教训这群商人,书中描写到:
他说罢斜托着长枪,怒气冲天,直奔那个商人。要不是驽骍难得④半道绊倒,那冒昧的商人就遭殃了。驽骍难得一跤跌倒,它主人摔在野地里滚得老远,想爬起来,却给长枪呀、盾牌呀、踢马刺呀、头盔呀、再加上那套古董铠甲的分量碍着手脚,怎么也爬不起来。他一面挣扎,一面喊道: “胆小鬼,不要跑!奴才,等着我!我的马把我摔倒了,不是我的错。” 他们中间有个赶骡的小伙子脾气不大好,听这个倒霉货躺在地上口出狂言,忍不住要回敬他一顿好打。他走上来夺过长枪,折作几段,随手拿起一段,把堂吉诃德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堂吉诃德虽然披着一身铠甲,也被打得像碾过的麦子一样。
从上述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堂吉诃德在“作战”时可以说是狼狈不堪,且不论他“作战”的对象是谁,光是他冲锋时马被绊倒自己滚得老远,又被商人揍得像碾过的麦子一样,这就和骑士的英勇善良、一往无前又形成了强烈反差。
我们在堂吉诃德身上看不到他对君主的忠心,也看不到他对宗教的信仰,唯一能看到的只有他对别人的“关怀”。但是堂吉诃德对他人的“关怀”则完全是在自己的幻想中做出的一些荒诞疯狂的举动,这种举动不仅没有让他受到尊敬,反而让人觉得他不可理喻,让人更加厌恶他。他为了替放羊孩子伸张正义而严厉斥责了雇主,但是当他走后雇主又将孩子打得死去活来。他为了救出人质将盛满红酒的大皮袋当成巨人与之决斗,刺破了店主的酒袋,将洒出的红酒看作巨人流出来的鲜血,遭到了店主的侮辱和咒骂。凡此种种,都展现出他的疯子般的行为。实际上在书中第一章塞万提斯就已经为堂吉诃德后来做出的种种荒诞和疯狂之举作了铺垫:
长话短说,他沉浸在书里,每夜从黄昏读到黎明,每天从黎明读到黄昏。这样少睡觉,多读书,他脑汁枯竭,失去了理性。他满脑袋尽是书上读到的什么魔术呀、比武呀、打仗呀、挑战呀、创伤呀、调情呀、 恋爱呀、痛苦呀等等荒诞无稽的事。他固执成见,深信他所读的那些荒唐故事都千真万确,是世界上最真实的。
从描述中我们看出,堂吉诃德将小说中的虚幻的情节当作真实的存在,因此后来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从虚幻出发,完全不符合现实生活。塞万提斯将骑士的美德以一种荒诞的形式放在堂吉诃德身上,就决定了堂吉诃德最终失败的结局,也体现了作者本人对于骑士精神的讽刺和批判。
《熙德之歌》和《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古典文学中的两部伟大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我们看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骑士形象:勇敢忠诚的熙德和滑稽可笑的堂吉诃德,一个是民众心中的英雄,另一个则是人们眼中的疯子。我们在品味两部作品时会发现,作者始终都以骑士精神为依据描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言谈举止和行为做派,但在《熙德之歌》中作者对于熙德的骑士精神是持一种崇敬、赞赏的态度,而塞万提斯很明显对堂吉诃德的骑士精神进行了讽刺和批判,本质上说这是不同时代人们对骑士精神所持的不同态度造成的。
《熙德之歌》成书于中世纪中期,这个时期的西班牙外有摩尔人的入侵,内有各诸侯国之间的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这种乱世之下,人民渴望出现英雄带领他们反抗入侵,统一国家,在此背景下,骑士阶层脱颖而出。前文提到,骑士虽然属于贵族阶层,但是更偏向于一种职业军人,这个时期他们成为了战争中的先锋,既代表君主统一国家的思想,也代表宗教驱逐异族的信念,因此民众将骑士认为是救世主,赞扬他们的功绩和精神。《熙德之歌》中对于骑士英雄事迹和骑士精神的歌颂,契合了人民大众的愿望,以吟游诗人为代表的广大民众对这部史诗的广泛传唱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堂吉诃德》出版于1615年,比《熙德之歌》晚了大约四个半世纪,此时的西班牙早已走出了混乱不堪的中世纪,进入了文艺复兴的时代。我们知道文艺复兴时期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都体现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认识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不再把人看作宗教和封建王国的附庸,而是看作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因此骑士这个捍卫封建君主制和基督教利益的阶层成为了封建宗教思想的代表,有悖于人文主义精神,成为了反时代、逆潮流的东西,遭到人们的厌恶和摒弃,骑士精神也不再受到人们的称颂,骑士文学也从歌颂英雄的纪实性史诗变为充满奇异幻想的地摊文学。在以《堂吉诃德》为代表的反骑士文学出现后,传承了数百年的骑士精神逐渐没落,最终归于历史的长河里。
从《熙德之歌》里的英雄到《堂吉诃德》中的“疯子”,文学作品中骑士形象的变化很好地展示了西班牙古典文学中骑士精神的衰颓过程。我们在了解骑士精神衰颓过程的同时,也通过两部作品看到了古代西班牙甚至整个欧洲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与发展。而这两部著作也以其饱满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西班牙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名著。
[注 释]
①西班牙光复运动是公元718-1492年之间,西班牙人反对阿拉伯人占领,收复失地的运动。
②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生活的穆斯林,曾征服并统治西班牙近8个世纪。
③费尔南多和迭戈是朝中的两个贵族子弟,懦弱又贪婪。
④堂吉诃德的马的名字,原文是Rocina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