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0-02-26 17:55张蕾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张蕾

【摘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逐步形成能促进个人终身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动态性、终身性等特征。通过培育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构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教育部2014年4月24日正式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將其置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与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高度吻合。要深入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做好迎接教育转型的严峻挑战,当然也就绕不开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焦点问题。核心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等成为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所谓“核心”是指事物最主要且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部分,这一部分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因此核心素养是学生最主要且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

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它们是语文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四大构成要素,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从本质上说,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就是进行深刻的文化变革。语文教育的过程就是以汉语文化为依托、以人类文化为背景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过程。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背景及现状

近些年的语文教学仍然处于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对课文进行朗读、讲解,使课堂变成了“表演课”,导致学生离语文的内核越来越远,教师在教学的路上渐行渐远。这样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需要我们去反思、去改变。

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育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是培育他们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教师只注重学生是否能获得高分,很少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思考的平台,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对比课文内容和电视剧内容。学生观看完毕后会发现电视剧对原著改编较大,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电视剧不按照原著拍摄,为什么要改编。改编理由是什么。是忠于原著拍摄比较好,还是进行适当改编比较好。学生通过对比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答案并不一致,但这也反映了他们在动脑思考。接着,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让各方阐释自己的观点。在思想争辩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的观点,问题思维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高中学生已有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自主阅读意识。为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教师不仅要布置课内阅读任务,还要向学生推介课外阅读篇目,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慢慢建立兴趣,以提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祝福》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自主阅读《祝福》,列出本文情节提纲,思考作者情节安排属于哪种顺序?祥林嫂是主人公,其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都比较深入,找到相关内容进行阅读赏析,学习人物塑造技巧和方法。文本具有特定历史背景,搜集相关资料信息,为自主阅读提供信息支持。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抽查检验,有学生对祥林嫂等人物展开性格分析解读,认为人物命运与社会制度分不开,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闰土等,都属于社会制度的牺牲品。有学生在讲述作品背景时,不仅对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背景进行深度剖析,对当时人们思想的麻痹状况也进行了讨论,帝国主义带给中国的不仅有物质财富的资源掠夺,还有精神麻醉,意志摧残,这才是最为可悲的事情。学生自觉完成预习阅读任务,不仅掌握了众多阅读信息,还可以提升自主学习自觉性,为全面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

(三)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对中外文化遗产的理解与继承。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理解并继承,为时代服务,为学生个体发展服务。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优秀文化应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要学习理解,更要“拿来”借鉴,进而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体现文化自觉意识。

具体到日常教学中,可以学习中国重要文化典籍如儒家“四书五经”等,以及古诗文代表作品,理解经典古诗文的精神实质和审美旨趣,增强文化自信。学习外国诗文名篇,主动阅读外国各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名著,具备包容心态,尊重多样文化。通过外国诗文名篇和各类名著的学习,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加以借鉴,充分体现文化自觉意识。

四、结束语

总之,语文深度学习具有联系性、整合性和建构性的特征。在语文学习中,师生通过把握文本及其背景、部分与整体、多样因素和语言文字提高紧扣语言运用的核心素养,最终达成开放的、合理的、批评的、反思的、自我批评的、能够自我改善的语文学习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张一山.语文教学要落实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从两节课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真正取向[J].语文知识,2016(03):5- 8

[2]丁文静,韦冬余.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6):80- 81

[3]赵福楼.语文核心素养的五个着眼点[J].今日教育,2016(03):21- 22

[4]姜树华.对语文核心素养认识有三[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04):15- 18

[5]戚成林.发展核心素养,享受语文生活[J].语文教学通讯,2016(14):16- 17

[6]吴欣歆.探索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表达[J].中国教师,2016(09):39- 43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