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艳
【摘要】感恩是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作为人的起码的支点。感恩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和质量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感恩的意义。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渗透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且当前很多家庭只养育一个孩子,造成很多孩子生长在溺爱与教育失当的环境中,导致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懂得感恩等情况出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感恩教育的含义
感恩教育主要是指教师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将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让学生懂得感恩、知恩、回报等。在当前社会中,有很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造成了孩子自私、不懂得感恩的现象。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感恩的意义,并自觉地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懂得父母的不易,感恩父母、尊重教师。在小学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教育之恩、学生的友爱之恩,让学生满怀感恩的心看待这个世界。
二、教材中的感恩素材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其实已经融入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把感恩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首先是自然之恩,大自然的一花一草,都是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可以看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山川河流的自然标语。这就要求我们要懂得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学习《观潮》《草原》等文章时,要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让学生从小树立感恩、保护自然的观念。
其次就是感恩父母之恩,是父母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给予了我们爱,为了我们无怨无悔的付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感恩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通过阅读课本中的《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文章体会父母之情。
再就是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可感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它的万千子女。是祖国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灿烂文化,让我们得到了她的庇护。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描述爱国情怀的,体现了我国的英雄对祖国付出的一切,不怕困难、不怕艰险的精神。如《狼牙山五壮士》《七律·长征》等。最后是社会之恩,我们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受来自陌生人的帮助,学会感恩这个社会,为我们带来的美好。在感恩中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方式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系列的感恩活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针对感恩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動,如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感恩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看待这个世界,体会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等系列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课文中母爱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感触。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辛苦。学习《四季之美》时,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丽与变化,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大自然的壮丽,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体现感恩教育
当前社会是一个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被运用到了现代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中,教育事业中也引入了信息技术。教师想要使学生对感恩教育有浓郁的兴趣和深刻的印象,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学生平时看不到的情景,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到感恩的意义,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感恩。
例如,在学习《火烧圆明园》时,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和图片。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让学生以最直接的方式体会我们的国家在危难中的痛苦,进而激发学生心底的爱国情怀。然后教师再对课文进行讲解,能够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让学生产生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的思想。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性格形成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能够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感恩思想,使学生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让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蒋丽艳.让感恩之花开遍校园———浅谈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19(28):35- 36
[2]史明星.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34
[3]刘志芬.小学语文课堂感恩教育的渗透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下),2018(06)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东门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