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晓荣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 山西·太原 030008)
网络教学,因其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元化及有效性互动,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响应了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创办好社会大众满意的高等教育”这一理念。 这不仅是高等教育适应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然而在现实教学空间与虚拟教学空间转换的过程中,互联网为师生互动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导致互动有效性不高,还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因此,有必要了解互联网环境下师生教学互动面临的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明确师生互动应遵从的原则,进而深入探索提高师生教学互动有效性的路径和方法。
在国内外网络、校园局域网络深度融合的形势下,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搜索远程信息库,充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任何教材都有着与其相对应的网站和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免费资源。 大部分课程资源也都能在网络中获取,并且专业课程也可支付少量费用得到各大名校的优质资源。 此外,教师指导答疑也能利用网络进行,网络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教学和师生互动提供了便利,拓展了沟通途径,让师生互动可以不受时空条件限制,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沟通,不仅提高了互动的有效性,也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整体质量。
互联网对高校师生教学互动带来最大的消极影响是削弱了他们的情感沟通。 情感是引导、发展以及保持认知活动的根本动力,对人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重要作用。 现代网络教学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其彼此间的情感沟通被逐渐削弱。 其中教师随着课件走,减少了表达个人想法的机会,而学生则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课件记录上,没有过多时间理解和消化教师讲解的知识。有关调查研究表明,80%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程安排上能尽可能增加网络教学指导和探讨内容,并适当延长探讨时间,由此能够看出,学生对他们与教师的互动有着相对强烈的情感诉求。
要科学处理网络教学过程与教学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构建严谨的流程准则和要求,才能确保基于互联网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活跃性、规范性、高效性。 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应严格按照国家与院校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科学把控教学内容,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充分确保网络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 通过规章制度来构成师生彼此认可的网络行为规则,将内外约束、他律与自律进行深度融合。 教育部曾在2017 年末颁布了《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质量提高工程实施大纲》, 其中明确指出:“强化师生网络素质教育,完善高等院校师生网络素质指南, 积极引领广大师生提高网络安全认知,自觉遵守网络行为准则,共同维护网络文明。 ”高校师生网络素质指南是日后网络教育规范性的主要体现,专业理论课程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所处的虚拟空间,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混乱、毫无规矩的世界,而是有着具体要求和准则的空间。 在这一空间中,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肆意散布谣言、违反社会主义原则等行为必定会受到严厉惩罚。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准则让师生互动方向变得更加明确,有效规范了互动的时间和方式,确立了语言及符号运用的主体和方法,彼此联系、相互补充,一同调整教师和学生在网络中的社会关系。 这些都是师生应遵循的规范, 以期保障网络教学的稳定实施。
在网络教育当中应科学转换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 专业理论课程虚拟与现实空间的有机结合,能进一步提高网络空间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新闻舆论会议中明确指出:应努力使网络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积极利用先进的媒体优势,抓住宝贵机遇,正确把控节奏,讲究方式方法,从实效入手,突出实效的基本要求。 高校专业理论课程教育通常是利用理论知识讲解、真实案例剖析、多媒体展示等,来实现育人目标,这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出来,是确保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经验,同时也是有必要坚持的一种教学方式。 不管是哪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都无法取代理论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传统知识理念中,赋予了知识常规性、真实性、中立性等特征,认为知识是带有必然性、高效性的不变真理。 在这种思想理念的影响下,逐渐构成了以知识传播为主要特点的育人观念,致使育人任务主要是全面正确的传授知识。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传统知识理念迎来了巨大挑战,全新的知识理念认为,知识并不是主观对客观的机械化模仿,而是主观对于客观创造性、有选择性地把控。 其中能力是有效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必备条件,将直接影响任务的完成效率和质量,没有具体任务不仅无法展示人自身的能力,也无法促使人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传播应变成能力提高的有效载体,能力提升应成为知识传播的基本目标。
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应在教学规划的构建中充分突出能力培养这一要素, 精心挑选知识,全面优化结构,高度重视功能。 在课程纲要中贯彻与落实能力培养,强化知识的深入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强化过程评价,推进能力培养。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强化思想教育。 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点, 强化社会主义道德素养教育,以道德基础理论为依托,让广大学生真正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根本义务,切实树立踏实做人、诚信做人的思想观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其二,应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关键是要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并非只是简单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 高校大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其三,积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让学生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其四,强化自律能力。当前许多大学生缺少自律,若高校对其没有硬性要求,多数学生无法进行主动学习。 对此,教师应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在设置问题、安排任务的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客观性、丰富性以及典型性,确保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热情,从而满足他们认知与体验社会的现实需求,使其真正感受到学以致用。
虽然传统课堂是高校专业教学的主要场所,但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实效性,就需要广大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踊跃参加各种课堂活动,并在课下要自觉复习巩固与多加练习。 在互联网环境下,先进的网络信息为教师辅导、资源共享和多元化的互动渠道等提供了最佳环境,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也为崭新的教学模式实践创造良好条件。
基于问题、讨论研究等教学模式一般是选择社会、实际生活与工程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由于这些问题结论具有未知性,在某种程度上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促使他们探索型心智的形成。 学生能够了解到专业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知晓目前存在的争议性话题,深刻意识到科学的不完整性。 在问题基础上展开科学研究的教学方式,还能让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推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对于学生来说,需积极运用网络丰富资源搜索资料,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当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内无法解决的事情应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有许多可探讨和交流的网络平台,极大程度地方便了师生互动。 基于问题展开研究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胆实践、敢于表达、善于创新,在创新探索中提高创新能力。
优化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基础定义和规律之间的关系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建构主义认为,善于使用教学对策的每位教师应具备基本能力,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探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氛围。优化高校教学方式方法重点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强调的应是思维训练而非知识的强制性灌输,应是过程评价而非结果评价。 教师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引领学生分析基本定义和规律之间的内在关系,推动他们开展深层次学习,进而在了解、深入探索、寻找意义、实践运用、重视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架构知识体系。 教师要加强日常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重视提问与探讨,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并且还要改变学生对网络虚拟世界的依赖,可利用任务驱动,让他们在课下依托网络资源学习理论知识,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此外设计训练问题、安排课下学习任务及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们的重点工作内容。 设计的训练问题要体现出层次性特征, 巩固基础理论、要求学生剖析问题等方面都要考虑。 安排课下网络学习任务, 规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作业、网络检测、网络论坛和网络论文等,在课上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来完成相应的训练题目,防止出现作业抄袭的现象,教师迅速批阅、反馈与评价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个人学习状况,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根据教师的建议积极改正自身的不足。 这样便能让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合理运用心理学理论,实行奖励政策,以作品比赛的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 教育心理学显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情感以及认知属性是提高学生成绩、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教育心理学,注重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尽量将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以及教学语言进行有机结合,将对专业理论以及对学生的热爱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应强化自身的责任心与工作使命感, 将提高学生能力摆在首位,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弥补网络互动所带来的情感淡薄,注重及时反馈,全面调动学生们参加教学活动的热情。 其次应采取奖励举措, 适当调整日常成绩与期末测验成绩的百分比,注重学生课下参加网络探讨、 网络递交作业的情况,对自主完成任务、积极与教师沟通讨论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抄袭他人作业、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学生要对其做出惩罚。 最后则是以作品比赛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比如在网络论坛专区上传学生的短篇论文、设计作品、实验成果等,引导学生参加评议,共同完善作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就感。 此外,院校在政策体制方面也要对主动参加和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他们的兴趣。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强化了高校师生互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为了进一步促进师生教学互动,提高其互动的有效性,需要在充分遵循规范性、结合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以知识传播为载体、以提高能力为目标、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奖励政策等机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师生教学互动的有效性,确保广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